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牛万成  李玺 《医学争鸣》2006,27(16):1477-1479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建立SD大鼠同种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供体胰腺分别用肝素平衡盐液或肝素平衡盐添加ATP液进行低温(0~4℃)灌注并保存60 min后行移植手术,检测再灌注0, 1, 6, 12 h时血糖、脂肪酶、淀粉酶含量,同时检查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ATP含量及凋亡、胀亡细胞百分数. 结果: ATP组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ATP 6, 12 h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血糖,脂肪酶,P<0.05;淀粉酶,P<0.01),ATP 0, 1 h组胰腺组织ATP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ATP组各时间点胀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小于同时间点对照组(0, 1, 6 h, P<0.01;12 h, P<0.05), ATP含量与胀亡细胞百分数明显负相关(r=-0.756, P<0.01),与凋亡细胞百分数无明显相关. 结论: 外源性ATP对移植胰腺有保护作用,减少胰腺组织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是其重要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机体组织在经过缺血再灌注或其他损害时会发生细胞死亡,细胞凋亡(apoptosis)作为细胞死亡的方式已被广泛接受,细胞胀亡(oncosis)是近年来提出的与细胞凋亡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细胞死亡方式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磷酸腺苷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改变,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及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术后 3 d胰腺小叶间质水肿,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轻度水肿;术后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细胞片状坏死;术后 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细胞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供体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和 TGF β1mRNA的表达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其 CD4+ 和 CD8+ T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结论: 细胞凋亡和 TGF β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的免疫排斥反应;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 β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酶,治疗中常作为补充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国内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休克、致死,本文综述如下,以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磷酸腺苷(ATP)溶液(0.1、10、100?mmol/L)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活细胞计数观察神经细胞死亡性质和细胞存活量;采用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和cleaved caspase 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各实验组NS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凋亡特异蛋白caspase 3活化情况。结果:10?mmol/L及100?mmol/L ATP溶液作用细胞4?h,存活细胞数与NSE阳性神经元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mol/L ATP作用细胞4?h,活化的 caspase 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ATP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3活化机制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辅酶,在机体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多用来辅助治疗心、肝、肾等实质性损害。近年来文献报道有许多新用途,现概述如下。一、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细胞电生理研究表明,ATP对房室结有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强烈的拟迷走神经作用,因此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反复性心动过速(正向传导型)均具有良好的效果。Grec0报道ATP纠治PSVT的有效率为90%。宋有城用ATP20mg不稀释或以葡萄糖液稀释至5ml,于5~20秒内快速静注,治疗PSVT45例,成功42例,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观察不同处理组中肾脏缺血再灌注 0 ,2 ,6h时的钠钾 腺苷三磷酸酶和钙 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 ]肾脏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脏组织中钠钾 腺苷三磷酸酶和降低钙 腺苷三磷酸酶活性 ,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能量代谢的改善有关 .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三磷酸腺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3H-胸腺嘧啶掺入、细胞计数以及细胞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并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作用比较。结果发现ATP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的DNA合成,并可使细胞计数增加,同时激活细胞内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其作用与EGF相似。腺苷与ATP有类似作用,但较弱。核苷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对4-硝基苯6-硫基甙并不能抑制ATP及腺苷的作用。结论细胞外ATP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并可增强EGF的促增殖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肺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被分成4个组,每组每天在新换上的培养液中加入相应的药物,培养4d后用细胞记数方法观测其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表面形状及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组和三磷酸腺苷组中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显抑制,且有大量的细胞死亡,而加药后前2d三磷酸腺苷氯化镁的抑制,杀伤癌细胞作用较三磷酸腺苷明显,氯化镁组癌细胞的增殖未受到抑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三磷酸腺苷组癌细胞的微绒毛变短,数目减少,核仁呈环状;三磷酸腺苷氯化镁组癌细胞的微绒毛变得极短,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细胞表面光滑,核仁呈环状;氯化镁组无变化。[结论]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肺腺癌细胞具有抑制及杀伤(细胞毒)作用,因为氯化镁与三磷酸腺苷结合形成的活性复合物增强了三磷酸腺苷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体外培养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细胞外ATP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相同条件下不加ATP作为对照组,以加入100μmol/L ATP作为处理组,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100μmol/L细胞外ATP对U87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时间显微镜动态观察100μmol/L的ATP作用下U87胶质瘤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高浓度(5 000μmol/L)细胞外ATP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较低浓度(50、100、500μmol/L)细胞外ATP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5 000μmol/L ATP组与其他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处理组细胞跨膜细胞数为(163.83±17.81)明显多于对照组(89.83±13.27)(P<0.01);迁移实验中,处理组细胞运动速度为(163.83±17.81)μm/h,对照组细胞运动速度为(89.83±13.27)μm/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μmol/L的细胞外ATP对体外培养的U87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水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水分含量。