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在给予高压氧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0例脑外伤后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压氧观察组和对照组(n=60),12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但是高压氧观察组另外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后高压氧观察组的60例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观察组的NCSE评分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在给予高压氧治疗后,疗效有所提高,产生的后遗症减少,认知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有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3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患者具有治愈率高且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优势,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建立 《当代医学》2016,(20):113-1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脑外伤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周密的临床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55.3±4.2)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43.2±5.1)分,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5.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4例(3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与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精细周密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联合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评分(MESSS)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M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高压氧组的N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2±6.7)分vs(11.7±5.9)分](P<0.05),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2)分vs(17.9±7.8)分](P<0.01);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9例,无变化10例,有效率为73.7%,高压氧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结论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益气养阴活血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天智 《广西医学》2011,33(2):248-250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益气养阴、活血补肾中药治疗,并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对照组34例仅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认知能力(MMSE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ADL为(65.00±8.25)分,MMSE为(19.02±3.3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70±7.25)分和(17.32±2.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改善好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补肾中药治疗VD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60例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75±2.11)分和精神状态评分(40.55±2.7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给予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改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促进老年患者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赵丽茹  姚俊萍  张小红 《吉林医学》2013,(33):6907-690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BI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殷琪  许晋川  吕静美  黄奕君 《西部医学》2014,(12):1648-1649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6.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MoCA和ADL评分[(18.69±2.47)分、(28.68±5.32)分]均优于对照组[(16.37±1.85)分、(32.46±7.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安全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瑶 《当代医学》2016,(14):94-95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系统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2组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心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精力为(13.4±1.2)分、疼痛为(4.2±1.4)分、睡眠情感为(6.6±2.6)分、社会生活为(4.9±1.4)分、躯体活动为(3.6±0.6)分、家庭生活为(4.9±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2±0.8)分、(8.2±1.2)分、(4.3±1.8)分、(3.4±0.8)分、(2.6±0.5)分、(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2±2.8)分、SDS评分为(42.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7.2±2.6)分和(56.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缓解不良心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莺莺  何苏 《海南医学》2016,(9):1429-1432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并探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20例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3个月、6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43/60)、81.67%(4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21/60)、65.00%(3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2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末认知功能MoCA评分分别为(29.58±1.06)分、(29.45±0.68)分,均较治疗前的(28.38±1.06)分、(28.52±1.05)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末QOLIE-31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时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程海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4,(6):140-141,14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处理,有手术指征者积极行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于第7天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语言5项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语言5项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 )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8例颅脑损伤术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高压氧与心理干预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得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及认知能力评分(MMSE)。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均降低,MMSE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O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术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减轻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入院治疗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于伤后8~12 d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则在伤后16~30 d后开始接受同样的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情况,同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6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65±3.16) d、(51.63±3.2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4±4.38) d和(69.24±5.1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99%(2/67)、1.49%(1/67),均略低于对照组的7.94%(5/63)和4.76%(3/63),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为(15.68±1.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3±2.11)分,其GOS评分为(4.26±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86)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开展高压氧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缩短苏醒、住院时间,使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 ADL 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和ADL Barthel指数评定和比较,并对MMSE与AD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DL评分与MMSE评分高度相关。结论高压氧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并且在定向力、注意力和语言方面改善尤为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的颅脑损伤患者共90例,均于伤后24h内入院,均经CT或MRI证实,均由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30例,为受伤后〈7d内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B组30例,为受伤后7~30d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C组30例,为受伤30d以上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三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及三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B组、C组(尸〈0.05)。B组、C组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A=2.364,2.563,2.173,2.369,2.714,2.465,2.568,2.871,2.613,2.782,tB=2.312,2.475.2.136,2.427,2.683.2.475.2.368,2.874,2563、2.839)。C组患者治疗后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复述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类似性得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A=2.316,2.249,2.132,2-451,2.470,2.359)。但理解能力、命名能力、结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各项得分较治疗前虽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得分分别高于B组、C组,而B组与C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辅助HBO治疗时间窗越早,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越明显,越能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定量脑电图各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评价高压氧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行定量脑电图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脑电图频段相对能量值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改善。治疗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值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疗效好、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脑外科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的患者7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60d)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手部、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生活自理能力、制约括约肌能力、转移能力、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各项FIM评分和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各项数据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纳洛酮的中医手段联合西药和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认知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入选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GC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12.43±1.9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9.52±1.4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孙慧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4,(16):96-97,10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苏醒时间为(1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并做好人舱前的护理以及加压、稳压、减压过程的护理,不但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后遗症.并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莫增茂 《中外医疗》2016,(21):155-15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ICU于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ARDS患者共81例,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1例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并统计对比两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分别为(98.6±9.7)mmHg、(97.4±3.4)%、(18.5±3.4)次/min、(76.5±9.4)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74.5±6.9)mmHg、(78.5±4.2)%、(21.8±2.8)次/min、(87.8±9.7)次/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4(9.75%),对照组死亡13(32.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