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3例女性患者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在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53例女性患者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神经源性膀胱13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1例,膀胱出口梗阻9例,不稳定膀胱3例, 5例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正常.结论 尿流动力学是明确女性排尿困难的必要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尤力良作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11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O,且在膀胱洼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后出院,(1~3)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其中7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愈;剩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尤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克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耽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病因及尿流动力学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病因和尿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患者304例,通过完整的病史资料和尿动力学结果进行临床病因诊断及尿动力学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86例(61%),其它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1例(7%),非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7例(25%).尿流动力学诊断:膀胱出口梗阻132例(43%),逼尿肌不稳定119例(39%),逼尿肌顺应性降低187例(61%),逼尿肌无力/受损77例(25%),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38例(12%).结论:男性老年排尿障碍的病因,有多系统、多种疾病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有助于排尿障碍的进一步认识.临床病因与尿流动力学表现结合分析,才能对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患者有较全面、准确的诊断,从而为良好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BPH患者行尿动力检查,通过尿动力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出口梗阻(BOO)89例,逼尿肌不稳定(DI)53例,低顺应性膀胱35例,高顺应性膀胱12例,逼尿肌无力13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B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包括P-Q图及逼尿肌收缩能力的评价.结果 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70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不明确32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无梗阻4例,P-Q图未测出38例.逼尿肌过度活动12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或收缩无力36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下尿路症状既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亦可由逼尿肌本身功能障碍所引起,部分患者并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诊治此类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在女性尿频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9例门诊不同年龄女性尿频患者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依结果 进行不同的临床治疗.结果 55.0%的患者存在不稳定膀胱,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5.7%;31.2%的患者有膀胱感觉过敏,行药物、心理疏导及膀胱训练有效率为97.2%;11.8%的患者有低顺应性膀胱,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0.0%;5.3%的患者有逼尿肌无反射,行间歇性导尿有效率为100%;6.5%的患者存在膀胱出口梗阻,行尿道扩张及膀胱颈电切术,有效率达100%.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揭示尿频的深层次病因,在尿频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峰  俞丽婷  徐哲丰  徐胜利  徐庆康  翁志梁 《浙江医学》2019,41(2):161-163,166
目的探讨女性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影像尿动力学(VUD)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女性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VUD检查(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充盈期、排尿期功能测定、同步影像显示等),并分析检查结果,以明确引起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因。结果根据VUD分析结果,103例女性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患者的病因主要有3类:(1)膀胱出口梗阻78例,其中合并逼尿肌过度活动39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4例(排尿期逼尿肌收缩良好3例,逼尿肌无反射1例);(2)膀胱脱垂15例(包括中央型11例、外侧型4例),合并逼尿肌过度活动3例;(3)尿道憩室10例,伴憩室结石1例。结论VUD检查有助于明确女性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女性尿道综合征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IDOC尿流测定仪对5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型及相关治疗.结果:不稳定性膀胱14例(26.9%)、其中伴有低顺应性膀胱2例;逼尿肌无力4例(7.7%),远端尿道缩窄24例(46.1%),膀胱颈梗阻10例(19.2%)、其中合并有远端尿道缩窄2例.52例患者治愈40例(76.9%),好转9例(17.3%),无效3例(5.8%),总有效率为94.2%.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电切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该院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7 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3~6 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的特点。结果30 例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占全部患者的81.1%,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感觉增强、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活动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2.4%(12/37)、21.6%(8/37)、16.2%(6/37)和10.8%(4/37),尿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患者电切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术前增加,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判断、辅助治疗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中的意义及膀胱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8例,病程入院初次发现-3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结果48例患者完成了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异常患者占68.8%,正常患者为31.2%,所有患者中膀胱感觉迟钝表现明显的占48%。在尿动力学异常患者中逼尿肌收缩减低及反射消失表现明显的占45%和18%。3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压力-流率测定,在男性患者中确诊为膀胱出口梗阻者占男性患者的46.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进行客观评判,并及早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愈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前膀胱功能评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有关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DI)63例(52.5%),逼尿肌活动低下19例(15.83%),膀胱功能正常38例(31.67%)。12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38例(31.67%),高顺应膀胱15例(12.5%),其中21例患者伴有DI。120例患者中54例(45%)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尿。结论:BPH术前尿动力学检测,能客观准确评价膀胱出口梗阻(BOO)导致的膀胱功能异常,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指导选择手术时机,预后的判断以及围手术期膀胱痉挛的预测和防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夜遗尿与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对 36例神经源性夜遗尿患者和14例单症状性夜遗尿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 :神经源性夜遗尿患者除表现为夜遗尿症状外 ,多伴有白天排尿异常。单症状性夜遗尿患者排尿后残余尿量、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发生率、逼尿肌收缩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神经源性夜遗尿患者 (P <0 .0 5 ) ;单症状性夜遗尿患者膀胱顺应性、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神经源性夜遗尿患者 (P <0 .0 5 )。结论 :对于夜遗尿患者应区分是否存在神经损害 ,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了解膀胱尿道的功能状态 ,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为合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21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诊、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及抽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明确诊断前列腺增生。对所有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18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正常。118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有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50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114例患者(除去正常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4例)平均最大尿流率(8.32±3.15)mL/s,平均残余尿量(87.68±79.46)mL,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62.32±7.54)cmH2O,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为(86.43±18.35)cmH2O,平均前列腺尿道长度5.6 cm,与正常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例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延迟显效。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避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女性排尿困难检查中的意义。方法: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0例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困难原因。结果: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41例,占45.56%,伴有不稳定膀胱25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24例,占26.67%;神经源性膀胱22例,占24.44%;3例患者排尿正常。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临床和尿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女性糖尿病病人膀胱功能异常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明确尿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残尿量20-3000ml,最大膀脱容量110—3000d,最大尿流率Qmax0—22ml/s,膀胱感觉、顺应性和逼尿肌稳定性、收缩力均可发生改变。膀胱排空率0—94.9%。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Pdet Qmax 5—47cmH2O。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周围神经病与膀胱排尿功能相关。结论: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呈进行性发展,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并且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尿路疾病预后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尿路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6个月后观察患者排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尿动力学指标的患者IPSS-S和OABSS得分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58例患者IPSS-S评分明显改善,65例患者OABS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IPS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IPSS-S改善明显;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OAB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虽都降低,而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OABSS得分改善明显;将年龄、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最大尿流率和膀胱体积作为自变量,将临床症状改善与否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因素,OR值分别为4.685、4.957和5.263.结论:下尿路疾病患者的预后与治疗前尿动力学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