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选择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纳洛酮疗效可排除多重因素干扰.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机制.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体外培养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干预取体外培养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缺氧前24 h加纳洛酮预处理);缺氧6 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 h.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LDH渗出量增多[6 h正常对照组为(78.68±7.34)%,缺氧组为(194.38 ±22.32)%;12 h正常对照组为(77.98±8.85)%,缺氧组为(331.66±36.12)%],细胞存活率减少[6 h正常对照组为(91.82±2.89)%,缺氧组为(66.96±4.98)%;12 h正常对照组为(90.84±2.61)%,缺氧组为(32.02±6.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LDH渗出[6 h(159.86±34.03)%;12 h(256.28±28.29)%]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而存活率[6 h(78.08±4.15)%;12 h(53.68±4.32)%]明显高于缺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纳洛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扬  沈洪  丁爱石  范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2-7044
背景: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选择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纳洛酮疗效可排除多重因素干扰。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机制。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干预: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缺氧前24h加纳洛酮预处理);缺氧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LDH渗出量增多[6h:正常对照组为(78.68&;#177;7.34)%,缺氧组为(194.38&;#177;22.32)%;12h:正常对照组为(77.98&;#177;8.85)%,缺氧组为(331.66&;#177;36.12)%],细胞存活率减少[6h:正常对照组为(91.82&;#177;2.89)%,缺氧组为(66.96&;#177;4.98)%;12h:正常对照组为(90.84&;#177;2.61)%,缺氧组为(32.02&;#177;6.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LDH渗出[6h:(159.86&;#177;34.03)%;12h:(256.28&;#177;28.29)%]显著低于缺氧组(P&;lt;0.01),而存活率[6h:(78.08&;#177;4.15)%:12h:(53.68&;#177;4.32)%]明显高于缺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对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纳洛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 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加纳洛酮组。缺氧 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 4h,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结果 :缺氧能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纳洛酮可以降低凋亡率 ,与缺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纳洛酮可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177;0.13,6.68&;#177;0.33,3.39&;#177;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177;0.61,11.59&;#177;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77;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Ca^2+]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Ca^2+]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Ca^2+]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Ca^2+]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Ca^2+]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0.13,6.68±0.33,3.39±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0.61,11.59±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犤Ca2+犦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犤Ca2+犦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犤Ca2+犦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犤Ca2+犦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犤Ca2+犦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在5000m、7000m、10000m、12000m高度(停留5min)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000m组、7000m组、10000m组、12000m组和空白对照组。将缺氧组大鼠分别放入人体低压舱内,分别上升到5000m、7000m、10000m及12000m高度,停留5min。用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缺氧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尤以10000m以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核结构不清,胞膜不清及核变形,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对比不明显,核周质中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结构不清等.结论:急性低压缺氧可造成大鼠脑皮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背景:纳洛酮对各种类型的昏迷具有显的促醒作用。一般认为纳洛酮的促醒作用与抑制内源性阿片肽(主要为β内啡肽)有关,但昏迷的程度并非一定与β内啡肽水平呈正相关。目的:在已证实促醒剂纳洛酮对皮质神经元具有直接兴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阐明纳洛酮的兴奋皮质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单因素设计。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材料: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8~12d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50~250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在20~24℃的室温下进行。灌流槽置于倒置显微镜载物台上,选择表面光洁,胞体呈三角型或锥形且折光性强,有一个以上突起的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以急性分离Wistar大鼠额叶皮质锥体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作用下,皮质神经元膜电位和自发性电活动频率变化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剂量纳洛酮的兴奋反应率、去极化幅度和自发电活’动增加的比率。结果:急性分离的皮质神经元对100,50,10,0.1μmol/L等纳洛酮的兴奋反应率分别为83%,67%,86%,71%,33%,对应的去极化幅度分别为9.8,9.6,8.4,5.2和1.3mV,自发电活动增加的比率分别为587%,375%,291%,125%,69%。结论:纳洛酮对皮质神经元具有直接兴奋作用,且其兴奋作用具有典型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纳洛酮的促醒机制不可能完全是因为抑制内源性阿片肽所致,所以进一步探讨纳洛酮逆转昏迷作用的神经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促醒剂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以了解纳洛酮是否通过非阿片受体抑制机制发挥促醒作用。设计:两因素析因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一六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8-12d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50~250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在20~24℃的室温下进行。