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格雷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指数、冠心病症状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指数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及经济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进口氯吡格雷,研究组采取国产氯吡格雷,两组均服用12个月。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12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相近;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3%)与对照组(10.26%、5.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少,但国产氯吡格雷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红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54/60)]高于对照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降低血浆黏稠及血小板聚集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IB、P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IB、P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0.00%(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与对照组的7.69%(4/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后的心绞痛次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分别为(2.1±1.2)次﹑(4.8±1.1)g/L﹑(161.0±66.0)×109/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2.7±0.6)﹑(0.6±0.1)﹑(1.7±0.3)﹑(1.8±0.4)mmol/L,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丽君 《中外医疗》2016,(17):121-122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15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0.67%、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7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心电图,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疗效、预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8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氯吡格雷组5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尿酸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 d、7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出血以及卒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30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痛风发生率(3.51%)低于氯吡格雷组(1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低反应性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邝碧娟 《广西医学》2007,29(5):657-658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依从性性.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闭塞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噻氯吡啶治疗,对比观察术后4周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服药后4周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及停药率均显著低于噻氯吡啶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噻氯吡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周口市人民医院内一科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复发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P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大剂量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为1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焕波  吴歆华  林忠婕  孙鹏  刘娟  李泽 《海南医学》2016,(11):1752-1755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8例UAP患者,根据有无OSAS分为UAP合并OSAS组46例与单纯UAP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分布宽度,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 OSAS合并UAP组与单纯UAP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64.1±63.4) vs (191.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平均体积[(12.78±1.58) vs (8.97±1.1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13.51±1.68) vs (9.08±1.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OSAS合并UAP组血小板聚集率为(77.5±5.9)%,明显高于单纯UAP组的(6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下降[(50.6±5.9)%,(33.3±5.6)%],但OSAS合并UAP组仍高于单纯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合并UAP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性均下降,但不能完全抵消OSAS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于敏 《海南医学》2016,(21):3467-347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且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7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0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的累积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主要安全重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23±4.21)%和(55.26±3.9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7.63±23.92)×109/L和(220.76±20.82)×109/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4/150)和0(0/1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出血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150)和1.9%(3/1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致命出血累计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致命出血累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岩鹰  周恕敏  吴军 《河北医学》2016,(12):1937-1939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血小板聚集率(PA )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 ACS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给予低负荷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而观察组给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6、24和48 h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估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CR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 PA 均显著低于服药前,而观察组患者服药后2、6、24 h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服药6 h 后 hs‐CRP 水平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而观察组在服药后6 h 和24 h 时 hs‐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氯吡格雷对 ACS 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 CR 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40例院行PCI治疗且术后均采用TE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监制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80例急性心梗组(AMI)、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在PCI术实行TEG检测方案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结果 UAP组和SAP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I组的值要高(P0.05);SAP组的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比UAP组和AMI组明显要低(P0.05);AMI、UAP和SAP组3组间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D-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反应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明显比AMI和UAP组时间长(P0.05),SAP组的最大振幅和角度明显比AMI和UAP组要低(P0.05);240例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8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引诱的血小板抑制率比抗血小板反应正常(151例)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TEG表示中AMI和UAP组患者的血凝形态比SAP组患者要高,说明TEG能够作为冠心病术后引导抗凝治疗和疾病发展情况的检测,且更加适用于AMI和UAP组,其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高对氯吡格雷敏感度低会增高患者的缺血发生率,依据TEG能有有效的检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指导临床上的降低Fbg的治疗,进而减少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肝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脑血管病病人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病人249例,根据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AA组,n=141)、氯吡格雷组(ADP组,n=20)、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双联组,n=88),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病人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双联组的AA途径和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8.47±19.69)%和(68.08±28.12)%,均高于AA组的(77.71±29.7)%和ADP组的(52.57±26.97)%(P<0.01和P<0.05)。双联组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分别为6.82%和11.36%,均低于AA组的21.99%和ADP组的30%(P<0.01和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心脑血管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接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心脑血管病病人存在抗血小板抵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抗血小板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后,观察两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和产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来分析替格瑞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拟诊“冠心病”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及生化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试验组48例,两组均与阿司匹林联合,前者接受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1次/d)治疗,后者接受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2次/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通过光学比浊法测定用药前和用药1周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在一般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前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后者[9(16.98%) vs 2(4.17%),P=0.039,OR=4.705,95%CI(0.962-23)];对照组和试验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4.53%) vs 14(29.17%),P=0.599,OR=0.789,95%CI(0.327-1.908)],但出血比例对照组低于试验组[1(1.89%) vs 7(14.58%),P=0.047,OR=0.113,95%CI(0.013-0.952)];抗血小板聚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2.45±9.05) vs (36.504±10.59),P=0.02,95%CI(0.17-7.93)]。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有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拟行PCI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进行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300mg常规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进行预治疗。对两组患者服药后16、36h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降低度(△MPAR)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30天和6个月发生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情况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后16小时的△MPA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天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后胸闷和再入院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天和6个月,两组患者发生各项出血事件比例及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前应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更加显著的近期疗效,且副反应与常规负荷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