方法 卡尔费休氏法:①采用国产卡氏试剂,以ψ(乙二醇:甲醇)=60:40为溶剂滴定;②采用进口(双溶液)卡氏试剂滴定,结果 两种试剂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6.0%,RSD=4.9%(n=10);99.0%,RSD=3.5%(n=11),样品测得结果相符。结论 国产与进口的卡氏试剂均可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大鼠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向大鼠鼓室内注射LPS造成急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阚值检测,研究ATP对LPS引起的大鼠耳蜗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ATP对LPS引起的大鼠耳蜗iNOS表达和ABR阈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TP对LPS引起的大鼠耳蜗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耳蜗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外三磷腺苷(ATP)对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别用0.00、0.03、0.10、0.30、0.50、1.00、2.00、3.00、5.00、7.00和9.00 mmol·L-1ATP处理3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甲氮甲唑蓝(XTT)比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别在7.00 mmol·L-1ATP作用0、1、2、3、6、12、24 h时,用XTT比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结果 (1)X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0.03、0.10、0.30、0.50、1.00和2.00 mmol·L-1ATP组PC12细胞死亡率与0.00 mmol·L-1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升高,ATP诱导PC12细胞死亡作用逐渐增强,3.00、5.00、7.00和9.00 mmol·L-1ATP明显增加细胞的死亡率,与0.00 mmol·L-1A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锥虫蓝染色检测结果显示,0.03、0.10、0.30、0.50和1.00 mmol·L-1ATP组细胞存活率与0.00 mmol·L-1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5.00、7.00和9.00 mmol·L-1ATP组细胞存活率与0.00 mmol·L-1A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XTT法检查7.00 mmol.L-1ATP处理细胞死亡率显示,1、2 h组与0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2、24 h组与0 h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3、6、12、24 h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组、腺苷三磷酸组、氯化镁组、对照组 .各组均用微量输液器从股静脉给药 .在实验的不同时期 ,以血浆酸性磷酸酶、平均动脉压做为指标探讨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抗大鼠失血性休克效应机理 .[结果 ]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抑制休克大鼠血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并对动脉血压有明显的回升作用 .[结论 ]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抗失血性休克效应明显 ,单用腺苷三磷酸或氯化镁效应不佳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及肠系膜微循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提示,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能显著地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的微循环,并对动脉血压有明显的回升作用.单用腺苷三磷酸或氯化镁的效应不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research has mainly been focused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 few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TMS might protect against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duced by transient ischemia, enhance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ischemic conditions and affect regional brain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content and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 expression in rat brain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reperfusion. Method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mecourses of rTMS on ATP content and MAP-2 expression, 9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30 rats in each group).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rTMS parameters on ATP content and MAP-2 expression, the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subgroups (five rats each).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1-hour, 24-hour and 48-hour intervals after reperfusion, and the brai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TP and MAP-2.
Results rTM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TP content and MAP-2 expression in the left brain following ischemic insult (P 〈0.01) and different rTMS paramete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ATP level and the MAP-2 expression in the left striatum. A high-frequency rTM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P-2 expression and ATP preservat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rTMS induced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TP content and MAP-2 expression in the injured area of the brain, suggesting that the regulation of both ATP and MAP-2 may be involved in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rTMS on neural recovery. Therefore, rTMS may become a potential adjunctive therapy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李昆  董家鸿  段恒春 《重庆医学》2001,30(4):299-30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组织细胞能量代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兔胆原性脓毒症动物模型,观察12、24和48 h肝、肾、肺、心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及地塞米松对组织ATP水平的影响。结果:胆道梗阻组仅梗阻肝叶组织ATP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胆原性脓毒症组感染肝叶、非感染肝叶及肺、肾、心组织ATP水平先后降低,并较胆道梗阻组显著;地塞米松治疗组各器官组织A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仅24和48h感染肝叶组织ATP水平未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地塞米松在脓毒性损害相对轻微时可显著提高各器官组织AT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组织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