选择表面光洁,胞体呈三角形或锥形且折光性强,有一个以上突起的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实验给药方法包括灌流给药(γ氨基丁酸)和压力喷射给药(谷氨酸和纳洛酮等)。主要观察指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及纳洛酮对急性分离的FCX锥体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结果:急性分离的皮质神经元能对兴奋性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产生正常反应。电流钳记录模式下,纳洛酮(0.1mmol/L)使额叶皮质神经元去极化伴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电压钳记录模式下,纳洛酮(0.1mmol/L)使神经元产生内向电流(13/14)。结论:纳洛酮对皮质神经元具有直接兴奋作用,提示其可通过直接兴奋皮质,发挥逆转昏迷,促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缺氧再灌注组、胞二磷胆碱干预组(1、10、100μmol/L),观察再灌注6、24h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改变;于再灌注24h检测海马神经元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代谢率,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与缺糖缺氧再灌注组相比,胞二磷胆碱于再灌注6h可明显提高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GPx的活性(P<0.05);于再灌注24h可增高MTT代谢率,提高GPx的活性及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对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元GSH含量、GPx活性及减少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组织形态学和行为学来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17只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HIBD组、高压空气治疗组(HBA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采用Rice法制作HIBD模型。HBO组和HBA组于缺氧缺血处理后即行HBO或高压空气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d。大鼠9日龄时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情况,14日龄时检测左/右脑重比值及体重增长率,30日龄时进行放射型迷宫觅水测试,试验结束后(35日龄)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 ①HIBD组体重增长率和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HBA组与HBO组治疗后体重增长率均无明显改善,但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增加,尤其是HBO组(P〈0.01)。②与CON组比较,HIBD组皮质和海马中均存在大量的凋亡细胞,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均P〈0.01);与HIBD组比较,HBO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均P〈0.01);HBA组凋亡细胞和CA,区锥体细胞密度均无明显改变。③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HIBD组觅水时间、错误次数和重复次数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HBO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HBA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HBO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减轻脑组织缺血后损伤,对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对缺氧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 /复氧后早期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取乳兔心室肌细胞培养传一代后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 /复氧组 (缺氧组 )、缺氧 /复氧加纳洛酮干预组 (用药组 ) ,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 /复氧后的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 2h/复氧 4h ,缺氧组的凋亡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较用药组也明显增高 (P <0 0 1)。缺氧组内凋亡细胞所占比率明显多于坏死比率 (9 88± 0 98vs 5 10± 0 2 9,P <0 0 5 )。结论 缺氧 /复氧可诱导家兔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 ,而且凋亡是缺氧 /复氧后细胞早期死亡的主要表现形式 ,纳洛酮可明显降低早期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A rat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CSD)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xplore whether cerebral mitochondria injury was induced by CSD under both normoxic and hypoxic conditions and whether flunarizine had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erebral mitochondria. SD ra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as follows: no intervention (control Group I); 1 M NaCl injections (Group II); 1 M KCl injections (Group III); intraperitoneal flunarizine (3 mg/kg) 30 min before KCl injections (Group IV); 14% O2 inhalation before NaCl injections (Group V); 14% O2 inhalation followed by KCl injections (Group VI); 14% O2 inhalation and intraperitoneal flunarizine followed by KCl injections (Group VII). Following treatment, brains were removed for the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MMP) and oxid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after recording the number,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CSD. The duration of CSD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Group VI than that in Group III.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CSD in Group V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VI. MMP in Group V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III, and MMP in Group V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VI. State 4 respiration in Group V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III, and state 3 respiration in Group V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VI. Respiration control of rate in Group VII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VI. Thus, we concluded that aggravated cerebral mitochondria injury might be attributed to CSD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Flunarizine can alleviate such cerebral mitochondria injury under both normoxic and hypox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钠对顺铂导致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对顺铂导致的螺旋神经节细胞(SGNs)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Ns。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水杨酸钠组、顺铂组和顺铂+水杨酸钠组(100~900μg/mL),加药48h后,通过显微镜下细胞计数及噻唑蓝(MTT)比色法对SGNs进行药物毒性检测,通过Hoechst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顺铂(4、6、8μg/mL)对SGNs有明显毒性,促使细胞凋亡,并且随浓度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水杨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拮抗顺铂导致的SGNs毒性,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的影响、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纳洛酮的脑功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9只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纳洛酮预处理组(8只),纳洛酮后处理组(8只),复苏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5只)。