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伏勇 《黑龙江医学》2013,37(7):572-573
目的探索老年急性脑出血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与临床预后评估内在的联系。方法对我院2012-03~2012-08间诊治的48例老年急性脑出血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节区出血24例,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14例,脑干出血6例。出血量<30 mL 12例,≥30 mL 36例。发生中线结构移位31例。共死亡18例,其余病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多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因,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为诱因;基底节区出血多见,其出血量与预后呈正相关;发生在脑干部位出血风险更大,死亡率更高。CT影像检查能直观地显示其出血部位、出血量,为患者的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6层螺旋CT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脑出血部位和相应的CT表现。比较不同发病部位死亡率,分析死亡率与出血量、中线位移的相关性。结果出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多发性出血的分别占60.00%、17.50%、12.50%、7.50%、1.67%、0.83%。基底节出血的死亡率低于其他部位出血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30、≥30 mL的分别占53.33%、46.67%。中线结构移位和未移位的分别占60.00%、40.00%。出血量>80 mL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出血量<30、31~60、61~80 mL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距离>10 mm的患者死亡率高于中线位移距离为0、1~5、6~10 mm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可明确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大小、占位效应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为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应用CT影像学检查相关临床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取本院2014~2018年放射科进行CT影像学检查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778例为分析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同期到本院收治其他非脑出血的老年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CT影像学诊断并对其检查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CT检查的特征和临床指导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中线移位情况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后提示病灶所在位置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叶、脑干,部分则为多发性出血;中心移位情况越明显患者出现死亡概率则明显更高,中线移位和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联系。结论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CT影像学检查能够了解其中线移位情况以及出血病灶所在位置,这些数据都有利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和发展程度,及时制定对应处理手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特征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颅脑CT检查,对CT检查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CT检查,患者脑实质内出血规则40例(59.70%),出血不规则27例(40.30%);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39例(58.21%),脑叶6例(8.96%),小脑6例(8.96%),丘脑4例(5.97%),脑干4例(5.97%),多部位8例(11.94%);出血量>30 ml的34例(50.75%),<30 ml的33例(49.25%);发生中线移位的43例(64.18%),中线移位1~5 mm的21例(48.84%),中线移位6~10 mm的11例(25.58%),中线移位>10 mm的11例(25.58%)。结论:CT检查是临床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重要方法,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T 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通过 CT 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并分析临床治疗后患者一年内死亡率与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基底节78例,丘脑17例,脑叶8例,小脑半球10例,脑干7例;脑出血量≤28 mL 80例,>28 mL 40例;中线移位0、1~5 mm、6~10 mm、>10 mm,死亡率分别为12.6%、21.88%、57.14%及78.0%,中线移位越明显,死亡率越高。结论 CT 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对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66例(24.4%),死亡32例(48.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6.4%、脑基底节区出血组11.6%、蛛网膜无消下腔出血组36.7%、脑干出血组31.8%、小脑出血组17.6%,脑叶出血组25.0%;病死率: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48.5%,化道出血组病死率11.8%.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CT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CT检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9例,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移位与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研究结果 提示幕上脑出血较幕下脑出血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脑出血量是死亡因素之一,脑出血量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CT的影像表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头颅CT下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 CT及预后。结果本组死亡18例、存活72例;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最高,为87.5%,出血量≤30 mL病死率9.6%,出血量≥80 mL病死率80%,出血量不同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线无移位的患者病死率为2.63%,中线位移>10 mm者病死率高达85.7%,中线移位宽度不同的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辉 《当代医学》2012,18(24):96-97
目的 分析头颅CT检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结果,以及在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头颅CT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死亡21例(22.6%)、存活72例(77.4%);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最高,9例脑干出血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88.9%);出血量≤30mL的病死率为6.7,出血量≥80mL病死率66.7%,出血量不同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线位移=0的患者病死率为5.0%,中线位移>10mm者病死率高达85.7%,中线移位宽度不同的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有助于疾病确诊及预后评估,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三勇 《吉林医学》2014,(9):1911-1911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CT特征,并探索临床诊断。方法:选择65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CT检查特征,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38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出血规则型,27例患者均表现为出血不规则型;65例患者中39例出现中线结构移位,死亡13例,26例无中线移位,死亡3例;出血量<30 ml例数为34例,出血量≥30 ml例数为31例。结论:CT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发现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60岁)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行头颅CT平扫,观察脑出血发病部位及相应CT表现。结果 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35例(58.3%),CT表现为肾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血肿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丘脑11例(18.3%),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脑叶8例(13.3%)、小脑4例(6.7%),CT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脑干1例(1.7%)、多发性出血1例(1.7%)。其中以基底节出血为主要发病部位。结论 16层螺旋CT应用于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评估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调查,且资料完整,分析CT影像学特点与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本组预后良好47例,预后不良29例;多因素分析证实:出血量≥30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10mm、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意识状态、术后再出血均为影响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作CT筛查,明确影像学特点,对合并危险因素者早期作手术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124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病前无糖尿病史,观察血糖水平与脑出血量、死亡率、心电图改变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高血糖组患者的脑出血量、病死率、心电图改变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并且基底节区和脑干出血更易引起血糖升高。结论SHG是潜在影响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正确处理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颅脑外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患者颅脑损伤的CT表现及其预后。结果:CT检查显示颅骨骨折27例,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21例,脑内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挫裂伤12例。预后差的患者中,基底池受压及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中线结构重度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以清晰的显示老年人颅脑损伤,并可以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螺旋CT检查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吸收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Lightspeed CT扫描机进行头颅CT检查,于术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即m Rs评分)评估预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颅CT检查的影像表现,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佳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螺旋CT影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形态以类球形规则为主,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结构受压发生移位或中线结构偏移,颅内存在散在游离气体影;术后高密度影范围缩小,颞顶部可见致密穿刺针与大量金属伪影,病灶周围低密度包绕影与颅内散在游离气体影均减少。结论 CT影像对脑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破入脑室情况具有良好显示,利于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血肿吸收的确认,有助于预后预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73%),丘脑出血13例(17.6%),小脑出血4例(5.4%),脑干出血3例(4%),脑出血中有7例破入脑室,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脑出血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同,脑干区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脑出血量与死亡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出血量大于70ml患者死亡率为80%。结论 CT能有效诊断脑出血的时期和部位,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均对临床疗效有影响(P<0.01)。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和发病到入院时间对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有影响(P<0.05~P<0.01)。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躯体综合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但单独的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7-2006.7诊治的126例脑出血病人临床和CT资料。结果血肿扩大主要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有关,血肿扩大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结论对有血肿扩大可能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尽早采取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CT表现及对手术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7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均行双层螺旋CT检查,明确患者CT分型并应用ADL量表评估预后。结果 19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中,(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4.2%,31例小骨窗微创开颅患者的(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预后较佳,为Ⅰ或Ⅱ级,其中患者CT分型结果多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分别为1例、7例、16例,预后良好率达92.3%,24例Ⅳ型及Ⅴ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则为70.8%,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分型级别越低,预后越佳。结论CT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特征明显,可尽早确诊并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并预测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脑心综合征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艳  彭伟  张永斌 《西部医学》2010,22(10):1827-1828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合并脑心综合征死亡率47.4%,明显高于无脑心综合征患者10%。近中线部位脑出血心脏损害多见,脑干及丘脑发生率为78.3%。结论掌握脑心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