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51例瓣膜置换术后为窦性心律的风心病患者分为胺碘酮组47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胺碘酮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术后房颤转复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窦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地保持术后患者的窦律、预防房颤复发,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静脉胺碘酮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初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3例初发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及对照组,3d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24h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6.44±3.22)d,明显短于对照组(10.86±4.71)d。胺碘酮治疗组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在ICU治疗初发心房颤动安全有效,监测及时,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准备复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照组30人应用胺碘酮,治疗组30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观察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时间及复发因素.结果对照组的窦律维持率43.33%,治疗组的窦律维持率63.33%,两组治疗及随访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复发与LAD有关,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的维持窦律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60例分两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组),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组),观察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86.7%,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6.7%,普罗帕酮组转复率80.0%,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40%。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旭苗 《中外医疗》2013,32(9):48-49
目的探讨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治疗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该院行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使用电复律前分别使用胺碘酮和安慰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持续性房颤的转复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胺碘酮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律后房颤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少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电复律治疗前,联合使用胺碘酮,可以有效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并明显减少其房颤的复发几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32)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34),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 随访第12月和第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氯沙坦组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 (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隆铿 《河北医学》2006,12(6):564-56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1例)和毛花甙C对照组(21例)。治疗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重复给予75~150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对照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16例(76.2%),3h内转复者7例,3~8h转复者9例,平均复律时间为6.2h,治疗有效率90.5%;毛花甙C组用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9例(42.9%),3h内转复者3例,3~8h转复者6例,平均复律时间为5.5h。治疗有效率为76.2%。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比用药前明显下降,胺碘酮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5±8)m in,毛花甙C组平均起效时间为(30±5)m in,两组平均起效时间及心率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QT间期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心房颤动的作用迅速、安全,其疗效高于毛花甙C。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心房颤动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AMI并发AF患者93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7例和胺碘酮组46例,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4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组(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胺碘酮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0.
沈保祥  苗忠  陆进 《吉林医学》2008,29(21):1919-1920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52例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且都为24h内发作,并且都已经被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胺碘酮+缬沙坦治疗组,观察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25例胺碘酮组和27例胺碘酮+缬沙坦组,随访12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2.1%和87.9%(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平均为36.13mm和33.02mm(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转复老年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坎地沙坦酯加胺碘酮)35例及胺碘酮组(单用胺碘酮)40例。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2组均给予胺碘酮0.2g,每日3次;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4~8mg/d,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各有1例退出研究。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67.6%(23/34),胺碘酮组转复率为43.6%(1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9.2±2.1)dvs(11.6±2.1)d](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可提高老年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沈金蓉  赵晋容  李小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491-1492,1500
目的:研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慢性心衰(排除原发性瓣膜病变)伴快速房颤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治疗组40例)与胺碘酮组(对照组44例),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并快速房颤,既能有效控制心室率,使部分患者转变为窦性心律,又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房颤)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n=37)仅给予胺碘酮治疗,Ⅱ组(n=42)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结果在转复成功率和减少房颤复发(随访6个月)方面Ⅱ组明显优于Ⅰ组(59.45%vs 73.80%,26.08%vs 15.38%)(P〈0.05);左心房直径Ⅱ组治疗6个月后为(39.4±0.42)mm,12个月后为(33.5±0.50)mm,与治疗前[(46.7±0.53)mm]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药物或电复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l拮抗剂(AT1)厄贝沙坦可以提高房颤的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HCN4蛋白表达量,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期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非房颤19例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房肌细胞内HCN4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HCN4基因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别是0.29±0.03和0.13±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中确实存在HCN4基因的表达上调,提示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可能参与了调控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 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的患者共106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分为尼非卡兰组52例和胺碘酮组54例,分别予尼非卡兰(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50 mg):负荷剂量:0.3 mg/kg输注5 min,维持剂量:0.4 mg/kg/h;胺碘酮(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3 mL:0.15 g):负荷剂量:15 mg/min输注10 min,维持剂量:1 mg/min治疗,观察2组患者24 h房颤转复率及控制率,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等。结果: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50(96%)、42(7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较短(2.7±1.3,P=0.02),24 h房颤发作控制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但尼非卡兰组相对比例较高(77%)。尼非卡兰组对收缩压(P=0.24)、舒张压(P=0.32)、心率(P=0.23)未见明显影响,可升高LVEF(P=0.001)、延长QTc(P=0.001)。不良反应方面,尼非卡兰组发生率低,仅1例尖端扭转室速,停药后恢复,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胺碘酮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结论:尼非卡兰对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压心率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 (RHD)心房纤颤 (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是否存在 Ca2 + 超载 .方法 急性分离 RHD伴 AF和非 AF患者的心房肌细胞 ,用 Fluo- 3作为钙指示剂 ,用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 Ca2 +浓度 .结果  AF组心房肌细胞内 Ca2 +浓度明显高于非 AF组心房肌细胞内 Ca2 +浓度(5 17± 98) nmol· L- 1 vs(2 6 2± 6 5 ) nmol· L- 1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RHD伴 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Ca2 +超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缬沙坦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和容积,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和左心房射血力(LAEF)。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并应用V-G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治疗后缬沙坦组左心房前后径、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心房CVF明显低于对照组,VA、LA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重构程度,从而阻止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