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8例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75例,病毒性肺炎组134例,单纯肺炎衣原体肺炎组130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组129例,另选测定健康体检儿童200例血清PCT,对比四组的检测差异以及性别与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VT检测浓度以及阳性检出率与其他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单纯肺炎衣原体肺炎组、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组PVT检测浓度以及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男性患儿PCT阳性检出率为71.43%,与女性患儿的70.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性肺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可以区分细菌性肺炎,并对抗生素使用和预后做出指导,最大程度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18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对照组),病例组根据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2例)、病毒性肺炎组(30例)、支原体肺炎组(4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PCT及CRP检测水平、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性肺炎组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但两组的PCT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对于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有48例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有28例患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为3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前进行PCT、CRP等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与支原体肺炎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相比,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支原体肺炎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较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683)。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相比较有所不同(F=13.89,P=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患者血清 CRP 的水平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与支原肺炎组患者相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较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511)。结论:PCT可作为区别细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指标。血清PCT测定在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早期病原学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7,(3):262-26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确诊实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212例)和病毒性感染组(135例)。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罗氏Cobas E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统计对比分析各组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性感染组中,PCT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6.79%,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的6.67%(χ~2=214.519,P<0.001),且与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PCT、WBC及ES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912、0.787和0.673,标准误(s)分别为0.050、0.053、0.041和0.028,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31~0.892、0.877~0.964、0.693~0.835和0.612~0.763。结论 PCT不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还可用于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同时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治疗细菌性感染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血清降钙素原(PCT)双抗体夹心定量荧光免疫分析仪对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人民医院2013年度ICU和呼吸科的37例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同时对30例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健康组2组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37例患者经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诊断肺部感染与胸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1%(30/37);经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诊断肺部感染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的符合率为100%(37/37);经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诊断肺部感染与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诊断符合率为65%(24/37)。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通过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较早的对患者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郭倩 《当代医学》2014,(26):10-11
在目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因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肺炎,病原体种类的不同,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却没有明显差异。病原体的检出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再病原体检出之后再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则会导致患儿病情延误和加重,增加患儿的生命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降钙素原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价值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能够有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鉴别。本文就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血液透析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结果分组,细菌感染组26例,非细菌感染组26例,选用微量双夹心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PCT.对比两组患者的PCT浓度,并对细菌感染组患者,分别以1.0 ng/ml、1.5 ng/ml、2.0 ng/ml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对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进行评价.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为(6.15±2.63) ng/ml,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为(2.25± 1.32) ng/ml,两组血清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79,P=0.0000).阳性标准与血液透析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反比,与特异度成正比.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在1.5 ng/ml作为阳性标准明显高于1 ng/ml和2 ng/ml时.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感染有着密切联系,有效控制感染能降低血清PCT水平,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检查,比较试验组轻症与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析两组间、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不仅能够对其进行确诊,还能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提高儿童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染性肺炎患者5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在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2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组儿童降钙素原含量,研究Ⅰ组患者根据降钙素原水平指导临床用药,研究Ⅱ组根据患者病情经验用药治疗7天,记录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4.82μg/L、4.23μg/L,组间差异不显著且均高于对照组0.023μg/L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Ⅰ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82天、治疗有效率为92.31%、抗生素使用时间为3.51天、降钙素原水平为0.032μg/L,均显著优于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效果,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降钙素原诊断儿童感染性肺炎灵敏度更高,在治疗时结合降钙素原水平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合理使用抗生素,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传周 《安徽医学》2012,33(9):1194-119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ICU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BERTHOLD公司生产的检测仪器(型号BLA250),配套德国BRAHMS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型号PCT.LIA),通过PCT KRYPTOR/时间分辨荧光增强发射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ICU 126例住院患者,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测定法对40例细菌感染者组(18例重症感染,22例一般感染)和30例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组)分别进行PCT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CT水平比较。结果以0.5μg/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2.5%(37/4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为13.3%(4/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CT水平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且PCT水平对判断病情轻重及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降钙素原(PCI)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分为病毒感染组43例与细菌感染组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I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A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PC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PA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以PCT>5ng/mL、CRP>50mg/L、PA<180mg/L为标准统计阳性率,细菌感染组患者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CT、CRP与PA指标均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作为感染病原菌的区分,但联合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上官秋苓 《中外医疗》2016,(30):118-120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B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肺部啰音减少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有效率96%明显高于A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部啰音减少时间(4.12±1.23)d明显短于A组(6.87±1.69)d,B组咳嗽消失时间(4.31±1.46)d明显短于A组(6.84±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显著疗效,可以缩短肺部啰音减少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细胞(WBC)计数和全自动透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和180名健康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在肺炎急性期时,11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中(A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6.4%,WBC增高72例,阳性率64.3%;5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B组)阳性率为67.0%,WBC增高28例,阳性率48.2%;3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C组)中阳性率为13.3%,WBC增高2例,阳性率6.7%;180名健康对照组(D组)阳性率8.3%,WBC增高2例,阳性率1.1%。A组、B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C组、对照组(P〈0.05);而C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较B、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RP阳性率较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儿童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其升高程度的高低对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鉴别有临床意义,与WBC计数相结合在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上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新生儿肺部的炎症性病变,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发病早期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给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临床药物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疗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现就有关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茆政 《中外医疗》2016,(4):197-199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儿童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支原体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恢复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肺炎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作为肺炎诊断及鉴别肺炎类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40例全身性细菌感染患者,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全身性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性细菌感染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身性细菌感染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感染患者是全身性细菌感染还是局部细菌感染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原在儿童支气管肺炎病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在鉴别支气管肺炎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肺炎患儿50例,其中细菌性肺炎组27例,病毒性肺炎组23例,均在入选后行PCT测定和C反应蛋白(CRP)、痰培养等检测。结果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中的PCT在0.5~2μg/L、3~10μg/L和>10μg/L时的阳性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分别为70.37%和21.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7,P=0.000),同时细菌性肺炎组中PCT值的分布又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01,P=0.000),PCT在介于0.5μg/L和2.0μg/L之间时,在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中表达的比例分别为44.4%和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7,P=0.005),而CRP值在8~30 mg/L和≥30 mg/L两层面中,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PCT检测有助于区分肺炎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优于CRP。  相似文献   

19.
陈志勇  廖国仁 《中外医疗》2013,32(19):178-179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患儿体内CRP与WBC含量的区别,为临床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以及病毒性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细菌组肺炎患儿以及病毒组肺炎患儿分别给予临床医学检验,从而测定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以及白细胞计数情况。指定1~2名固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血液中CRP以及WBC含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细菌组肺炎患儿体内血液中CRP与WBC含量明显高于病毒组患儿以及对照组健康儿童,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组肺炎患儿体内血液中CRP、WBC含量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进行CRP与WBC检测,可根据检测结果准确判断患儿所发生的肺炎类型,从而为医生提供确诊疾病的可靠依据,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贻误患儿病情,最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在颅内感染鉴别诊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行颅脑手术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成对照组89例(未感染)和实验组65例(已感染),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出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灵敏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脑脊液PCT和体温明显较高,P<0.05.葡糖水平显著偏低,P<0.05.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脑脊液PCT对颅内感染诊断特异性为62.3%。敏感性为97.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血清PCT指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蛋白质和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血清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组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血清PCT联合脑脊液PCT及常规检验联合检测,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预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