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对比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同期行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30例(腔镜组)和行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 27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腔镜组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90.3±50.7)ml(P〈0.05);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24.3±7.9)h小于开腹组(63.2±16.1)h(P〈0.05); 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 7.1±1.2) d短于开腹组(12.5±2.8) d(P〈0.05).结论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根治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胃肠道恢复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1-3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39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改良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传统组的64.10%,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且淋巴结清除数量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传统组的20.51%;且改良组复发率2.56%,低于传统组的15.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根治术,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世华 《中外医疗》2014,(26):33-34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近期疗效,对比找出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将运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右半结肠癌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运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手术时间及术后需止痛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运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6.6±1.7)cm、手术时间(153.2±9.5)min、应用止痛药的时间(39.4±1.7)h、住院时间(8.8±2.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54.6±7.5)h显著小于运用传统手术的对照(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43.6±9.7)mL,对照组(59.6±8.5)mL。观察组淋巴结切除数量(10.9±2.5),对照组(10.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的对比情况,观察组(3.7±0.5)显著高于对照组(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上该院都是应用开腹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手术费用较为低廉,但是手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方法,具有治疗效果优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显著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信合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观察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综合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凌海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组)27例,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5例,术后观察两组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淋巴清扫数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59.87±5.6) min,出血量(72.56±3.4) ml,第3站淋巴清扫数(6.25±2.3)个,并发症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肝转移1例,复发1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淋巴清扫数多,并发症少等方面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世洪 《当代医学》2016,(16):58-59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70例被确诊为甲状腺腺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对2组的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1.1±18.6)min、住院时间(3.7±0.9)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18.9±7.3)mL、瘢痕长度(3.7±0.8)cm、镇痛药使用率1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手术时间(118.4±23.1)min、住院时间(6.8±1.4)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4.6±12.4)mL、瘢痕长度(7.9±1.2)cm、镇痛药使用率3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2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1.4%,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比,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更安全可靠,临床推广的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78例于我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组均39例患者。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手术方式,实验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模式,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清扫数较多,两者差异明显(P0.05)。2组术后1年生存率(97.44%、94.87%)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结肠癌手术后感染、吻合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比例(5.13%)低于参照组(20.51%),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结肠癌患者手术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进 《中外医疗》2013,(36):7-7,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 )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19例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与2012年10月~2013年9月23例接受CME手术治疗( CME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29.48±2.284)明显多于对照组(17.00±1.065),P<0.01;ⅢB、ⅢC患者阴性淋巴结数量CME组(20.00±2.872)明显多于对照组(10.14±1.625),P=0.013。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P>0.05,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E手术可以整块、彻底地切除癌灶和系膜组织,从而达到淋巴结清扫的最大化。尽管CME手术切除范围大,但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更早,镇痛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P<0.05)。两组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创伤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53-55,59
目的 探究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肠癌总有效率、并发症几率、疾病复发率、存活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以促进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何金鑫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4-16, 24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传统开腹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行传统开腹手术的48例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选取行腹腔镜根治术的4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应激反应.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实际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操作用时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功能复常用时、术后镇痛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细胞转移.肿瘤复发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应激与炎症反应指标相关数据与对照组保持一-致(P>0.05),术后 3 d除SOD外,研究组其他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可获得与传统开腹相近的根治效果,同时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实际出血量更少、患者机体应激与炎症反应更轻.并发症控制情况更佳,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李艳军 《中外医疗》2016,(27):75-77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随机选取于该院2014年4月一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有50例。开腹组采取的为开放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排气、恢复正常体温、下床活动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开腹组18.00%,P<0.05。腹腔镜组患者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172.74±11.85)min、(10.02±0.53)个跟开腹组(177.14±10.91)min、(10.98±0.7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排气、恢复正常体温、下床活动时间(153.52±24.92)mL、(9.02±0.53)h、(32.46±6.35)h、(1.52±0.72)h均少于开腹组(225.26±44.57)mL、(41.11±0.62)h、(74.56±11.89)h、3.65±0.57)h,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应用效果及预后良好,可跟开腹手术一样有效清除淋巴结,手术创伤小,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7年2月~2013年5月行横结肠癌根治术59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29例,开腹手术组(开腹组)30例,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病人失血量少、切口长度短、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住院费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传统组43例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程度、手术安全性、住院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切口感染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量、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住院费用、转移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并能达到肿瘤根治效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某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的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1.84±0.50)天、首次排便时间(2.30±0.54)天、首次下床时间(16.96±5.35)天及总住院时间(9.62±0.6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63)、(3.57±0.56)、(22.13±5.28)、(12.27±0.71)天(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8.52±5.48)、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2.65±4.49)显著低于对照组(45.18±5.33)、(42.28±4.47)(P<0.05),生活质量量表评分(78.53±7.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22±7.08)(P<0.05)。结论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能够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改善负性情绪,最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彭建  石志良 《中外医疗》2016,(18):86-87
目的:探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8例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33%、复发率3.80%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