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锐  杨蓉  周海  马志明  潘俊 《中国病案》2012,13(3):81-8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扩展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2例下肢动脉疾病就诊患者,采用GElightspeedVCT;64层螺旋CT和DSA行下肢血管造影。结果42例患者CTA均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比较,共发现130段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其中38段轻度狭窄、51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17段闭塞。与DSA检查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探测器螺旋CT具有无创、省时、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后处理方式多样、对比剂用量少、伪影较少、并发症少等优点。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快捷的、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检查的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有头颈部血管病变80例患者的CTA图像,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低BMI(<25kg/m 2)组40例和高(≥25 kg/m 2)组40例。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低BMI组亚组A组、B组,高BMI组亚组C组、D组,各组20例。对A组、C组不同管电流下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B组、D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A组、C组不同病灶类型在不同管电流下均可清晰显示,但管电流A200及A100、B100图像质量有所下降。A组管电流A300、A400、A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0%、6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A100、A200的0%、10%(P<0.05)。C组管电流C200、C300、C400、C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65%、70%、7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C100的5.0%(P<0.05),B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9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8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A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检查是可行的,降低管电流根据BMI进行调整,当患者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为300 mA;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200 mA既能减少辐射损伤还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的资料。结果:观察发现,84例患者中,其中19例患者的颈、脑血管完全正常;显示颈内动脉狭窄者有24例;颈总动脉狭窄者有13例,一侧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都有3例;一侧椎动脉纤细17例,颅内动脉畸形者有5例;显示颅内动脉瘤3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颈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扫描后的数据在工作站使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重建。结果 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中,发现CTA检查结果正常者4例,异常者23例,其中一侧椎动脉全程均匀性变细11例,动脉起点变异7例,动脉瘤5例。共检出动脉狭窄42段,其中动脉轻度狭窄12段(28.6%),中度狭窄16段(38.1%),重度狭窄9段(21.4%),完全闭塞5段(11.9%)。后处理图像质量优23例(85.2%),良2例(7.4%),差2例(7.4%),后处理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6%。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直观、立体的显示血管情况并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血管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健  原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19-4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疑诊为动脉瘤的患者35例,并全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35例患者23例CTA呈阳性,共检出26个动脉瘤,20例单发,3例为2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与血管、血管与血管之间及血管与周围其他组织之间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并对瘤颈测量较准。此外还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两种增强延迟技术在头颈部动脉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的202例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测试性团注技术组动脉成像的患者110例,团注追踪触发技术组动脉成像的患者92例,对扫描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血管测量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技术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测量的CT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且测试性团注组CT值波动较小。结论两种预测增强延迟时间技术均可作为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常规增强延迟方法,但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要求及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 5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359例,阳性率69.1%。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内外及管壁的病变,可作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22,他引:2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10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动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结果 101例中男68例,女33例,平均年龄45.6岁,头部CTA35例,发现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脉瘘1例,烟雾病1例,动脉瘤2例。颈部血管CTA5例,发现颈部血管迂曲者1例,椎动脉变异者1例,鼻咽瘤侵犯血管1例。胸部CTA12例,发现肺动脉栓塞1例,主动脉变异1例,永存动脉干1例。腹部CTA29例,发现肠繁膜上动脉栓塞1例,骨动脉栓塞1例。下腔静脉造影5例,发现下腔静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少量渗漏3例,腹腔巨大畸胎瘤推压肠纺膜血管1例。下肢静脉造CTA15例,均见下肢静脉血栓患侧显影浅谈,可见迂曲扩张的侧支循环血管影,健侧显影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病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及多种重建技术的临床综合应用价值。方法:64例门静脉病变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多期扫描后,并且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结果:MSCTP能够满意地显示正常和异常的门静脉血管,比较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轮廓、位置及有无门静脉侵犯或癌栓形成,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和扩张程度。MPR可以较直接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围。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4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扫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 CTA和DSA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A对于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为98.16%,敏感性96.33%,阴性预测值97.56%,阳性预测值97.22%;34例患者共计受检136节段血管,其中102节段存在可见钙化病变,检出率为75.00%。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可靠、简便的冠心病无创检查方法,可有效地对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中的病变进行清晰显示,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其无创特性及较高的钙化病变灶检出率同冠脉造影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诊断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30例,将这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65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进行全方位扫描,对对照组65例患者进行常规X线成像,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成像的质量。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成像质量1级46例。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成像质量1级40例。观察组65例患者其中CT检查〉50.0%狭窄敏感性例数为61例,〉50.0%狭窄特异性例数为60例,阳性例数为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50.0%狭窄敏感性例数为57例,〉50%狭窄特异性例数为54例,阳性例数为52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较好,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年间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33例,进行诊断结果分析,主要讨论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结果对3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诊断阳性率为100%,发现髂动脉单侧病变20例(闭塞3例),双侧病变11例(闭塞1例);股动脉单侧病变31例(闭塞7例),双侧病变23例(闭塞2例);腘动脉单侧病变8例(闭塞1例),双侧病变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易于被病人接受,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受检血管,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电离辐射,同时不能观察血流方向和时相,对显示细小血管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和误诊率。结果常规剂量组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较常规剂量组43.75%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图像质量以及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与使用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扫描的效果。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9年1~12月13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SSEG扫描模式中19例低于推荐螺距值,66例自动选择与推荐的螺距值一致;心率越快,所需的对比剂用量越少;不同心率和扇区图像成像质量差异明显,对于心率70次以上应使用SSB扫描。结论 64层螺旋CT在选择适当参数和对比剂量,根据心率调节螺距和选择扇区扫描种类等方面的准确性是增加检测的成功率和得到优质图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 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 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 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头颈CTA扫描,检查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和斑块情况。联合CTA和CTP 扫描,计算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情况。结果:脑CTP 检查中CBF、CBV、MTT图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63.8%、72.3%、89.3%;特异性分别为92.3%、100%、69.2%。脑CTP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MTT图的敏感度最高,CBV图的特异度最高,CBF图介于二者之间。脑CTP 异常患者的患侧CBF和CBV 值小于健侧,MTT值大于健侧。脑CTP 异常组患者与脑CTP 正常组患者在头颈CTA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斑块检测结果中存在显著差异。 CTP 与CTA联合应用时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8%(118/130)、99.6%(773/776)、98.3%(891/906)。结论:头颈CTA联合脑CTP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诊断带来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5例23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容积显示(VRT)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统计各种方法的显示率。结果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MPR为100%(23/23),沿椎弓根走行的斜矢状位重建图像可显示椎弓峡部不规则骨质缺损及骨质边缘增生硬化;整体VRT为73.9%(17/23),立体切割VRT为100%(23/23);多层面多次连线成像CPR为100%(23/23),单次连线成像CPR为95.7%(22/23),各椎体的峡部均在一个平面完全显示。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