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抽取产科分娩的产妇228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CS,110例)和阴道分娩组(VD,118例)。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ICI-Q改良问卷)、超声检测残余尿,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尿失禁23例,发生率为11.01%(23/118);剖宫产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5例,发生率为4.55%(5/110),阴道分娩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于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和胶原蛋白特异性代谢产物吡啶酚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产前检查、分娩并分娩后复查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尿吡啶酚的浓度。结果①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为15.9%(13/82),其中阴道分娩组为26.2%(11/42),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0%(2/40),阴道分娩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发生尿失禁、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是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③产后6~8周尿吡啶酚/肌酐值:阴道分娩组为(24.61±2.27)nmol/mmol,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2.11±3.55)nmol/mmol,阴道分娩组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吡啶酚的浓度较选择性剖宫产产妇高。  相似文献   

4.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言 《中外医疗》2008,27(24):169-169
目的 研究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89例产妇,通过对产妇的年龄、孕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分娩方式等进行同卷调查,其中阴道分娩142例,剖宫产147例.结果 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2.5%,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影响,而剖宫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方法分析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2月~2014年10月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200例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阴道分娩组600例和剖宫产组60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排尿状况评分、肌力评分情况、UVJ-M值、尿道旋转角度、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垫试验阳性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排尿状况评分低于阴道分娩组,肌力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9、18.91,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UVJ-M值低于阴道分娩组,尿道旋转角度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1,27.11,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尿垫试验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于盆底神经和肌肉造成损伤,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应注意盆底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产妇100例,其中49例产妇为阴道分娩、51例产妇为剖宫产.上述产妇于产后4~12周进行复查,并接受问卷调查,对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手术的具体情况加以了解.结果 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为22.45%,而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压力型尿失禁的比例仅为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阴道分娩对产妇盆底肌肉及神经造成的损害,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徐永萍 《安徽医学》2012,33(10):1314-1316
目的分析并评价产科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近期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与剖宫产组49例,使用女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调查问卷在产妇分娩后的6~8周进行调查。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15%,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10%,两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剖宫产组产妇的右侧活力值、功值以及两侧功值的平均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的两侧活力值差值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者左侧活力值与峰值均小于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侧速度值差值低于压力性尿失禁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产妇的发生率相似;产科的相关因素能够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产科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对70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进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妥娩组(161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540例),了解其孕期及产后6 w 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分析与尿失禁发生及影响盆底肌力有关的产科因素。结果701例产妇中有42例(5.99%)在产后6 w 左右出现了尿失禁症状;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体质指数相关(P <0.05);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1.18%(18/161)、4.44%(24/5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分娩组中与产后尿失禁发生有关的因素有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和体质指数(P <0.05),而与孕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阴道分娩组的产后盆底肌力检测数值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体质指数增加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2种分娩方式均影响产后盆底肌力,阴道分娩可以明显降低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0.
李从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36-1637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566例我院进行分娩产后68周进行复查的产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尿失禁的发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为19.21%,剖宫产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为4.17%,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孕期出现尿失禁的产妇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发生率高于孕期未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组,第2胎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高于第一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第2胎产妇出现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同产妇发生尿失禁无明显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进行长期的研究,尽量采取前瞻性随机研究与分析,从根本上防治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400例孕产妇,调查分娩方式,比较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的一般情况、新生儿体重等。结果顺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比较,新生儿体重、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新生儿体重过重、产钳助产及孕期发生尿失禁可能是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产妇产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并于分娩后6周复查的产妇9 91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产妇产后6周尿失禁的患病率;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患病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实际有效调查9 550例产妇。成都地区产妇产后6周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5.53%(1 483/9 550),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73.03%,1 083/1 483)最常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盆腔手术史、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妊娠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产次、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及第二产程时长均与产后6周尿失禁的发生有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阴道分娩(顺产),剖宫产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概率〔比值比(odds ratio, OR)=0.373,P < 0.001〕;年龄≥35岁(OR=1.803,P=0.001)、有盆腔手术史(OR=1.260,P=0.003)、产前肥胖(BMI≥28 kg/m2)(OR=1.694,P=0.025)、妊娠期有尿失禁(OR=2.605,P < 0.001)、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kg(OR=2.307,P=0.040)、经产(OR=1.284,P=0.023)及有会阴撕裂(OR=1.372,P=0.035)是产后6周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产后6周尿失禁在成都地区产妇中并不少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顺产、高龄产妇、经产妇、盆腔手术史、产前肥胖、妊娠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大及会阴撕裂是产后6周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以供临床预防及产前宣教。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523例纳入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分组。A组为经阴道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手术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近期排尿功能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该研究发现B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较高;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后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剖宫产手术分娩后易发生尿潴留,在今后产科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小红  卢惠  黄飘  李康英 《吉林医学》2012,33(22):4741-4742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53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由专业助产士实施8周以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通过两组排尿状况、盆底肌张力及尿垫试验进行评估,评价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6个月、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产后行PFMT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程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12-1013,1016
目的:了解阜阳市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共912例。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产妇产后SUI发生情况,并分析孕产妇相关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结果:阜阳市产后妇女SUI的患病率为39.5%。随产妇年龄增高,SUI患病率增高(P<0.01);孕20周体质量指数越大,发生SUI风险越大(P<0.05);剖宫产产妇SUI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产妇(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是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相对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剖宫产可降低SUI的发生风险(P<0.01)。结论:产后妇女SUI的发生受年龄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初产妇下尿路解剖位置的影响,以及选择性剖宫产是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预防作用。方法正常阴道分娩组孕妇(1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孕妇(15例)于孕38~40周、产后6~8周、产后2年分别进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分析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及其在两种分娩方式间的差异。无分娩史的非妊娠女性20名为对照组,于排卵期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结果妊娠晚期的UVJ-M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到产后2年。两种方式分娩后6~8周的UVJ-M均较妊娠晚期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VJ-M在产后2年较妊娠晚期下降明显(P<0.05)。两种分娩方式相比,UVJ-M在产后6~8周和产后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妊娠晚期膀胱颈活动度明显增加,并持续到产后2年,选择性剖宫产对其并无明显的保护作用;妊娠本身可能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