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 2 8例 )吡柔比星 3 0mg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B组 1例 ( 3 .7%) ,差异无显著性 ( X2 =0 .5 76,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 10 .7%)、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显著性 (X2 =0 .3 84,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 ( 10 .7%)、B组 8例 ( 2 8.6%)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X2 =12 .3 6,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沙培林(OK-432)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及单独应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浅表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沙培林组(40例)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沙培林5KE,膀胱内灌注保留2h,每周1次连续6周,之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吡柔比星组(38例)灌注吡柔比星30mg,灌注方法同沙培林组.沙培林膀胱联合吡柔比星组40例,交替灌注,剂量不变,每周1次,每种药物达6次,之后每月1次,每种药物灌注8个月.结果 沙培林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吡柔比星组复发5例,复发率13.16%,联合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沙培林组与吡柔比星组复发率比较P >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沙培林组或吡柔比星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例数分别为3,4,4,三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培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灌注药物,疗效满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吡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比研究,探讨临床应用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患者术后即刻单次灌注吡柔比星50 mg;B组(20例)术后定期灌注吡柔比星30 mg至术后半年.随访3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复发情况:A组3例复发;B组4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B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4例较重.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2组,其中70例做为观察组,早期实施吡柔比星灌注。62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药物灌注,对2组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2 a后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 2 a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早期灌注用于预防膀胱肿瘤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5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18个月。结果:THP组3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5%;MMC组19例,复发8例,复发率42.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MM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苯扎溴铵(BB)和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SBTCC)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S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2组,BB组60例,术后立即膀胱内灌注1‰BB 300ml,并保留灌注液15分钟,共1次.THP组60例,THP30 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然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随访24个月,BB、THP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6%和20.0%,BB组明显低于THP组(P<0.05),其中高分化、单发、初发肿瘤、BB膀胱灌注较低分化、多发、复发肿瘤以及THP膀胱灌注的复发率低.而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复发率的影响无差异.BB组的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和WBC<4×109/L发生率分别为5.0%、1.7%和0,THP分别为16.7%、11.7%和8.3%,BB组低于THP组(P<0.05).2组肝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无差异.结论:BB膀胱灌注预防SBTCC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较THP好,费用低廉,无明显全身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由于观察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不长,远期疗效如何有待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将α-干扰素3000万u+丝裂霉素C4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结果本组22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无复发,占81.8%。4例于术后5个月和7个月复发。结论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随访效果。 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 (Ta~ 1,G1~ 2 ) 4 7例。男 2 9例 ,女 18例。年龄 4 5~ 79岁。随机分为 3组 ,A组 (16例 )术后 6h内单次灌注表阿霉素 80mg ;B组 (15例 ) 10d内灌注 4 0mg ,以后每周 1次 ,8~ 10次后改为每月 1次 ,至术后 1年 ;C组 (16例 )用药为丝裂霉素 ,剂量及方法同B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 5年 ,记录患者无瘤生存期、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 5年 ,4 7例中除A组 1例死于意外、1例死于其它疾病、C组 1例死于肺癌外 ,其余 4 4例均未因膀胱癌复发死亡 ,各组患者无瘤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 (F =10 .2 8,P >0 .0 5 )。 3组患者术后 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 36 %(5 / 14 )、33% (5 / 15 )、4 0 % (6 / 15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3,P >0 .0 5 )。 3组患者出现药物性膀胱炎者分别为 1、2、2例 ,B、C两组各有 1例尿道狭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4 % (2 / 14 )、5 3% (8/15 )和 4 7% (7/ 15 ) ,A组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2 .2 1,P <0 .0 1)。 结论 表阿霉素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长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切缘注射加术后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对24例患者采用术中切缘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BCG)及IL2治疗。随访6~66个月,复发率为12.5%。认为此方法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术(TVBt)加吡柔比星(THP)膀胱粘膜下注射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51例膀胱肿瘤患者,先行TVBt,然后行THP膀胱粘膜下注射治疗(A组),同时选择55例不作粘膜下注射THP,只作TVBt(B组)。二组术后均常规行THP膀胱灌注,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种方法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A组平均随访36个月,B组平均随访37个月。A组随访期内有6例复发(11.8%),B组随访期内有15例复发(27.3%),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06,P<0.05)。结论TVBt加THP膀胱粘膜下注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50例病人长期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随访16~94个月,总有效率为76%。丝裂霉素C无骨髓抑制的全身副作用,持续应用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对膀胱肿瘤EJ细胞株的Ki-67的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术前24h分别接受生理盐水、阿霉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患者膀胱肿瘤组织Fas—mRNA的表达。结果0、30、60、90mg/L表阿霉素各浓度组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9.60±3.50、60.73±3.31、51.57±3.93、45.83±3.75(P〈0.01);表阿霉素较生理盐水可以明显促进肿瘤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P〈0.01)表阿霉素组和阿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可能通过下调Ki-67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促进Fas—mRNA的表达诱导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患者47例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并密切随访3年.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的47例患者中随访第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4%、83.0%、78.7%;患者膀胱灌注在第1周、2周和8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9.8%、10.6%、2.1%.结论 THP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的复发情况,同时,全面、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护理服务是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环节,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2000年12月起对18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BT)后应用表阿霉素(EPI)改良膀胱灌注方案预防肿瘤复发,疗效及安全性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和术后立即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 36例 ,Ta10例 ,T12 6例 ;G111例 ,G2 2 0例 ,G3 5例 ,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采用 1mg/ml浓度的表阿霉素多中心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 ,总量 30mg。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表阿霉素 12 0mg。 36例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 ,平均 2 .8年。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 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91.7%、88.9% ,总复发率 11.1% ( 4 / 36 )。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显著性变化。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为 2 7.8% ( 10 / 36 ) ,全身性毒性反应发生率 8.3% ( 3/ 36 )。 结论 术中多中心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结合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操作简便 ,费用低 ,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彭健  潘敏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421-42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42例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经导尿管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30mg/40ml,每周1次,每次膀胱内保留60min,共8次,术后3个月行1次膀胱镜检查。结果共有4例复发。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区不适,3例症状较重。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羟喜树碱(HCPT)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6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THP(32例),Ⅱ组HCPT(30例),所有病例分别于术后6 h(TURBT)和1周(膀胱部分切除术和TURBT合并膀胱穿孔者)开始规律膀胱灌注化疗,比较膀胱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