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医药线点灸三种手法对脾虚证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20例。其中轻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轻手法治疗,中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中手法治疗,重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重手法治疗。结果:3种手法对脾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唾液负荷分泌水平均有改善作用(P<005),其中中、重法效果较轻法优(P<005)。3种手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0%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脾虚证确有疗效,且疗效与施术手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20例,无药空线点灸对照组2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2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无药空线点灸对照组(P<005),与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近似(P>005)。该法对脾虚证舌象、脉象、红细胞及血色素、唾液负荷分泌水平亦有改善作用。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脾虚证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多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早期以腹胀、痞满、消瘦、肢乏、食减、泄泻等为主要表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1]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医疗的一种外治法,治疗时用药液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灸,刺激局部发挥经络传导作用[2].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防治脾虚证,具有其独到之处,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壮医药线点灸不同手法对实验性脾虚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泻下加劳倦刺激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对比观察了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脾虚证的治疗作用,并设立了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及正常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3种手法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均能较好地改善脾虚大鼠的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轻、中、重法药线点灸以及四君子汤治疗组脾虚见证与模型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轻、中、重3种手法组间比较,中法和重法治疗优于轻法,中、重两法比较,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壮医药线点灸不同配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大黄苦寒泻下并劳倦刺激法建立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研究观察了龙氏配穴药线治疗组、脐周配穴药线治疗组、脾俞配穴药线治疗组三组不同主配穴对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实验性脾虚的作用,并设立了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自然恢复组。结果显示:壮医药线点灸三个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脾虚证作用,其中以龙氏配穴药线治疗组效果最好,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脐周配穴药线点灸组、脾俞配穴药线点灸治疗组对脾虚的改善治疗作用相对较弱。提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效果与施灸所选的配穴处方有关。 相似文献
6.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疗效机理。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8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60例,无药空线点灸对照治疗组6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治疗组60例,对比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大鼠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实验前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浆的β-内啡呔(β-endorphin,β-E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91.7%,优于无药空线点灸对照(P<0.05),与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接近(P>0.05);脾虚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脾虚证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整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壮医药线点灸以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小肠、血浆(脑-肠轴)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自然恢复组。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肠轴上述四个部位的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脾虚大鼠血浆、胃、小肠组织内生长抑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而下丘脑生长抑素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胃、小肠组织内生长抑素含量回降,而下丘脑组织内生长抑素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生长抑素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小肠、血浆(脑-肠轴)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自然恢复组。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肠轴上述四个部位的胃动素水平。结果:脾虚大鼠血浆和胃组织内胃动素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下丘脑及小肠组织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和胃组织内胃动素含量回降,而下丘脑及小肠组织内胃动素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动素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穴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血象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观测了壮医药线点灸龙氏配穴治疗组,脐周配穴治疗组,脾愈配穴治疗组3种不同配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外周血细胞,血红蛋白及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并设立了正常对照组及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结果表明:脾虚大鼠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但3种不同配穴其治疗效果不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机理。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实验性脾虚大鼠模型,经耳摘除脑垂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下丘脑、血、胃、肠组织中SS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假手术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对比分析各组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去脑垂体后,下丘脑、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血中的SS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除下丘脑的SS含量略有下降外,胃、肠、血中的SS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后与去垂体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去垂体模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虚大鼠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下丘脑、胃、肠、血SS调整作用不明显,推论壮医药线点灸调节SS的效应机制与垂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垂体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的影响。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大鼠垂体及血浆中SS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结果:脾虚大鼠脑垂体和血浆中的SS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脑垂体及血浆中的SS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同期模型组及空线点灸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SS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 (脑肠轴 )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 12 0只 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 ,建模后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 ,并设立正常对照、脾虚模型自然恢复对照、空线点灸对照和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下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结果 :模型动物 (治疗前 )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低 ,下丘脑、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 ;经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 ,下丘脑和胃组织内胃泌素含量下降 ,血清胃泌素水平提升 ,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不变。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 -肠轴胃泌素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小肠、血浆 (脑 -肠轴 )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 12 0只 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 ,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自然恢复组。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 -肠轴上述四个部位的 β-EP水平。结果 :脾虚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内 β-EP的含量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 ,而胃和小肠组织 β-EP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和下丘脑内β-EP含量上升 ,而胃和小肠组织内β-EP水平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 -肠轴紊乱的 β-EP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脾虚泄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内服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发病率最高,祖国医学称之为“痄腮”。发病前多无前驱症状而仅表现为腮腺的弥漫性肿胀、压痛,伴全身发热等,少数患者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笔者十余年来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法治疗此病95例,收效甚速,兹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62例,女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15岁,以3~10岁的儿童多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左侧发病33例,右侧发病21例,双侧发病41例。2 治疗方法所用药线均采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 相似文献
17.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垂体、下丘脑、胃、肠SS、β-E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下丘脑、胃、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机理。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80只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大鼠前后脑垂体、下丘脑、血、胃、肠组织中SS和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下丘脑的SS含量则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垂体、下丘脑和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下降,下丘脑的SS含量上升;胃、肠β-EP含量下降,垂体、下丘脑和血浆β-EP含量上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脑垂体、下丘脑、胃、肠SS和β-EP有双向调整作用,推论其治疗机理与此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脑肠轴)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耗气破坏加饥饱失常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建模后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脾虚模型自然恢复对照,空线点灸对照和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结果:模型动物(治疗前) 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低、正丘脑、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经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正丘脑和胃组织内胃泌素含量下降,血清胃泌素水平提升,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不变,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泌素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文中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Z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是采用经过药物泡制的蒙麻线 ,点燃后直接灼灸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笔者根据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 ,结合直接点灸皮肤的这一外治特点 ,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中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神经性皮炎张某某 ,女 ,6 2岁 ,退休工人 ,于 1998年 5月 18日初诊。主诉 :颈项后皮肤增厚瘙痒 3年余 ,入夜更甚 ,症见 :颈后局部皮损两块约 5× 7cm ,呈苔癣样变 ,色暗 ,有鳞屑 ,舌质淡、苔薄少 ,脉细。症属年老体虚 ,阴血耗伤 ,血虚生风 ,使营卫失和 ,肌肤失养而成 ,治以养血行血 ,熄风止痒。用 2号壮医药线取患处葵花…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斑秃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斑状秃发,民间俗称鬼剃头,中医称为油风。其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精神过度紧张、遗传、自身免疫或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为头发突然成片脱落,脱发区呈不规则形,头皮变光滑,变软,变薄或呈鲜红色,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头皮发痒。如头发全部脱落称为全秃;头发、眉毛、腋毛、阴毛全部脱落称为普秃。笔者采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炮制的壮医药线治疗斑秃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