采用窒息+艾司洛尔(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的大鼠心肺骤停模型。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0.3mg在心肺骤停前30min由静脉导管注入大鼠体内;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开始后30min纳洛酮0.3mg由静脉注入。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7d后大鼠处死、取脑、切片,免疫组化分析钙结合蛋白D28k的活性表达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每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心肺复苏7d后,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15±6.52)%,(38.44±5.42)%,(21.69±4.17)%,(45.71±5.78)%,纳洛酮预处理和后处理组钙结合蛋白D28k的表达明显强于复苏对照组(P<0.01)。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对照组电镜下观察组织损伤评分为0,(4.47±3.25)%,(5.24±3.88)%,(15.06±4.39)%,纳洛酮预处理及后处理组神经组织损伤程度也轻于复苏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高于复苏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状态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伤对照组(n=20)、损伤对照组(n=40)及治疗组(n=40).治疗组再分4个业组,每组10只,分别于伤后30 min,6 h,24 h及48h给予纳洛酬,而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给予等量的牛理盐水,伤后第7天断头处死大鼠,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SPSS 10.0统汁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因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并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损伤对照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脑组织含水量较假伤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损伤埘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细胞捌亡数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中各给药亚组间比较,早期给药组(伤后30 min及6 h)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晚期给药组(伤后24 h及48 h,P<0.05),但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可通过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及脑水肿以实现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且早期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对谷氨酸 (Glu)致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 (5— 10 0 μmol/L)共同孵育 2 4h ,加入工具药Glu(终浓度为 5 0 0 μmol/L)孵育。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乳酸脱氢酶 (LDH )漏出率法测定细胞膜损伤 ;使用荧光指示试剂Fluo 3 /AM负载后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内Ca2 的荧光强度。结果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与细胞孵育 2 4h后可明显拮抗Glu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 ,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 ,LDH漏出减少 ,细胞死亡率降低 ,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细胞内的Ca2 荧光强度降低。结论二苯乙烯苷拮抗Glu诱导的神经毒作用的机制可能为选择性抑制大剂量Glu引起的Ca2 浓度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A组于37℃、5%CO2恒温箱培养24 h,B组于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C组加入1μmol/L曲美他嗪并于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D组加入10μmol/L曲美他嗪并于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E组加入100μmol/L曲美他嗪并于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HUVEC存活率,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HUVEC线粒体膜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HUVEC线粒体结构变化,采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B组HUVEC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较A组明显下降(P<0.05);C、D、E组HUVEC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均较B组明显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B组HUVEC内ROS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C、D、E组HUVEC内ROS水平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A组HUVEC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B组HUVEC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基质变淡、透明,基质内多个局灶性空泡,基质颗粒丢失;C、D、E组HUVEC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较B组明显改善,随着曲美他嗪剂量增大,HUVEC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改善越明显。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清除活性氧而保护缺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线粒体损伤,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芬太尼联合纳洛酮对大鼠疼痛模型镇痛效果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NS组)、疼痛模型组(CCI组)、芬太尼组(FN组)、纳洛酮组(NL组)、芬太尼+纳洛酮组(FN+NL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坐骨神经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FN组腹腔注射0.5μg/kg芬太尼,NL组腹腔注射10 ng/kg纳洛酮,FN+NL组腹腔注射0.5μg/kg芬太尼+10 ng/kg纳洛酮,1次/d,连续给药7 d。NS组和CCI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规定时间对大鼠体重、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炎性因子、黏附分子CD11b/c、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NS组相比,CCI组给药1、3、7 d后大鼠体重、MWT、TWL均显著降低,术后给药30 min、6 h和24 h后的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1-13)、亮氨酸脑啡肽(L-EK)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D11b/c和GFAP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相比,FN组、NL组、FN+NL组大鼠体重、MWT、TWL均显著升高,β-EP、TNF-α、IL-6、IL-1β、IL-10、CD11b/c和GFAP表达量均显著降低,DynA1-13、L-EK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N组、NL组相比,FN+NL组大鼠体重、MWT、TWL均显著升高,β-EP、TNF-α、IL-6、IL-1β、IL-10、CD11b/c和GFAP表达量均显著降低,DynA1-13、L-EK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是纳洛酮与芬太尼联合使用,上调了大鼠体内IL-10、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表达,下调了其他炎性因子及CD11b/c、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