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术前诊断、术前计划、预手术和术中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56例,进行3D模型的打印。骨折按部位分类:肱骨近端骨折9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11例,肱骨远端骨折7例,骨盆及髋臼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骨远端骨折6例。术前对每一个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制定手术方案,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然后根据预手术结果实施手术。结果:56例患者的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术中的手术方案完全采用了术前计划的内固定方法,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计划基本一致。所有患者均获得了12~18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均显示骨折满意复位,内固定可靠且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患者功能结果满意。56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内固定满意,骨折均顺利愈合。末次随访时,51例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对于粉碎的干骺端、关节面、陈旧性以及解剖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患者,能够明确术前诊断,骨折类型,骨折移位的程度和骨折块大小,便于术中骨折的满意复位及良好固定,大大的提高了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折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例髋臼骨折、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处,经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数据,Mimics软件处理后,3D打印机打印成1∶1骨折模型,进行模型上复位与固定预演,并按照术前预演目标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骨折得到满意复位及有效固定,与术前手术预演基本吻合,患者无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骨折手术治疗中可延展术前设计、精准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 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 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 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 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 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 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 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15-151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三维重建模拟复位固定在骨关节创伤微创手术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方法治疗的62例骨关节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手术的为3D组(33例),采用常规X线、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完成手术的为常规组(29例)。3D组应用CT平扫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应用3D打印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打印与病例骨骼1∶1的模型;根据骨折形态分离模型骨折块,按照骨骼解剖结构进行复位粘接固定;依照复位后的骨骼模型,选择合适的固定内植物;设计接骨板及螺钉植入位置,将接骨板进行预制固定在模型上,按照骨折内固定原则进行效果分析;最后完成手术操作。常规组应用术前常规X线、CT等影像学技术确定骨折形态固定内植物,设计接骨板及螺钉植入位置,最后完成手术操作。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接骨板一次性放置成功率、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3D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VAS评分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接骨板一次放置成功率、术后SF-36评分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三维重建模拟复位固定,关节面骨折能够解剖复位,接骨板放置均合理,骨折获得稳定,入路设计微创,可保护软组织血供,符合无创操作技术要求。术前进行三维重建模拟复位固定,可以有效、准确地指导关节周围骨折微创手术的开展,可应用于骨关节创伤微创手术治疗,并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软组织创伤、防止关节功能受限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探讨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 基础部分选择36例髋臼骨折病人,临床部分选择13例髋臼骨折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根据髋臼骨折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虚拟骨折块分离、虚拟手术复位、虚拟内固定植入模拟髋臼骨折手术,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结果根据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成功获得高精度虚拟复位模型,虚拟模拟骨折块分离、复位、内固定置入等步骤确定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植入方向、螺钉植入长度,制定个性化、最优化手术方案设计,并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完成3D模拟手术;基础实验部分病人钢板位置均与数字化设计高度一致,螺钉方向与数字化设计高度吻合,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3D模拟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医院(P>0.05);临床实验部分病人均按照虚拟手术设计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与虚拟手术设计钢板、螺钉位置及数量高度一致,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临床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可为髋臼骨折病人制定最优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与安全性,应用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实际操作,共同探讨三维CT重建在累计关节面复杂性骨折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2009年至今,共收治累计关节面复杂性骨折患者36例(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5例,髋臼骨折8例,腕关节骨折13例),术前均行二维X线、普通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对骨折面及骨折程度进行临床分析评估,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 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5例,15例行手术治疗;8例髋臼骨折中,7例行手术治疗;13例腕关节骨折中,1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和传统二维X线比较,三维CT重建能清楚的显现二维X线摄片中不能显现的关节面,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骨折分型及手术切口入路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模拟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53例髋臼患者资料.其中19例患者应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虚拟复位内固定、3D模型打印、个性化手术模拟,术中按术前规划手术(3D组);34例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经验性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等.并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叠加功能将术前规划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缩短,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组与常规组优良率分别为[94.7%(18/19):82.4%(28/3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9.5%(17/19):85.3%(29/3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前术后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叠加显示实际内固定放置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结论 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对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规划是可行的、精确的,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HSS评分优良率为77.8%(7/9).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动脉、静脉、胫神经、腓神经损伤.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实际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在现(VR)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MPR、VR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MPR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VR图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行单层螺旋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之后进行容积再现法以及表面遮蔽显示法三维重建,比较和分析螺旋CT二维重建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的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对髋臼骨折的类型、形态、是否存在合并有脱位情况以及移位等诸多空间信息进行准确、立体以及直观的评估,但是与螺旋CT二维重建相比,在显示微小骨折的机率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低,同时有"假孔"以及"假骨折"现象存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对髋臼骨折其空间关系的显示方面具有着显著优越性,在临床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螺旋CT轴向扫描和二维、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表现,对骨折进行分类.[结果]轴向CT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碎片的存在,但是横行骨折在轴向CT扫描图像上不易显示,而三维CT重建图像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了解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的损伤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的空间分布情况,完善术前计划.然而三维CT重建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显示不满意,二维重建(MPR)是对其有效的补充.[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复杂的骨折,应尽可能行二维及三维CT重建协助完善术前准备,三维CT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实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
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
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
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
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 v=12; P=0.137)。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
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43.0±12.9)岁,均于术前模拟骨折的复位及固定过程.25例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45.5±12.8)岁.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同时记录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并使用Matta评分对两组手术复位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手术与术前计划一致,3D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177.0 ±51.2) rnin、(234.0 ± 72.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分别为(1150.0±250.6) mL、(1528.0±399.5) mL,围手术期输血量平均为(880.0±214.9) mL、(1328.8±642.6) 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8±2.1)次、(11.4±3.1)次,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区引流量平均为(329.0±111.7) mL、(394.4±267.3)mL,采用Matta评分结果:优良率分别为70%(7/10)、72%(18/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有助于术者制定详细的术前计划,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应用3D 打印骨折模型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 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59 例肱骨远端C 型骨折治疗患者。 其中27 例患者自愿采用3D 打印技术,打印出实体模型,并在3D 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术中按照术前计划手 术。32 例进行常规X 射线,CT 三维重建扫描,常规传统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 中出血量,并根据Mayo 评分评价肘关节术后3 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 个月肘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 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 打印组手术后3 个月Mayo 肘关节评分、术后6 个月肘关节活动度优于传统 手术组(P <0.05),3D 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等低于传统手术组(P <0.05);两组骨 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肱骨远端C 型疾病治疗应用3D 打 印骨折模型辅助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 打印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 1 月—2017 年10 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确诊的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4 例,按照随机数字 表法将其分为3D 微创组和常规微创组;患者均行胫腓骨下段CT 扫描。3D 微创组数据以医学数字成像及 通信格式输出,数据经Mimics 软件处理后输入3D 打印机,制作出与骨折部位比例1 ∶ 1 的骨折模型,术前 模拟复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常规微创组按常规MIPPO 技术行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采用Burwell-Charnley 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AOFAS 踝关节评分系统 评价患者术后12 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Burwell-Charnley 影像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3D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常规微创组(P <0.05);两组术后踝关 节AOF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3D 打印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 远端骨折较传统微创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行EBCT平扫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EBCT一维重建能确切显示髋臼骨折及其类型,依据骨折类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3例患者中,1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平均随访1.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结论: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确定髋臼骨折的类型及损伤程序,根据图像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行手术治疗时,能指导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