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肿胀综合征是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受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手肿胀[1].本研究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12例手肿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卒中患者急性期手的突然肿胀疼痛,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功能恢复,发展至中期可致手部肌肉萎缩,晚期则有手部畸形[1].手的突然肿胀疼痛最早在发病后3d,最迟6个月发生[2].2010 -03-2011 -12,我们应用针刺结合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卒中急性期手肿胀11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11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患侧肩、手疼痛肿胀,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也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温针组加温针治疗,电针组加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P〈0.05)。温针组治疗前后手部肿胀值变化明显优于电针组(P=0.001),电针组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温针组(P=0.0066)。结论:温针和电针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均有效。温针治疗长于消除手部肿胀;电针治疗长于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更适合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以患侧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同侧手部的肿胀、疼痛为特征,后期皮肤及肌肉出现萎缩,手或手指变形,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等.有研究报告,我国脑卒中患者SHS发病率高于30%[1].对于SHS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采用康复疗法、心理疗法、神经节阻滞疗法等...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损伤属中医学跌打损伤范畴,多因机械性致伤因素引起。当机体受伤后,局部组织出现淤血、肿胀,并伴有触痛、发红、青紫及波动感。当病变的肢体严重肿胀时,可阻碍静脉血液的回流,导致远侧肢体发生肿胀,从而又影响动脉血流而致远端苍白、皮温降低,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使患者的运动受限。2008-05--2008-11,我们自制红花酒精治疗软组织损伤5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永久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但有成熟时间长和首次失败率高的缺点.有文献报道大约20%~50%的AVF不能成熟.本文通过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病人术侧肢体早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溻渍结合TDP照射,观察术侧肢体的水肿及吻合后静脉血流的改变,总结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内瘘成熟,缩短内瘘成熟时间,进而加速血液透析时机,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亚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61-16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运动受限及患侧手部肿胀、疼痛,并有血管运动性变化和肌肉萎缩,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为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我院神经内科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对收住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综合体位及运动护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5月~2008年4月收治急性脑卒中90例,均为首发病,其中脑梗死72例,脑出血18例。  相似文献   

8.
雷伶俐 《光明中医》2012,27(8):1649+166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将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如并发肺梗死,可危及生命.我院在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整体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大都痊愈出院,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将56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肩部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在12.5%~32%.一般在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最早可能在发病第3天发生,最晚可在发病后第6个月出现.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尚不明了,但患者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的康复.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初期为患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肿胀,特别是手背部皮温升高,手的颜色呈紫色或桔红色,手部活动受限等,后期常出现手肌肉萎缩甚至畸形.……  相似文献   

10.
静脉回流障碍是断指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再植手术的失败.最常见的是末节断指,因为静脉细小、表浅、壁薄或损伤严重,手术中常无合适静脉吻合,用仅吻合动脉的方法进行断指再植,在缺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若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很难使其成活.除手术探查治疗以外,我院还采用拔甲或指端侧小切口放血加肝素局部应用治疗静脉回流障碍,提高了末节断指再植的成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237例患者给予中药外洗方熏洗治疗,配合手部功能锻炼,7d为1疗程.结果:237例患者中显效165例,有效7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长期卧床、外伤或骨折、手术、妊娠、分娩等原因,使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引发的系列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下肢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轻者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血栓脱落致脏器栓塞,导致生命危险.本病除了积极治疗外,精心护理也相当重要.本科自2006年1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建英 《天津中医药》2018,35(9):681-683
[目的]观察向心性缠绕手指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向心性缠绕手指,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周进行手部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疼痛的测量。[结果]治疗2 d后76例(92.7%)患者患手皮肤出现皱褶,患者自觉患手肿胀感觉明显减轻,指间关节活动度增加,并且活动时疼痛较前减轻。治疗1周后73例(89.0%)患者患手水肿较治疗前减轻40%;治疗2周后68例(82.9%)患者患手的关节肿胀程度较前减轻80%,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关节活动时无疼痛。治疗2周后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得分高于治疗前,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肿胀程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性缠绕手指是治疗肩手综合征,尤其是手肿胀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116例CRR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这11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DVT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显著,其可改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值得该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86位手外伤腹部皮瓣患者行中西医观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部功能恢复。方法:认真制定术前术后护理计划,细致实施计划内容。个性化服务每个患者。结果:86位手外伤患者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手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恢复。结论:手外伤组织缺损腹部皮瓣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与护理人员的中西医认真观察护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按摩对手外伤患者手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14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7例。手术结束后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部按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3个月后从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重返工作岗位和主动适应生活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手部功能。结果:实验组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99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102例,重返工作岗位101例,主动适应生活93例;对照组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63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59例,重返工作岗位56例,主动适应生活51例。结论:手按摩能有效促进手外伤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玲 《光明中医》2013,28(6):1141-1142
肩手综合征又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运动受限、患侧手部肿胀、疼痛并有血管运动性变化甚至肌肉萎缩,严重患者可有静息性肩部自发痛,由此可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的伴随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绝望等  相似文献   

18.
中风手胀,指中风患者偏瘫侧手掌胀大粗糙而厚,实胀非肿,按之无凹陷,手指胀大,皮肤绷紧,活动受限,皮色或光亮苍白,或色暗无泽[1].与西医学中脑血管病后的肩手综合征相似.一般出现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多见于手部,一些患者同时可见瘫侧足部的肿胀.隋代巢元方对中风手胀有较为相似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卷一>载"风畏退候",言"风畏退者,……肌肉虚满,骨节懈怠,腰脚缓弱,不自知是也."其中"肌肉虚满"的表达,用以形容手胀的临床表现十分贴切.针对中风病后手胀病机,笔者应用自拟通络消胀液进行患手的熏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断指再植术加小切口放血治疗手指离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部创伤修复手术时,良好的动脉供血固然重要,但畅通的静脉回流亦不能忽视,这在末节离断再植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应用小切口放血在治疗静脉条件较差导致回流障碍的手指外伤中较好的解决了静脉回流问题,为患指自身血管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营养及时间准备。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20例(30指)手指末节离断患者采取吻合指动脉术并于指端的侧方即非工作面小切口或拔甲甲床划痕放血,代替吻合静脉的手术方法,以维持再植指血液循环,解决了血液回流障碍问题,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7月至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进行观察对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及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部色泽改变、肿胀及手部肩部的疼痛性运动障碍等症状,应当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