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中药保留灌肠经验浅谈何桂英(河北省中医院050011)中药保留灌肠是用中药煎剂或冲剂,通过肛门直接灌入大肠,保留于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药液灌入后,一般要求保留时间在1小时以上,才能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提高治...  相似文献   

2.
开发中药灌肠剂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武 《中成药》1994,16(4):57-57
开发中药灌肠剂应用的探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王爱武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草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滴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种剂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汉《伤寒论》“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的记载,实为最早的中药灌肠法。以后历代...  相似文献   

3.
中药灌肠剂近年来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草药或中成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滴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剂型。早在一千多年前,《伤寒论》中就有:“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的记载,实为最早的中药灌肠剂。但历代医家并不重视这个剂型,近年来,许多学者用中药灌肠剂对临床各科急、慢性疾  相似文献   

4.
保留灌肠是将药液通过肛门由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操作,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药物灌入后在肠腔内存留的时间的长短与临床疗效有密切的关系,存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操作方法落后致使在操作中出现药物外溢、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影响疗效。因此,灌肠方法的选择、灌肠器具的改良、灌肠液的配置及其护理等方面的改进,可有效的提高灌肠的疗效。现就以上几方面的临床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上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俞建  时毓民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92-493
本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给药的新途径。采用新研制的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与临床有效的西药病毒唑注射液及扑热息痛栓的疗效作出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患儿在1个疗程(3天内)开始退热与完全退热时间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有效率93%,西药对照组为86.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风热型与风寒型上感患儿采用中药微型灌肠剂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直肠给药,用药方便,疗效确切,适于幼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小儿清热解毒微型灌肠剂的发汗作用、毒性及对直肠刺激性。方法:采用促进汗腺分泌实验观察药物的发汗作用。结果:清热解毒灌肠剂可使汗点数增加,急性毒性剂量大于123g/kg,且对直肠无刺激性。结论:清热解毒灌肠剂具有明显的发汗作用作用,毒性低,对直肠无刺激性,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小儿清热解毒微型灌肠剂由金银花、连翘、石膏等多味中药组成,精制后制成微型灌肠剂,一次临床用量仅为5ml。经多年临床观察表明,对小儿外感发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作者曾对该药的解热和镇痛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清热解毒灌肠剂具有明显的降低发热动物体温、缓解疼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行了发汗作用的研究,并观察了药物的毒性及对直肠刺激性,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在洪丽君、赵成彬主任带领下,10年间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中中药保留灌肠法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了十多次的修改,从失败的经验中找到优越的方法,现简要陈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中药保留灌肠的概念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保留灌肠的历史沿革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肛门灌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1只,连接肛管注入混匀药物合理保留灌肠以达到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5%以上。结论药物保留灌肠达到良好效果离不开保留灌肠细致护理。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消入直肠的一种剂型,起源于《伤寒论》的“导法”;“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剂型尚未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中药灌肠剂不失为一种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途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1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优势1.1 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中药灌肠剂系经直肠吸收,既避免了胃酸及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也大大减小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药效的影响.某些难以吸收的药效成分,还可通过加入直肠吸收促进剂(如EDTA、柠檬酸三钠等)的方法增加中药的吸收和利用度.1.2 吸收快、显效速.灌肠剂在吸收显效速度上比九、片、汤、栓及肌肉注射都快,甚至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辜氏用麻黄汤煎剂直肠给药,治疗外感风寒型的支气管哮喘,给药15分钟后就汗出喘止.邓氏批较清瘟败毒饮口服与灌肠给药对家兔的退热作用,发现直肠给药解热时间较口服给药有显效快(P<0.05)的特  相似文献   

10.
化学动力学法考察中药灌肠剂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加速实验法研究中药复方中黄芩苷的分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儿清热解毒微型灌肠剂加速试验经计算,25℃的t0.9=1.648a,室温条件下自然存放18个月后,黄芩苷含量仍在合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肠平灌肠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从而为医院制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经本院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病例用药剂科协定方结肠平灌肠剂治疗,每晚1次,每次50ml灌肠,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以苦参、蒲公英、马齿苋、石榴皮、败酱草、木香、板蓝根、黄柏、仙鹤草、生甘草等中药制成的结肠平灌肠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肯定,有效率达90%。结论结肠平灌肠剂处方药物简单易得,制备方便,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于探索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同位素掺入的方法,观察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对腺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多种型别的腺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剂量为6.6mg/L,高浓度的药物对宿主细胞有毒性作用,并明显抑制Hela细胞DNA的合成。提示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可以是一种治疗腺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保持灌肠液适宜温度、控制药液灌入速度的改进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保持灌肠液温度,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直接灌入结肠,帮助病人排出粪便和积存气体,也可输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1]。传统方法是将灌肠液置于灌肠筒中,将灌肠筒置于输液架上。此方法不便于观察灌入量和灌入速度,又因操作后要对灌肠装置进行清洗消毒,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我们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装置灌肠,经过临床应用163例,安全可靠且操作方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辉  张余生 《江苏中医》1995,16(3):44-46
对近1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哮喘制剂的剂型进行了综述:1.口服剂型(软胶囊剂、微型胶囊、β-环糊精包接物、中药喷粉剂、口服膜剂);2、吸入剂型(气雾剂、雾化剂、烟剂、鼻剂);3.直肠给药剂型(栓剂、保留灌肠剂);4.透皮吸收剂型;5.注射剂。提出了各剂型的特点、研究现状、疗效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对近1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哮喘制剂的剂型进行了综述:1.口服剂型(软胶囊剂、微型胶囊剂、β—环糊精包接物、中药喷粉剂、口服膜剂);2、吸入剂型(气雾剂、雾化剂、烟剂、鼻剂);3.直肠给药剂型(栓剂、保留灌肠剂);4.透皮吸收剂型;5.注射剂。提出了各剂型的特点、研究现状、疗效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中药保留灌肠法,就是将药液用灌肠器从肛门灌入,使之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患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灌肠疗法最早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蜜煎导法。近年来,运用中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都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概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黏膜下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机制异常、遗传、感染和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此法既避免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长期服药之苦,又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而要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灌肠技术的水平是关键。而传统灌肠液以西药0.2%甲硝唑、地塞米松及抗免疫抑制剂浓缩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不佳。笔者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浓缩液保留灌肠,并适当增加插管深度,转换体位,结肠滴入法灌入,经临床护理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灌肠可分为小量保留灌肠和大量不保留灌肠。中药灌肠(小量保留灌肠)治疗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毒素排出。清洁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清洁肠道,促进患者排便、排气,行手术前准备或检查前准备。肛管插管的深度,患者的体住、及灌肠的压力对灌肠治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灌肠法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或点滴入大肠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即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因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特别是儿科中药灌肠替代口服给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直肠点滴法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