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激发头面部“气至病所”显性感传率、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提出了针刺神经纤维“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使针感充分传达其病所,充分显示“气至而有效”的针刺效果,在头面部疼痛,痉挛病症治疗中,取得可喜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激发头面部“气至病所”显性感传率,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提出了针刺神经纤维“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使针感充分传达其病所,充分显示“气至而有效”的针刺效果,在头面部疼痛、痉挛病症治疗中,取得可喜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针刺神经纤维“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318例,一年内彻底止痛率为100%,治疗后1~2年复发率为4%,针刺后2~4年复查,复发率为3%,取得了满意的针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针刺神经纤维“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318例,一年内彻底止痛率为100%,治疗后1-2年复发率为4%,针刺后2-4年复查,取得了满意的针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49例.经2-3次针刺痉挛完全停止,治疗后半年复查,无复发,近期控制率为100%。治疗后经1-3年复查,凡治疗后坚持每半年针刺1次者,无复发,未坚持者,1年后复发率为86%,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49例,经2-3次刍刺煌完全停止,治疗后半年复查,无复发,近期控制率为100%,治疗后经1-3年复查凡治疗后坚持每半年针刺1次者,无复发,未坚持者,1年后复发率为86%,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灸感的传导是灸疗临床荻效的重要标志,故从临床治疗入手,对灸穴的选取、灸疗的手法应用及灸疗的调神作用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选择热敏穴、维持有效灸量、令患者神气调和是激发艾灸感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刺激发感传对颈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将90例成人受试者随机分成手法激发组,电针激发组和留针对照组各30例,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分别记录在针后第5,10,15,20,25,30min末针感到达的部位及循行路线。结果显示:3组中手法组感传效果最佳,电针组次之,而留针组最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感传激发时间的递增,感传效果也相应地提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采用手法激发和相应地延长激发时间可以提高感传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时辰对循经感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辰时与酉时激发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阴肾经感传,观察感传的激发时间与感传速度,结果表明,两条经皆在气血旺盛时辰(胃经为辰时,肾经为酉时)感传的激发时间短,感传速度快,而在气血未盛时辰(胃经为酉时,肾经为辰时)激发时间长,感传速度慢。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极其显著(P<0.01)。本工作结果提示循经感传可能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58例,针刺后张闭口运动及咀嚼时,关节区疼痛、弹响完全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58例,近控率为100%。治疗后两年复查,轻度复发者4例,复发率为7%,取得了满意的冶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58例,针刺后张闭口运动及地,关节区疼痛、弹响完全消失,1牛肉未复发者58例,近控率为100%。治疗后两年复查,经度复发者4例,复发率为7%,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至病所”的激发方法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至病所”是一个古老的经络问题,是指在针刺后经气从刺激点开始到达病所的一种针刺手法,古今医家都很重视。《内经》明确提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强调了在针刺治疗中,“气至病所”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对“气至病所”这一经络现象加以论述。1“气至病所”探源古代医学在针刺过程中,很注重调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又如《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气调而上。”均指出调气的重要性,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刺感应趋向病痛局部的“气至病所”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李世忠甘肃省陇西县中医医院(748100)一、得气与气至病所同疗效的关系针灸治病,须要候到针的感应,根据感应再使用手法,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毫针治病的关键在于得气与否。《标幽赋》认为:“气至速而效速,气至迟而效迟”。...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声电鍉针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治疗,对十四经穴温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传治疗对腧穴温度有双向调节作用;穴温与体温呈明显的正相关(γ=0.526,P<0.025);穴温变化有区带、低温特征;对冠心病、风湿病、脑梗塞等临床有效率为96.7%.提示经络本身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生物自控系统。气至病所治疗使疾病转愈,其机理是经络系统对人体机能代谢整体性调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字2=28.298,P=0.000),且针刺“曲池”穴和经脉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高于非经非穴(?字2=24.783,P=0.000; ?字2=19.113,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肱桡肌肌电振幅有明显差异(?字2=61.659,P=0.000),且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肌电振幅高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29.846,P=0.000),且针刺“曲池”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长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均能引发肱桡肌肌电振幅的改变。结论: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相伴的肱桡肌肌电活动强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表面肌电活动影响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治疗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拟就治疗冠心病前后1482幅心电图R-R间期的变化,分析气至病所治疗对心动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中药组予活血化瘀中药口服,西药组予维生素B1、ATP、弥可保口服。结果:中药组疗效63.9%,西药组疗效33.3%,差别显著。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证实耳穴感传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对2180例黑种人耳穴治疗者进行全面检测与治疗。观察结果证明,黑种人患者的耳穴感传出现率较高,占12.20%,耳体穴交接现象(I级感传)达5.00%,与性别,年龄及疗效间有密切的关系。对弄清耳穴治病原理,提高耳针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