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中失血150~450 ml,平均350 ml。平均随访10个月。优32例,良8例,尚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02%。结论:髓核摘除单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BAK)植骨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方法: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65例腰痛并单侧下肢根性疼痛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病人,术前和术后对病人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测量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mo,平均22mo。术前VAS和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分别是7.8±1.8分和3.4±0.3°、40±0.6°、8±0.5mm,随访时为2.9±1.2分(P=0.0082,P<0.01)和12.6±0.4°(P=0.0075,P<0.01)、52°±0.5°(P=0.0061,P<0.01)、12±0.3mm(P=0.0054,P<0.01)。65例病人中60例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高于40分(92.3%)认为手术效果优良。没有发生因操作不当及器械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改良TLIF技术结合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随诊0.5~3年,4~6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优良率90%,治愈率96%。结论该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潜在椎体不稳和预防腰椎手术术后失败综合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东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7-87,89
目的 分析使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加取髂骨、关节突植骨融合术.结果 83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根据Maenab评价标准:优59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2.7%.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有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加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2例患者,皆随访1年或以上。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意义;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0.2%,术后1年的优良率为88.0%,两个时间点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方法,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梁现会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9-16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不稳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髓核摘除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定期行X线、CT、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装置良好。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3例,良38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92.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内固定的手术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均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分为单侧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4例)和双侧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MACMAB疗效评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究表明,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谭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2):243-246,25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常规组)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组(结合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2 w、30 d、60 d、90 d 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水肿、疼痛等症状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各阶段的腰腿痛 VAS 评分、MacNab 腰腿痛疗效评价、ODI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05),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远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水肿、疼痛,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椎间盘穿刺注射三氧治疗,B组行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患者生活质量参数。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B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B组较A组患者术后情绪干扰参数、日常活动参数和睡眠干扰参数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行优化MED术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和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78例获随访3~35(11 ±3)个月,均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优化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2010年8月以前患者采用髓核摘除、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的手术方法,观察组2010年8月以后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JOA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钟  雷光虎  梁冰  阿孜古丽  苏鹤  李燕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3):167-169,I0001,I0002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0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侧后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于术前、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并于术后6个月时进行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效率为57.8%(266/460例),良效率为39.4%(181/460例),无效率为2.8%(13/460例),总有效率为97.2%(447/460例)。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