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总结9例胃癌术后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早期甄别和护理要点。通过密切观察胃癌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或胸痛的临床表现,经D-二聚体、动脉血气氧分压、CTA等检验检查确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活动指导、弹力袜使用、用药护理、低氧护理等。9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两院4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早期抗凝、溶栓治疗获良效。本组治愈或好转32例,死亡12例。结论:急性肺血栓早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呼吸困难、胸痛等,早期诊断肺栓塞至关重要,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与溶栓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其中15例行溶栓治疗(溶栓组),33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前后肺泡气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a)O2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再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动脉栓塞患者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疑诊的重要指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螺旋CT均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确诊;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尽快确诊肺动脉栓塞,尽早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肺部增强CT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15例患者行血清D-二聚体检查均为阳性.1例猝死,未行治疗死亡.13例行持续吸氧、抗凝、溶栓等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溶栓后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D-二聚体检查结合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溶栓抗凝治疗能减轻肺血管阻塞,是挽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经过及一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2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术8例,肺动脉导管裂栓术3例,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7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30枚,经下肢静脉溶栓30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造影时,另1例死于溶栓后脑出血。结论:(1)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加强认识。(2)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16层CT、肺血流灌注扫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肺动脉造影等检查都具有各自的有优缺点,应合理应用。(3)肺动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都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4)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戴海鹰  石卓勋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945-1946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37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等资料。【结果】PTE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9%),咳嗽(31.6%),胸痛(47.4%)及咯血(21.1%)等症状。D-二聚体检测阳性(92.6%),动脉血气分析检测阳性(90%),CT肺动脉成像(CTA)阳性(95%),后者能快速确诊PTE。【结论】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综合采用胁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CTA等检查能早期确诊PTE,避免PTE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60例疑似APE患者,其中经CT确诊并符合溶栓条件的APE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经CT排除APE患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及实验组溶栓治疗2周后血浆 NT-ProBNP 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NT-proBNP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65%;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0%;实验组溶栓前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对APE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APE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观察组的9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采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0.
汪衍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34-1034,1036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动脉栓塞9例,下肢静脉栓塞26例,心肌梗死38例,脑血栓79例;同时测定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LPA和D二聚体。结果血管栓塞各纽治疗前LPA值分别为(3.02±0.76)μmol/L、(2.71±0.84)μmol/L、(3.80±0.61)μmol/L、(3.60±1.51)μmol/L;D-二聚体各组均为阳性。对照组LPA均值为(1.84±0.67)μmol/L;D-二聚体为阴性。血管栓塞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PA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D-二聚体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早期的分子标注物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进行临床检验,观察治疗前后PaO2、PaCO2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变化,并采集4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O2、PaCO2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及正相关。结论重症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好转期均存在不同程度高凝及纤溶亢进状态,早期使用抗凝剂可能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2.
24例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对24例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即临床上出现心跳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症状或需收入ICU救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猝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下肢doppler超声检查或核素检查、肺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等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1例患者急诊溶栓,9例(81.8%)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例死亡。13例患者单纯抗凝治疗,9例(69.2%)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均得到改善,4例自动出院,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3例为终末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结论急性致死性肺栓塞是临床上极为凶险、危及生命的重症,疾病发作快速,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治疗是预防猝死、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监测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下肢深部静脉血栓住院患者81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3、5、7、14及20d空腹采集上述人群枸橼酸钠抗凝血1.8mL,运用法国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下肢深部静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判断效能。结果81例下肢深部静脉栓塞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均值为(1 450±136)μg/L,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均值为(168±1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升,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3d;治疗7d后D-二聚体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高水平,14d后降至溶栓前状态,20d后回归正常范围。结论 D-二聚体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有较高诊断效能,动态观测患者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诊断早期肺栓塞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胸部CT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并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结果 确诊肺动脉栓塞33例,其中右肺动脉栓塞14例,左肺动脉栓塞8例和双侧肺动脉栓塞11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2例和肺梗死3例.30例血浆D-二聚体高于500 mg/L,28例血氧分压(PaO2)<80 mmHg.排除肺栓塞并检出和诊断为其他疾病23例,其中包括心功能不全致间质性肺水肿8例,肺炎7例,心脏增大3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肺癌1例,降主动脉附壁血栓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 CT能早期诊断和排除肺栓塞,是无创、安全、高效、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例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动脉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和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D-二聚体、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同位素核素灌注扫描、螺旋CT具有无创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肺动脉造影是最为可靠的辅助检查.结论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意识,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以期达到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阿替普酶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第1天阿替普酶20 mg加尿激酶60万U溶栓,第2~5天尿激酶60万U/d;B组24例,第1天尿激酶首剂40 000 U/kg,30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120万U溶栓,第2~5天尿激酶60万U/d;观察两组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溶栓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36%;B组溶栓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第1天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5 d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尿及置管处渗血,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A组渗血1例,B组血尿2例,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 h死亡1例,其余患者无死亡。结论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效,早期溶栓可以降低病死率;小剂量阿替普酶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尿激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D-二聚体(D-D)水平预测静脉溶栓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择56例ACI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据其疗效分为对照组(28例,症状未好转)和研究组(28例,症状好转),依据相关诊治标准和指南为患者进行诊断,并将该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分析其与D-二聚体水平诊断ACI的效果是否一致,并分别检测溶栓前、溶栓后24h、48h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 D-二聚体水平对ACI的诊断水平与金标准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P<0.05);溶栓前患者NIHSS评分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48h,NIHSS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能够有效预测ACI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61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患者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门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r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5例;9例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其中3例肺栓塞发生于癌症确诊前2~6个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胸痛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敏感性高,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CT肺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肺动脉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肿瘤专科医生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