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EBV)水平对鼻咽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定量检测100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 DNA的水平,比较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各分期EBV DNA阳性检出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BV DNA、EBV VCA Ig A和EBV EA Ig A的变化情况。结果晚期鼻咽癌EBV DN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鼻咽癌早期(P0.05);化疗前后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VCA Ig A及EBV EA Ig A化疗前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研究血浆EBV DNA水平与EBVCA-IGA抗体滴度对鼻咽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7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经病理确诊,按福州会议"1992鼻咽癌分期"进行TNM分期,检测患者空腹血浆EBV DNA水平和EBVCA-IGA抗体滴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比较,结合临床资料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血浆EBV DNA水平与EBVCA-IGA抗体滴度对鼻咽癌的诊断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EBVDNA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后者;血浆EBV DNA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EBVCA-IGA抗体滴度相比,血浆EBV DNA对NPC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血浆EBV DNA水平可能预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31-173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组织血清中单个核细胞Wnt/β-catein通路表达水平与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辅助化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患者单个核细胞Wnt/β-catein通路表达水平,探讨Wnt/β-catein通路表达水平与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PD患者Wnt、Tcf-4、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D、PR、C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Tcf-4、β-catein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的临床预后,患者血清中Wnt/β-catein信号通路与肿瘤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5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59例患者根据临床疗效分为CR组(27例)、PR组(16例)、SD组(10例)、PD组(6例),比较以上四组不同疗效患者的CT灌注参数差异,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以评价CT灌注参数变化用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评估的可行性。结果四组患者BF、M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412,F=1.360,P0.05),BV、P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264,F=25.635,P0.05),疗效越好则BV、PS值越高,CR、PR组BV值显著高于SD、PD组,CR高于PR,SD、P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随疗效变差呈递减趋势,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可实现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价以及疗效评估,为放化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耿利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96-19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外周血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44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浆EBV DNA水平,放疗期间每周的第1天检测1次;临床观察放疗过程中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与外周血EBV DNA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放疗完成2周时。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前显著下降,其余各周之间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表现为3种动力学曲线形式。每周临床观察鼻咽肿块消退情况发现:随着放疗剂量增加,鼻咽肿块逐渐缩小,血浆EBV DNA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同时有可能成为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郝文胜  周俊平  付贵峰 《重庆医学》2013,42(11):1216-1217,1220
目的分析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作为局部中晚期肺癌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升高的186例局部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回顾性研究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疗效变化的关系。结果 186例患者治疗后,CR 10例,PR 29例,SD 126例,PD 21例。不同疗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19、联合检测水平对中晚期肺癌疗效进行预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671、0.865。结论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可以预测局部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且联合检测的效果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用PCR方法从鼻咽癌外周血中检测EB病毒DNA的意义,以及与鼻咽癌组织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58例健康人外周血和50例鼻咽癌病人的外周血及其相应的肿瘤组织活检标本,用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用TUNEL方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的EB病毒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阳性者的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联系。结论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可能为来源于局部肿瘤细胞的分子标记物,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人 鼻咽肿瘤 外周血 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术后不同转归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明确其对术后疗效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41例,接受TAICE治疗后分别对临床疗效、VEGF及OPN、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完全缓解(CR)患者4例(9.8%),部分缓解(PR)31例(75.6%),稳定(SD)4例(9.8%),进展(PD)2例(4.9%),总有效率85.4%。PR患者OPN及VEGF均明显高于CR患者(P<0.01),S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P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PR及SD显著升高(P<0.01)。PR患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均较CR患者升高(P<0.05~P<0.01),SD患者AFP、AFU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CEA亦较CR患者升高(P<0.05),PD患者AFP、CEA、AFU均较CR、PR及SD升高(P<0.05~P<0.01)。结论:TAI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VEGF及OPN可作为评价其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7,(1):20-23
