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信息学与虚拟人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历史的回顾回顾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医药领域应用的往事 ,虽然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在我国医学界起步较晚 ,但是在中医领域可以说是较早的。早在 70年代初 ,由于对中医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深入 ,在实验中遇到大量的生物电信号数据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科技工作者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针刺麻醉实验中所遇到的数以万计的生物电信号。 80年代初 ,随着关幼波老中医诊疗肝病软件的出现 ,全国兴起了一股股中医专家系统热 ,相继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医专家咨询软件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前身计算机诊…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从1946年诞生之日起,就逐步在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学作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使它发扬光大,就必然要与这一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中医研究领域,源自七十年代末期,待别是近十年来,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在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诸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1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1979年1月,“老中医关幼波教授辨证施治电子计算机程序”经北京中医学院与科学院自动化所合作研制成功。自此,  相似文献   

3.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是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是多学科研究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辨证论治基本原理的模式化、结构化,甚至数学化与电子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4.
电子计算机在巾医方面的应用,始于六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据其研究的性质来看:有中医典籍电子书,如《伤寒论》、《黄帝内经素问》;有中医计量与脉象模式识别,如《中医计量辩证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自动辨识平脉弦脉脉图模式识别》;有中医方剂,如《四逆散临床应用电脑程序研究》;有中医诊疗数学模型的探讨,如《中医诊疗软件与数学模型》;有历代中医文献检索,如《历代中医名著治疗经验电算机检索》;有中医内、外、妇、儿、眼、骨、针灸各科,如《中医眩晕专家系统》、《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进行辩证论治》、《中医妇科专家系统咨询》、《小儿咳喘计算机软件》、《电子计算机整理老中医陆南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独特的经验和疗效。有关脑出血时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科学研究,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等报道较多,但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指标的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总结92例脑出血患者的 CT 与中医辨证分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所反映的,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相互联系的客观规律。迄今尚主要靠医生主观感觉判断。由于条件限制和各医家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病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不同,也由于医家个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的差异,反映在辨证结果上就有所不同。目前,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料难以对比,难以重复。因此,中医的辨证标准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七十年代微型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了条件,国内已有初步尝试。我们试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医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鉴别诊断,以企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辨证结果,为研究中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算机技术近年来已在我国中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1987年3月15日,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72个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的科研课题共267项,在已通过专家鉴定的69项课题中,有3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中医应用计算机已从单纯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在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老中医经验方面,近年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著名妇科老中医钱伯煊的诊疗应用软件和中医诊疗生成系统已分别于1981年和1983年先后通过学术鉴定,获1984年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了今年日本筑波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运用电子计算机对随机抽取的120例受检者(包括心气虚和心气不虚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亦作了一元和二元分析,试图从另一个方面为“心气虚”辨证提供初步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客观指标。 材料与方法 1.辨证标准 采用1982年广州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制定的虚证辨证标准。为使心气虚程度数量化,便于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结合Killip分级标准,将无心气虚表现者记为“○”;心气虚  相似文献   

10.
<正> 广西微型电子计算机中医诊疗程序研制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区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三月二日至五日,经来自北京、天津、陕西、安徽、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有关方面的专家、科技人员进行技术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广西微型电子计算机中医诊疗研究,是广西计算中心和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医学院三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对广西中医学院林沛湘副教授的“外感咳嗽”诊疗经验和广西医学院刘凤谦副主任医师的“温病”部分病种诊疗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科委、省教育局和省卫生局联合主持召开的电子计算机中医临床研究阶段成果鉴定会于6月10日至13日在武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市和外地的代表。其中有第七机械工业部、国家计算机总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和情报所、中国科学院测量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代表中有著名数学家、控制论专家、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名老中医。省科委主任易鹏、副主任沙汉亭,省教育局副局长邹世炎,省卫生局副局长张克文,湖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协助医学计量诊断,开始于六十年代初,近二十年来,计量诊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诊断水平高于高年资医生。国内外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西医型,即用西医的指标实现西医的诊断;二是中医型,即用中医的指标实现中医的辨证。我们设想,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逐步引进现代科学的客观指标实现中医辨证的计量诊断,往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方向发展。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电子计算机对急腹症进行辅助诊断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和胆石病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尝试,经过307例的临床验证,其准确率达96.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的脉理分析与设计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脉象研究中对脉位、脉数、脉形、脉势的分析,运用现代压力电压转换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联体,经五单元传感探头对脉象进行三维认证,以脉膊波峰的有无,峰距的远近,波峰的高低,峰底的宽窄准确地实现了中医脉象研究中的客观规范量化。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包括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其中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联系密切,也有医家从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角度进行辨证,如辨证分型与B型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关系,与生化血清指标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肥胖率等的关系。笔者从以上几个辨证方法角度阐述脂肪肝的中医辨证研究进展,从而为更透彻的研究脂肪肝的辨证论治、进一步规范辨证分型及治疗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肝证的变量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电子计算机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流行病学研究已广泛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但是以此方法研究中医证侯学却较鲜见,有的甚至迄今仍为空白。中医学仍袭用几千年以来的经验归类的方法,对证侯进行分类。为深入探讨中医证侯分类的客观规律,验证中医学传统理论的正确性,使之与现代科学接轨。我们应用流行病学和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  相似文献   

17.
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探讨高维数据的内在规律,是数理统计学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目益广泛,多元分析的方法也很快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已证实了多元分析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统一、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目前中医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工程学术交流与产品开发研讨会将于10月在济南召开。会议将就中医工程学的理论用于检查、诊断、治疗、防病、保健、康复的中医药仪器、器械、用具、用品及电子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等方面交流学术论文及产品开发、应用经验。同时举行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复器械用品展示和信息发布会。联系人山东中医学院科研处张文高,山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素问》电子计算机整理研究成果,于1984年10月20日在西安通过鉴定。《素问》是中医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开创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这部著作篇幅浩大,内容深奥,但语言艰涩,历经传抄,文  相似文献   

20.
由沈福道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医与多学科》一书,作为多学科研究中医这方面概貌的第一部专著,很有特色,值得一读,笔者读后有如下体会: 1 尊重事实述往昔该书主体内容共分十一章,除第一章“中医与多学科研究的关系”外,其余十章分别讨论了中医学与哲学、逻辑学、时间医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系统科学理论等学科的关系。书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证明,多学科研究中医,并非今天才被人们发明,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