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PHC)患者给予辛伐他汀(SVT)治疗8周,用CDFI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PHC患者SVT治疗前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338%±548%,与正常对照组(1758%±64%)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SVT治疗8周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1468%±505%,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结论 应用CDFI可以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早期发现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HL P)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80名研究对象分为 4组。 组 2 0人为正常对照组 , - 组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为甚 (11.3± 3.1) %比 (5 .7± 3.2 ) % ,(5 .4± 3.0 ) %比 (3.8± 2 .4 ) % ,P均 <0 .0 5 )。结论 HL 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 ,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各期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测定50例KD患儿(KD组,亚急性期3人失访、恢复期2人失访)、28例发热待查患儿(发热对照组)及19名正常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肱动脉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两个亚组,对各组F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2,P <0.001);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恢复期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性损害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结论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FMD可反映KD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为KD患儿诊疗监测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皮功能,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对冠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进行冷加压试验检测冠脉内皮功能,肱动脉袖带加压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所有受试者冠脉冷加压前、肱动脉加压前血流速度以及冠脉冷加压后、肱动脉加压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但冠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速度变化率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性很小(P〉0.05),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接近1。结论冠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刨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人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177;3.2)%,(5.4&;#177;3.0)%,(3.8&;#177;2.4)%,(11.3&;#177;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高海拔地区居住不同年限人群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海拔高度3000m以上294例居住不同年限人群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分析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并与100例海拔高度1560m居民(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海拔地区居住1~2年组人群肱动脉基础内径为(3.97±0.41)cm,3~4年组为(3.87±0.30)cm,≥5年组为(3.69±0.57)cm,前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组肱动脉基础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12.42±3.13)%,3~4年组为(11.62±1.03)%,与对照组的(10.30±1.0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5年组为(12.58±1.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间不同肱动脉检测指标也不同,久居高原低氧环境EDD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46例原发性早期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变化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早期高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并可以被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特点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检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肱动脉在基础、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左室构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例患者中正常构型占44.5%(A组),向心性重构占13.9%(B组),向心性肥厚占16.8%(C组),离心性肥厚占24.8%(D组)。同其他各组比较,D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加(P〈0.05)。不同左室构型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DM)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D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且各型受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6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肱动脉在反应性充血前、后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脑梗死组IMT与FM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较严重的FMD减低及IMT增厚,肱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创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
设计病例-对照.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
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 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 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 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 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
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5.4±3.0)%,(3.8±2.4)%,(11.3±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宋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1)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硬化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11例,占22%,未检测到斑块的患者39例,占78%,有斑块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的患者,且两组年龄间存在差别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有关;39例无斑块患者FMD与对照组相比,与斑块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未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前已出现血管内皮障碍的超声表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存在于高血压的动脉硬化进程中。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评价高血压早期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多年的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开始。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的始发角色。血脂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危险因素出现的早期即损伤了血管内皮,使原本正常的血管内皮出现了功能障碍,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到了晚期出现临床上的脑栓塞、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等严重疾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可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极早期检测出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观察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并对照大剂量VitC治疗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以探讨VitC对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超声评价28例急性期及21例恢复期川崎病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并观察KD患者应用大剂量VitC静脉滴注前、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FMD%)的变化.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肱动脉F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大剂量VitC静滴后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静滴前(P均〈0.0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较健康儿童低,提示川崎病患儿存在着显著的持续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剂量抗氧化剂VitC对KD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评价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对 4 0例 CAD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 ,进行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血管直径、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浆一氧化氮 (NO)浓度检测。结果 (1) 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明显小于正常组 ;CAD组 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31.97± 9.0 2 )μml/ l]比 (5 7.6 7± 10 .80 )μml/ l]P<0 .0 1;(2 ) 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百分比与血浆 NO浓度呈明显正相关 (r=0 .871,P<0 .0 0 1)。结论 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急进高原人群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选择61例从平原进入3 800~4 200 m高原的健康自愿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100个正常人相比较.结果 急进高原人群肱动脉内径基础值为(3.66±0.32)mm,低于正常对比组(3.82±0.41)mm(P<0.01),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9.61±1.42)%,显著低于正常对比组(12.58±1.90)%(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评价平原急进高原人群在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功能,而且对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性疾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检测肥胖儿童干预治疗前后肱动脉弹性参数改变及意义.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43例肥胖儿童干预治疗前、后双侧肱动脉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内中膜厚度(IMT),分析干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肥胖儿童干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Ep、β及PWV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I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MT无明显变化.结论 ET技术能定量反映肥胖儿童干预治疗前后肱动脉弹性状况. 相似文献
18.
向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3):94-9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54例,女50例。应用B超声对所有病例肱动脉进行扫查,检测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hcCRP的浓度。结果: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高血压组犤(7.06±1.02)%犦低于对照组犤(16.50±1.09)%犦(P<0.01);Flow-MD与hsCRP呈负相关(r=-0.693,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hsCRP浓度增高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4.7)%]明显低于正常人[(11.4±3.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7.4±8.1)%]和健康对照者[(28.3±8.4)%,P=0.32]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0-2001年筛查出的383例单纯性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测定体重、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血糖、HOMR-IR、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等,根据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组,7年后对此人群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共随访到346例。单纯肥胖者合并血管功能异常者,基线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显著升高(均P〈0.05),而EDD较前显著减低(Pd0.05),7年随访糖代谢异常累积发生率48%,显著高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DD与HOMR—IR、WHR、FBG、SBP、HDL-C均显著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可能是肥胖高血糖早期原发表现,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