目的评估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TOF)方案对口腔鳞癌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TOF方案化疗36例及PF方案(顺铂/氟尿嘧啶)化疗33例。TOF方案:多西他塞,第1天75 mg/m2;奥沙利铂,第1天130 mg/m2;氟尿嘧啶,第1~5天750 mg/m2。2周后重复治疗1次,共进行2个疗程。PF方案:顺铂,第一天75 mg/m2;氟尿嘧啶,第1~5天750 mg/m2。2周后重复治疗1次,共进行2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对比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观察:TOF方案组为CR 4例、PR 22例、SD 10例、PD 0例,总有效率(CR+PR)为72.2%;PF方案组为CR 0例、PR 16例、SD 15例、PD 2例,总有效率(CR+PR)为4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脱发等不良反应上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F方案治疗口腔鳞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LRP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ELE)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和LRP表达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及LRP的表达,对照组为20例健康献血者.结果 CD54在Ⅳ期NSELE表达显著高于Ⅲ期(P<0.01).在NC PD患者中CD54及LRP的表达显著高于CR PR患者(P<0.01).治疗前CD54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CD54及LRP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无显著关系(P>0.05);LRP在临床分期、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54及LRP表达均与近期疗效有效率呈负相关,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EB-VCA-IgA(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EA-IgA(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及血浆中EBV-DNA(EB病毒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预后判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鼻咽癌患者76例,放疗前检测EB-VCA—IgA,EB-EA-IgA及EBV DNA。放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76例中,EB-VCA—IgA放疗前阳性71例,阴性5例;放疗后阳性69例,阴性7例。EB-EA-IgA放疗前阳性68例,阴性8例;放疗后阳性者64例,阴性12例。EBV-DNA放疗前检测阳性60例,阴性16例;放疗后阳性11例,阴性65例。其中,11例检出阳性者中2例证实为远处转移,8例为临床复发,故其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90.9%。在65例阴性患者中,共有3例远处转移,8例复发,故阴性预测值为83.1%。64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临床结果相符,故准确率为84.2%。结论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而EB-VCA—IgA,EB-EA-IgA尚无法证明其是判断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病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Y  Gao HY  Feng HX  Deng L  Huang MY  Hu B  Cheng G  Wu QL  Cui NJ  Shao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82-986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外周血白细胞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的变化及癌组织EBV整合状况,探讨这些变化与NPC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初诊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75名正常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49例NPC组织及47例鼻咽慢性炎组织EBV-DNA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分析.结果 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及检出率分别为82 500拷贝/ml(中位数)和92%,均显著高于治疗后(0拷贝/ml,19%)和正常人(0拷贝/ml,12%)(P<0.05),而NPC病人治疗后和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和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及检出率(0拷贝/肌动蛋白,24%)与治疗后(0拷贝/肌动蛋白,14%)和正常人(0拷贝/肌动蛋白,16%)三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对应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EBV-DNA(荧光定量PCR法)和EBER1(原位杂交法)在NPC组织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中EBV-DNA和EBER1检出率(分别为40%和0)(P<0.05).NPC组织EBV-DNA水平为27.8拷贝/肌动蛋白(中位值),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0拷贝/肌动蛋白)(P<0.0001),NPC组织EBV-DNA水平与对应癌组织内EBER1阳性细胞占组织总细胞比率(中位值0.35)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 0.513)(P<0.0001).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随临床TNM分期越晚而显著增高(Ⅰ、Ⅱ、Ⅲ、Ⅳ期中位值分别为2500、32 590、86 000和166 200拷贝/ml)(P=0.004).而NPC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在TNM各期均为0拷贝/肌动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是反映NPC肿瘤消长情况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可在分子水平对NPC的TNM分期进行补充.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浆EBV-DNA可能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裂解释放,并反映病人体内瘤荷大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就诊、病理确诊的65例鼻咽癌作为治疗前组,经我院放疗科治疗后,分别于放疗结束后3、5、8个月来我科系统复查的病人作为治疗后组,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29例作为对照组,共3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组的空腹血浆EBV DNA进行检测。结果3组间血浆EB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的阳性病例全部有鼻咽癌复发,阴性病例没有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血浆EBV DNA是鼻咽癌诊断的重要分子标记,其阳性的病例有较高淋巴结侵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技术测定靶基因及靶蛋白的准确含量。结果 MM患者化疗前APRI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化疗前Ⅲ期APRI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及Ⅱ期(P<0.05);化疗后PD组显著高于CR及PR组(P<0.05)。