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两县麻风治愈存活患者社会生活状况的调查,全面了解这部分人群重返社会后,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产、生活和收入状况.方法:对108名麻风治愈存活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麻风患者愈后社会生活状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病人的畸残程度,其次包括其家庭、社会的救助和照顾.结论:麻风患者因畸残及疾病本身的社会因素影响,绝大部分患者生活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社会的接纳及对畸残严重患者救助问题也不如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青海省(1954年—2008年)麻风防治成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青海同仁、玉树两院麻风病防治各种统计表、疫情监测系统登记表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1 638例,其中多菌型1 003例(61.23%),少菌型635例(38.77%),累计治愈患者1 483例,治愈率达90.53%,目前尚有活动性病人16例(其中多菌型10例,少菌型6例),麻风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及流行趋势呈现持续稳定下降,流行区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麻风病人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黄河两岸以及隆务河谷地区,青海的西北部病人分布较少,东南部较多,形成了以东多西少,南高北低的流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江苏省的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全省性普查普治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麻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大批瘤型麻风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如何严格而又恰当地掌握瘤型麻风治愈标准,成为当前麻风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对判断瘤型麻风治愈起着重要作用,1963年福州会议制定的暂行标准要求出院瘤型麻风在病理上无麻风性特异性病变和抗酸染色查菌阴性,并在纪要中强调提出出院条件不得低于此标准。。试行十六年来,有些  相似文献   

4.
麻风杆菌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或麻风反应引起的颜面、手和足部的畸形,是麻风病常见的症状及后遗症,其发生率占我国现有数十万麻风病人的50%左右,它不仅影响病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还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如何恢复病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是麻风防治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麻风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治愈病人日益增多,后遗畸形的整复工怍便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防治麻风畸形的关键除预防工作外,对药物或其它非手术方法不能恢复的,手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1日日本废除了旧麻风预防法,更改了麻风病的病名,并作为普通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以接受保险诊疗。现在麻风菌毒力已极弱,传染源非常少,即使感染,发病者也比较罕见,发病者通过服用抗麻风药可以治愈,不需特殊对待。以前的“麻风预防法”规定,麻风病主要在麻风病疗养所治疗,但今后可以在普通医疗机构接受保险治疗。本文主要阐述今后麻风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00例瘤型麻风治疗后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分析,结果为:抗酸染色查菌阳性者99例。表皮内色素增加者69例,无浸润带消失者81例,麻风细胞消失者99例,1例存在麻风细胞,查菌阳性,泡沫细胞完全消失者64例,35例存在泡沫细胞。皮肤附件完全萎缩者58例,42例见不同程度再生,其中二例表皮显著增生增厚,呈假乳头瘤状改变。真皮内有明显纤维化者85例,淀粉样物质沉积16例,淋巴细胞呈灶性浸润者66例。本组病例有70例符合1963年福州麻风学术会议所制定有关瘤型麻风的临床治愈病理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基本消灭了麻风病,在此低流行状态下,怎样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麻风病防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绿春县于1996年基本消灭了麻风病,1998年现症病人全部治愈,近几年未再发现新病人。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早期发现病人,最终彻底消灭麻风病还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1983年率先在云南、山东两省进行了短程联合化疗的试点研究。对80例多菌型麻风疗前、疗中及停药后33个月的临床、细菌及病理观察,有2/3达到了治愈标准。在此基础上,1985年在麻风高流行的云贵川七地州扩大研究范围,同时又在三省进行了全面推广。为了评价短程联合化疗的远期疗效,对9295名患者进行长达10年的临床、细菌监测。以完成疗程的患者为一队列,用寿命表法计算,证明多菌型和少菌性麻风的复发率分别为0.28和0.61/1000人年。远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省神经炎的发生情况,同时了解麻风神经炎在实施MDT治疗的不同时期的发生情况并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无痛性神经炎在各型神经炎中的发生比例,和无痛性神经炎在各型麻风中的发生和部位的关系。方法定时测试周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前后对照,以发现早期无痛性神经炎。结果 在本组观察262例病人中确诊发生神经炎55例发病率为20.99%。无痛性神经炎18例,占总观察病例数8.53%。发生无痛性神经炎的多菌型11例占发生神经炎病例数的29.73%少菌型7例占发生神经炎的43.75%。尺神经受累为最高(PB39.21%和MB18,01%)腓总神经次之。结论 定期测试周围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并记录非常重要,同时需要加强对病人治愈后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在细菌指数两个++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综述现有抗麻风药物抗麻风菌的活力和毒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完成治疗后的复发率,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麻风专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提出缩短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疗程至1年,及少菌型麻风用3种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一次量治疗的建议,鉴于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的疗期缩短至2年的疗效观察,少菌型麻风在我国非常少,建议我国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化疗方案固定疗期的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1.
综述现有抗麻风药物抗麻风菌的活力和毒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完成治疗后的复发率,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麻风专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提出缩短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疗程至1年,及少菌型麻风用3种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一次量治疗的建议,鉴于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的疗期缩短至 2年的疗效观察,少菌型麻风在我国非常少,建议我国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化疗方案固定疗期的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多菌型瘤型麻风(LL)13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3例,界线类麻风(BB)2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4例,结核样型麻风(TT)2例以及5例正常人皮肤水泡液内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病人组(P<0.01);各病人组间HLA-DR表达率亦有显著性差别(P<0.01和P<0.05),其中以LL/BL组最低,依次为BB组、TT/BT组。提示麻风,特别是LL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特异的细胞免疫可能与病人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减少,影响其向T细胞传递抗原关。  相似文献   

