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评估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阴式组和腹腔镜组,各45例。阴式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术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指标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阴式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上均显著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因患子宫肌瘤而行肌瘤剔除术(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的421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3组,即阴式剔除术组、腹腔镜剔除术组及腹式剔除术组,比较3组的构成比、剔除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近5年来3组术式的总构成比依次为腹式剔除术组54.9%,阴式剔除术组为31.8%,腹腔镜剔除术组为13.3%;阴式剔除术组所占比例逐年显著上升,2007年达49.5%,首次超过腹式剔除术组34.1%;阴式剔除术组剔除的最大肌瘤平均直径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P<0.01);阴式剔除术组及腹腔镜剔除术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腹式剔除术组(P<0.05),而阴式剔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又低于腹腔镜剔除术组(P<0.05).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目前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其中阴式剔除术逐渐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主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48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的临床资料,选出相匹配的组别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特点.结果 阴式组与相匹配的腹腔镜组比较:住院费用阴式组明显少于腹腔镜组[(4 669±1 050)元对(6 187±945)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阴式组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4.8±2.6)h对(18.8±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长于腹腔镜组[(4.1±1.9)d对(2.6±O.9)d,P<0.05);单发肌壁间肌瘤腹腔镜组与相匹配的开腹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3.2±0.9)d对(6.0±0.94)d],术后病率和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腹腔镜组亦明显少于开腹组(5.88%对41.18%,8.82%对35.29%).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106.9±42.0)min时(74.8±27.1)min),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及阴式肌瘤剔除术均为微创术式,两种术式均安全可靠;阴式肌瘤剔除术住院费用更少,对腹腔干扰更小,而多发(≥5个)、巨大或剔除术后复发的肌瘤首选开腹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式组(40例)和腹腔镜组(40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比较,阴式组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条件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轻且体表无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腹式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3例(腹腔镜A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63例(腹腔镜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A组手术时间为86.56±38.71分钟,手术时间最长;腹腔镜B组次之,为78.02±29.87分钟;腹式组手术时间最短,为70.28±22.86分钟.3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式组和腹腔镜A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多于腹腔镜B组(P<0.01).术后复发率3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腹腔镜B组复发率最低,其次为腹式组,腹腔镜A组术后复发率最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与常规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同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myomectomy,T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采用经阴道或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共36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89例(腹腔镜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171例(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肌瘤大小、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8±79)mL]多于阴式组[(98±45)mL](P<0.05),阴式组剔除肌瘤数目[(4.3±2.9)]多于腹腔镜组[(2.2±1.6)个](P<0.05)。结论TVM具有出血少,剔除肌瘤数目多,适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的优点。LM创伤小,术后粘连少。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7.
阴式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病率和盆腔感染差异,探索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6年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途径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个肌瘤重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盆腔感染率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高外,其余皆以腹式组较高.结论:两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关键在于适合病例的选择;术前重视阴道准备、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盆腔放置引流管,可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及卵巢储备的影响。方法 300例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100例。腹式组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比较三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阴式组术后1、3个月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中的血清E2、抗苗勒管激素及窦状卵泡数均高于腔镜组、腹式组(P0.05),而促黄体素、促卵泡刺激素均低于腔镜组、腹式组(P0.05)。阴式组术后1、5 d血清皮质醇、白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应激指标也均低于腹式组(P0.05,P0.01);与腔镜组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腹式组(P0.05);与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能达到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相同的微创效果,患者应激反应轻,且对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相对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9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前瞻性观察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并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相对比。结果  89例病例中 ,5 8例成功地经阴道剔除了子宫肌瘤 ,其余 31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肌瘤大小、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体温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日等均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短 (或轻 )(P <0 0 5 ) ;因盆腔痛手术者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10 0 0 %症状改善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77 4 %症状改善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76±21)min、(414±73)ml,对照组为(72±26)min、(404±6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8)h、(7·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因月经过多手术者,症状全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阴式)切除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对术前已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阴式和腹式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01),平均出血量稍多(P>0.05),术后疼痛、发热率低(P<0.001),肛门排气时间早(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P<0.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较腹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损伤少,腹腔干扰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疼痛轻,发热率低,术后一周内出院的多,腹壁不留切口疤痕,深受患者欢迎。对于非脱垂子宫≤80天妊娠子宫大小的患者,有切除子宫的手术指征,阴式子宫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途径与腹腔镜途径修补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阴式或腹腔镜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的67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阴式组31例,腹腔镜组3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并随访术后再妊娠结局。结果:阴式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8.06±16.40分钟vs 80.28±29.32分钟,P0.01),两组术后最高体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剩余肌层厚度(TRM)及术后经期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手术费平均568.1元,腹腔镜组手术费平均2639.6元。两组患者的TRM在术后都有明显的增厚(阴式组增厚:2.70±2.13 mm,腹腔镜组增厚:2.87±2.09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96.3%的患者和腹腔镜组83.9%的患者经期都缩短至10天以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累积妊娠率(34.8%vs 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再妊娠结局相似,但阴式修补术更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行大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子宫均≥20孕周)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TAH) 86例(对照组),改良LAVH 89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P<0.05).研究组术后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剧烈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LAVH作为一种大子宫切除术式,具有有效、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术中应用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对照组30例,术中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病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瘢痕憩室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剖宫产术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CSD是否形成,将其分为瘢痕憩室形成组(75例)与瘢痕憩室未形成组(175例),对CSD形成的相关因素行Cox多因素分析。并对CSD形成组患者中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宫腹腔镜组,38例)和使用阴式修补术(阴式组,37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次数、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2胎以及体质量增加≥20 kg均为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②治疗前宫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与深度、经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宫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③宫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并发症(大出血、感染、发热)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而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阴式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及体质量增加等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CSD的形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阴式修补术,该方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6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妊娠次数、是否合并不孕、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直径、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等对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66例患者的术后总妊娠率48.80%,腹腔镜组、经腹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4.00%(51/116)和60.00%(30/50),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患者年龄、最大肌瘤直径以及肌瘤位置与妊娠率相关(P0.05)。腹腔镜组与经腹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和产科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越大、最大肌瘤越大以及肌瘤位置越深越不利于妊娠,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患病率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术式大子宫全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大子宫经腹全子宫切除(TAH),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以及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TLH)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260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246例患者采用4种术式切除大子宫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TAH组[(101±24)min]短于TVH组[(132±25)min]、LAVH组[(111±21)min]及TLH组[(120±22)min](P<0.01、P<0.05);TVH组手术时间长于2种腹腔镜组(P<0.01、P<0.05),2种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比TLH长于LAVH组(P<0.01).术中出血量TAH组[(148±66)mL]多于TVH组[(125±70)mL]、LAVH组[(110+65)mL]及TLH组[(122±66)mL](P均<0.05);TVH组、LAVH组、TLH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术后情况相比,排气时间TAH组[(41±16)h]长于TVH组[(25±6)h]、LAVH组[(23±5)h] 及TLH组[(24±7)h](P均<0.01);TVH组排气时间长于LAVH组(P<0.05),但与TL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腹腔镜组相比无差异(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TAH组[(6.5 ±0.8)d]长于TVH组[(3.6±0.5)d]、LAVH组[(3.7±0.4)d]及TLH组[(3.5±0.7)d](P均<0.01);TVH组、LAVH组及THL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4种术式均为大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且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的技术状况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20.
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以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悬吊组),与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悬吊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悬吊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无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悬吊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