结论 APRIL可能参与MM的发生与发展并与肿瘤负荷量及疗效密切相关,其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且可能成为有效治疗MM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 CD14-CD11 b+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分布比例,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有益指导.方法 选择该院肿瘤科收治的45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在第1次化疗前和第2周期诱导化疗后7d抽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抽取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并在流式细胞仪上做HLA-DR-CD33+CD14-CD1 1b+的MDSC测定.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存在MDSC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Ⅱ、Ⅲ、Ⅳ期分期的升高,鼻咽癌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也逐渐升高(P<o.05)..鼻咽角化癌、鼻咽分化型非角化癌和未分化型非危化癌3种不同病理类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种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期诱导化疗后各期鼻咽癌的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其比例水平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结论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 CD14-CD1 1b+的MDSC比例明显升高,提示可能与鼻咽癌免疫选避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韦良鹏 《华夏医学》2012,25(4):573-57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加后程3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后程3维适形放疗加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8例,有效率100%;放化疗后全部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诱导化疗后的III-IVA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最适累积奈达铂总量,分析同期奈达铂总量对诱导化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共109例接受IC+奈达铂CCRT,根据CND四分位数将奈达铂组患者分为低(≤120 mg/m2)、中(121-200 mg/m2)、高剂量( > 200 mg/m2)3个组别,再根据肿瘤诱导化疗后反应将奈达铂组患者分别分为CR/PR和SD/PD 2个亚组,分析统计诱导化疗后不同累积奈达铂总量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得到最适CND。  结果  CND低、中、高剂量组各项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CR/PR、SD/PD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累积OS率分别为77.2%、50.0%,3 a OS率98.2%、62.9%,累积PFS率63.2%、45.0%,3 a PFS率77.2%、54.8%,CR/PR组的各生存率优于SD/PD组(P < 0.05);根据CND低、中、高剂量分别对2个亚组进行分析,CR/PR亚组的累积OS率为93.3%、93.8%、60.0%(P = 0.046),3 a OS率100.0%、93.8%、100.0%(P > 0.05),累积PFS率86.7%、78.1%、30.0%(P = 0.007),3 a PFS率93.3%、90.6%、60.0%(P = 0.017),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在OS率、PFS率、3 a PFS率方面较高剂量组显示出显著优势;SD/PD亚组中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多因素分析中,IC后的疗效评价(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OS、3 a OS、PFS、3 a 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结论  III-IVA期鼻咽癌患者IC后CR/PR患者的生存获益远优于SD/PD的患者,IC后的肿瘤反应(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III-IVA期鼻咽癌患者在IC后CR/PR的亚组中,接受低、中CND的患者生存率较高剂量组改善显著,对于该类患者来说CND似乎不需要超过200 mg/m2 即可获得较好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NPC)患者血浆Epstein-Barr病毒(EBV)DNA和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VEA-IgA)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qRT-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病毒VCA-IgA、VEA-Ig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后三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治疗前各指标与临床预后、总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的EBV D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分期VCA-IgA浓度和VEA-IgA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的EBV DNA浓度、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V D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组与进展组治疗前后EBV DN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A-IgA和VEA-IgA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4年总生存率为72.7%,T1期、T2期、T3期、T4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0.8%、71.4%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远处转移、是否疾病进展和是否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和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R=2.162(95% CI:1.130,3.215),P <0.05]、EBV DNA水平[R=2.324(95% CI:1.242,5.529),P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R=3.012(95% CI:0.653,5.564),P <0.05]是影响NPC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 DNA、VCA-IgA及VEA-IgA可为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RI在评估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治疗鼻咽癌临床效果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统计患者放化疗前后MRI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在评估鼻咽癌放疗及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共纳入178枚转移性淋巴结,短径10mm者38枚,淋巴结面积为(251.6±16.2)mm2,经放化疗后,转移性淋巴结面积缩小,1月后复查131枚淋巴结消失,残存47枚淋巴结,残存淋巴结面积为(89.4±2.1)mm2,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面积0.31-16.28cm2,平均(5.15±3.21)cm2,治疗后肿瘤面积0-5.32cm2,平均(1.03±1.63)cm2,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鼻咽癌患者中,CR28例,PR18例,SD2例,NC2例,缓解率为92.00%。结论MRI可准确反映鼻咽癌肿瘤形态特点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对鼻咽癌患者生物学变化情况及肿瘤信号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通过MRI观察肿瘤及淋巴结形态、直径、边界的变化来评估其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