13.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面积1434平方公里,全县有19个镇,9个农(林)场,202个乡,1066个自然村,居住有汉、黎、苗三个民族,总人口40.9万,历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221例,外迁10例,死亡38例,复发8例,治愈177例,男161例,女60例,多菌型76例,少菌型145例,到1988年止只有现症病人4例,患病率0.0097‰,现将33年来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麻风治愈者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麻风病复发。方法对103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材部位均以原皮损消退部位或继发皮肤萎缩部位,样品用10%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后做HE和抗酸染色。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采取常规部位取材,刮取切口边缘和底部的组织液,进行抗酸染色,镜检,采用Ridley对数分级法计数。结果103例麻风治愈者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全部阴性。病理组织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有86例,麻风消退后期有17例,其中4例可见抗酸颗粒,未见麻风复发病理组织表现。按照"光谱分类法",103例麻风治愈者中瘤型麻风(LL)占大多数,为59.2%。结核样型麻风(TT)占12.6%。结论麻风患者坚持长期、规则用药,定期进行治疗监测,最终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人由于残废或其他原因招致社会歧视与偏见,有不少盲目外流者,给麻风的控制及管理造成一些困难。江苏省宝应县有25个区乡,80多万人口,1949年以来累计发现麻风3234例,到1984年止已治愈3070例,尚有现症病人164例。30多年中累计外流80人;外流者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析酶活性与麻风病人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显示麻风病人(活动期和愈复期)与正常人比较,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病人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与黄嘌呤氧化酶无关;然而愈复期病人(其麻风菌已被抗麻风药物杀灭)过氧化氢酶增加,甚至超越正常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麻风愈后巩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麻风复发,故称抗复发治疗。其巩固治疗的时间我国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定为多菌型五年,少菌型三年。现就我县26例复发麻风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琼山县总人口54.5万人。历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616例。这个县于50年代开始应用DDS治疗麻风。30多年来治愈了大量病人,现仅存现症病人3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然而由于长期单用DDS台疗,耐药与复发问题愈来愈突出,试图继续依靠DDS单疗来控制和消灭麻风是难于达到的。因此,我们于1986年开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多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麻风菌早期感染检测及其主要抗原分析的方法。其着眼点为把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解决麻风防治工作中的难题。 1.建立了:巢式麻风菌基因扩增试验;套式结核菌基因扩增试验;编码麻风  相似文献   

20.
麻风愈后巩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麻风复发,故称抗复发治疗。其巩固治疗的时间我国麻风联台化疗方案定为多菌型五年,少菌型三年。现就我县26例复发麻风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