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鼻咽癌病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Y Gao HY Feng HX Deng L Huang MY Hu B Cheng G Wu QL Cui NJ Shao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82-986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外周血白细胞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的变化及癌组织EBV整合状况,探讨这些变化与NPC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初诊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75名正常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49例NPC组织及47例鼻咽慢性炎组织EBV-DNA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分析.结果 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及检出率分别为82 500拷贝/ml(中位数)和92%,均显著高于治疗后(0拷贝/ml,19%)和正常人(0拷贝/ml,12%)(P<0.05),而NPC病人治疗后和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和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及检出率(0拷贝/肌动蛋白,24%)与治疗后(0拷贝/肌动蛋白,14%)和正常人(0拷贝/肌动蛋白,16%)三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对应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EBV-DNA(荧光定量PCR法)和EBER1(原位杂交法)在NPC组织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中EBV-DNA和EBER1检出率(分别为40%和0)(P<0.05).NPC组织EBV-DNA水平为27.8拷贝/肌动蛋白(中位值),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0拷贝/肌动蛋白)(P<0.0001),NPC组织EBV-DNA水平与对应癌组织内EBER1阳性细胞占组织总细胞比率(中位值0.35)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 0.513)(P<0.0001).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随临床TNM分期越晚而显著增高(Ⅰ、Ⅱ、Ⅲ、Ⅳ期中位值分别为2500、32 590、86 000和166 200拷贝/ml)(P=0.004).而NPC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在TNM各期均为0拷贝/肌动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是反映NPC肿瘤消长情况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可在分子水平对NPC的TNM分期进行补充.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浆EBV-DNA可能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裂解释放,并反映病人体内瘤荷大小. 相似文献
2.
3.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和: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结果:60例乙肝患者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3.3%,45%,同时检测血清中HBeAg,其阳性率为28.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检测率与血清乙肝病毒DNA具有一致性;急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结果:6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3.3%,45%;同时检测血清中HBeAg,其阳性率为28.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检测率与血清乙肝病毒DNA具有一致性;急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率为20%,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变分别为56.7%,4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存在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经典酚醇法、盐析法、碘化钾法、煮沸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比较这四种方法所获得的DNA模板对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影响 ,结果显示除了煮沸法 ,其余三种方法提取的DNA均有较高的纯度和浓度 ,其中以碘化钾法操作最为简便可靠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DNA含量是否存在差异, 为实验室标本类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423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标本, 用荧光定量PCR法, 分别于白细胞和血浆中提取EB病毒DNA, 进行PCR扩增定量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3例标本中, 外周血白细胞标本EB病毒DNA阳性率为32.38%(137/423), 血浆标本EB病毒DNA阳性率为2.36%(10/4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为阳性的标本中, 白细胞中EB病毒DNA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浆, 当白细胞中EB病毒的含量达到5次方以上时, 血浆中EB病毒的含量才能达到阳性。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核酸载量,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血浆, 白细胞中EB病毒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 血浆标本中才可检测到, 以外周血白细胞为检测标本更为灵敏, 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感染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51例HBsAg阳性HBV感染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DNA,其中19例阳性,阳性率37.3%;同时检测病人血清HBV DNA,51例中18例阳性,阳性率31.4%。单个核细胞HBV DNA阳性而血清HBV DNA阴性者12例,为23.5%。说明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感染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对血清HBV DNA阴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和EB病毒核抗原-2(EBNA-2)抗体的水平。鼻咽癌组中两种抗体滴度都升高,以EBNA-1抗体上升明显;且EBNA-1抗体与总EBNA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鼻咽增生性病变组中EBNA-2抗体略占优势,该组中EBNA-2抗体水平升高可能与潜伏状态的EB病毒激活或再感染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猪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猪内皮细胞系PIEC共培养18h,对照组为未共培养的PBMC和PIEC。合成两组细胞的c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SH)。共培养中上调的cDNA用pGEM-T Easy载体进行T/A克隆,然后测序。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过SSH和克隆,获得一包含300克隆的消减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4个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其中4个为已知的人的基因片段,8个为猪的表达序列标记(EST),9个片段与人的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3个片段未检索到相匹配的同源性序列。结论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猪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后有许多基因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2.
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0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4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5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拷贝含量水平的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和复制量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两组阳性率和中位浓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了解移植排斥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移植排斥反应是与外周血单核细胞有密切关系,当器官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都有所变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有较大变化,MHC分子主要是MHC-Ⅱ分子表达升高,协同刺激分子主要为CD80和CD40 L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100例入住本院诊断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期给予奈达铂化疗治疗措施, B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期给予顺铂化疗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A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6.0%,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4.0%,B组患者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2.0%,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辅以予奈达铂化疗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有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凋亡率异常是否与其自身抗体产生高低有关。方法 采用碘化丙锭 (PI)染色法 ,在流式细胞仪下定量检测 2 0例SLE患者及 10名正常人PBMC体外凋亡情况 ,同时观察了SLE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及与凋亡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体外培养 0、2 4、48、72h后凋亡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P <0 .0 5 ) ,且活动期SLE高于非活动期 (P <0 .0 5 )。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越多者较自身抗体产生少者的凋亡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SLE患者PBMC的凋亡加速 ,与其自身抗体产生增高有关 ,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 用 TC199培养基 ,对 2 8例鼻咽癌患者和2 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率分别为 8.68%、10 .89%、8.65 %和 1.83 % ,均较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介入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加放疗,研究组在放疗前采取动脉灌注化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放疗半年后, 研究组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介入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芦荟多糖对肝癌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原发性肝癌细胞(PHCC)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生长的影响。结果:芦荟多糖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芦荟多糖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和遗传传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BMC是HB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HBV存在该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BV侵入PBMC后,HBV DNA通过其整合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整合到细胞的核内基因组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正常功能.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