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2):174-175
目的观察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2013-06—2014-05间培训前50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14-06—2015-05间培训后50例置管患者为观察组,对系统化培训前后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及导管脱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计发生6例,其中导管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2例,非计划性拔管2例;对照组不良事件总计发生43例,其中导管感染7例,静脉炎9例,导管脱出11例,非计划性拔管16例,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4.87,P<0.01)。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P<0.05)。结论经过对静脉治疗小组系统规范的培训,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肿瘤内科高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PICC治疗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患者50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计划内拔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产生原因分析可知,导管堵塞38%,皮肤感染26%,肢体肿胀24%,导管脱出12%。结论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导管堵塞、皮肤感染、肢体肿胀、导管脱出等,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PICC导管进行维护,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 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09±3.61)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37±3.42)d,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11±3.70)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40±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5.00%;对照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14例,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2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6例,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胃肠外科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降低胃肠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胃肠外科住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组建前馈控制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制定前馈控制程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确立控制要点。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例次,对照组发生5例次非计划性拔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对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胃肠外科管道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进行集束化干预策略:充分的风险评估,适当的肢体约束,妥善有效固定,加强沟通,适度的镇静镇痛,规范的护理操作与流程,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将同科室采用常规肠内营养管道护理方法的80例肠内营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5.0%,试验组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加强导管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卒中单元内科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特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导管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的总体效果、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值、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1.7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平均值为(1.63±0.54)cm,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0±0.7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4.25)d和(16.72±5.3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97±5.28)d和(20.68±5.7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导管护理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疗效具有显著支持作用,其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有显著的减少作用,因而可以缩短病程,具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在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采用导管管理常规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管理住院患者导管,比较在导管管理中过程质量、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后对住院患者导管过程管理中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管道标识和固定质量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0.461‰下降至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导管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ICU住院治疗的意识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共计100例,按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ICU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ICU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2.0%和8.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治疗患者给予其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对于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以及降低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拟行胃肠道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术后的精神状态以及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①在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和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P<0.05,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P<0.01)。②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和焦躁评分P<0.01,恐惧评分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精神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治疗心血管重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疗指南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接受I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48.6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治疗心血管重症疾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模式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同时, 能否降低护理成本, 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实施品管圈模式管理前 (2015年7月至8月) 留置鼻胃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 神经内科病区实施品管圈模式管理后 (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留置鼻胃管患者51例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策拟定阶段, 加入循证护理方法, 拟定对策为系带鼻胃管固定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品管圈模式管理前后神经内科病区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鼻胃管的工作时数、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成本.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组患者的留置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非计划拔管率由62.00%下降到17.65%;留置鼻胃管耗材费用比较, 每位留置鼻胃管患者耗材费用由 (11.81±9.08) 元/人下降至 (7.30±2.53) 元/人;留置鼻胃管护理用时比较, 每位留置鼻胃管患者护理用时由 (13.22±10.77) min/人下降到 (7.48±2.56) min/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品管圈管理降低了神经内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 降低了护理成本,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DHS内固定术,观察组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上,观察组(90.1±12.6)min与对照组(93.7±13.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376.2±71.1)mL与对照组(369.7±73.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17.3±6.2)d显著短于对照组(27.9±5.7)d,P<0.05;在负重训练起始时间上,观察组(19.2±3.2)d显著短于对照组(48.1±12.3)d,P<0.05;在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2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SS良好率上,观察组为82.5%,对照组为5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恢复速度,提供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德敏  刘红 《河北医学》2016,(8):1361-136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为提高全身麻醉患者护理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尿道刺激反应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10.16±1.78)min、拔管时间(14.51±1.17)min,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2.24±1.82) min、拔管时间(16.70±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患者尿路刺激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促进麻醉后清醒、缩短拔管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程度,提高留置尿管耐受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干预组 PICC相关性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53.70%)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和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人员PICC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态度、责任心及对PICC意外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导管留置时间,亦能促进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娟  余红 《四川医学》2013,(9):1508-1509
目的 防范外科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选取我科术后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术前护理流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比例.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优化术前护理流程能明显减少外科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林艳梅 《中外医疗》2014,(35):184-185
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该院行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感染4例(5.0%),出血3例(3.75%),血栓栓塞患者5例(6.25%),导管脱落患者2例(2.5%);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26.25%),出血13例(16.25%),血栓栓塞12例(15.0%),导管脱落患者6例(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导管时间、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90±1.22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6.72±7.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9±3.24分;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2.19±0.67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3.24±9.4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4±1.9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61例(76.25%),有效12例(15.0%),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显效49例(61.25%),有效8例(10.0%),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患者予以舒适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锦明 《河北医学》2011,17(5):671-67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政宇  刘牧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59-1661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25例行腹腔镜手术,归为观察组;25例行开腹手术,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6±16.1)ml显著少于对照组(56.2±22.7)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7±0.3)d显著小于对照组(3.6±1.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10.8±2.5)d显著小于对照组(17.0±5.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总发生率(8.0%)显著优于对照组(2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短期疗效显著,并且具有安全性,但对于进展时期的患者,要仔细术前评估,认真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