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估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165例,男53例、女112例,年龄范围18岁至84岁(平均53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125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8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31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13例。65岁以上老年BPPV患者41例。治疗结果分析.治疗组首次治愈83人(66.4%),其中后半规管BPPV60人(74.1%),上半规管BPPV14人(45.2%),双侧后半规管BPPV9人(69.2%),老年BPPV32人(78.0%)。对照组16人(40%)在一周后症状消失。在4个月至41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和82.5%。有30人(24%)在随访中复发。有2例病史超过40个月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无效而进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首次治疗时单纯门诊复位法(改良Epley法)与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我科眩晕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单侧PC-BPPV的150例患者中,147例符合条件并配合随访。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门诊复位组(73例)和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74例),前者在门诊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后者采用门诊改良Epley法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结果:1周时,单纯门诊复位组治愈率为53.4%,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治愈率为83.8%(P〈O.01)。单纯门诊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45.9%和61.1%(P〉0.05),风险比为0.752,95%CI为0.486~1.163;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1.O%(P〉0.05),风险比为1.081,95%CI为0.8881.316。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纯门诊复位组0,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为1.3%(P〉O.05)。结论:门诊复位配合自我复位比单纯门诊复位法能更快、更有效地治愈后半规管BPPV,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纯复位椅比手法复位效果更好,但自我复位可减少两种复位方法的效果差距,可用于配合程度较好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 -BP_PV )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168例PC -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6例,分别为药物治疗组、手法复位组和耳石复位仪复位组,其中药物治疗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12 mg、甲钴胺500 ug、维生素B110 mg口服,3次/d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5 ml(87.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 d;手法复位组使用Epley复位法治疗;耳石复位仪复位组采用全自动SRM -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治疗。三组均于治疗后7、28 d时复查,比较其疗效。随访半年,比较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复位的复发率。结果治疗7天后药物治疗组、手法复位组及仪器复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5.72%(20/56)、89.29%(50/56)、92.85%(52/56),治疗28天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42%(26/56)、94.64%(53/56)、96.43%(54/56),药物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0.05),手法复位组与复位仪复位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手法复位组和仪器复位组复发率分别为15.79%及1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及耳石复位仪治疗PC-BPPV患者的疗效相当,总有效率高,均可作为治疗PC-BPPV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耳石复位法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6月间治疗的230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半规管耳石假说,随机分成治疗组122例,对照组108例,分别接受耳石复位法和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88例眩晕和眼震于治疗后立即或在2周内逐渐消失,18例改善,16例无效,治愈率72.1%,总有效率86.9%。对照组51例立即或在2周内逐渐消失,23例改善,34例无效,治愈率47.2%,总有效率68.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鉴于耳石复位法治疗无明显禁忌证,方法简单,无痛苦和不良反应,一次性治疗疗效高,短期(1~3个月)随访无复发,因此认为该法可作为BPPV门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一种新的用于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HSC—BPPV)的手法复位方法。方法:该研究采取改良的SupineRollTest(M-RollTest)方法共诊断出l7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其中37例apogeotropicHSC—BPPV纳入该研究样本,占发病数的20.79%。采用管石重置手法先将37例apogeotropicHSC—BPPV患者水平背地性眼震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此后,施行传统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管石重置手法如下:①患者取仰卧头垫高30°体位静卧;②10min后头快速向患侧转90°;③2min后头向中线回旋45°;④保持体位2min后患者恢复仰卧头高30°体位;静卧10min后,采用M—RollTest检查验证患者是否出现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如管石重置失败,重复以上手法多次,直至出现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为止。结果:36例双侧水平背地性眼震经水平背地性眼震管石重置手法全部转变为双侧不同强度的水平向地性眼震,其中,18例经1次,11例经2次,4例经3次,3例经4~6次。1例经1次管石重置手法后自觉症状减轻,再次行M—RollTest检查证明水平眼震消失,但Dix-hallpike手法复位检查出现同侧上跳性扭转性眼震,确诊为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该组管石重置成功率为为97.3%。36例HSC—BPPV患者经barbecue法手法复位全部一次性获得成功,1例PSC—BPPV患者经Eptey管石复位法一次性获得成功。结论:该研究设计的水平背地性管石重置手法是治疗apogeotropicHSC—BPPV的必要手段,简便易学、成功率高,患者舒适度好,相对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加口服抗眩晕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6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124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加敏使朗口服,两组均于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复查,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1%和89.52%,治疗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为92.86%(104/112),治疗组有效率为93.55%(116/124),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手法复位法和手法复位加口服抗眩晕药物治疗BPPV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体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BPPV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有效率为93.9%。3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取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治疗的112例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随机分成治疗组(耳石复位治疗)57例,对照组(一般对症治疗)55例,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立即或2周内症状消失43例,其中30例症状立即消失,症状改善8例,无效6例,治愈率75.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疗后立即或2周内症状消失23例,症状改善15例,无效17例,治愈率41.8%,总有效率6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经过耳石复位治疗,半数以上(30例)症状立即消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并且无明显禁忌症,无痛苦,方法简单易学,无需仪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无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方法.方法 39例无明显眼震的BPPV患者(治疗组)和7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对照组),采用Epley法分别进行1~3次手法复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2周复诊,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立即消失21例,2周内症状消失6例,症状改善5例,7例无效,治愈率69.23%(27/39),总有效率84.62%(32/39);对照组症状立即消失36例,2周内症状消失23例,症状改善9例,8例无效,治愈率77.63%(59/76),总有效率89.47%(66/76).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伴眼震的BPPV患者,Epley手法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把75名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自愿选择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40例,先行手法复位,再配合中药治疗2周,中药的使用根据病人的症状予以辩证施治。对照组35例,仅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两组病人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即刻,2周,1个月,6个月4个时间点作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治疗后即刻为91.4%(3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95%(38/40);对照组治疗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为74.3%(26/3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26%(2/38),对照组为21.9%(7/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辨证应用中药治疗BPPV,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喉咽后壁区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咽后壁区癌的手术方法、疗效和保留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7~2003年行手术治疗的喉咽后壁区癌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35~78岁;根据1971年UICC分期的规定: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12例。6例以局部黏膜拉拢缝合修复,2例行裂层皮瓣修复,1例行颈阔肌皮瓣修复,7例以残喉气管瓣修复,1例行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以胸大肌联合喉气管瓣修复,其余3例行全喉及全喉咽切除后以胃上提及结肠上徙修复。10例行单侧,11例行双侧选择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病理5例有淋巴结转移,占23.8%。19例术后行辅助性放疗。结果21例术后均Ⅰ期愈合,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1例保留了全部或部分喉功能。经6个月~7年随访,随访5年及以上者3例,健在1例,生存率1/3;随访3年以上者13例,健在5例,生存率38.5%;其余8例随访未及3年。结论喉咽后壁区癌的T1 ̄2级病变宜行保留全喉功能的手术,细心选择的T3 ̄4级病变可保留部分喉功能,手术方式和重建方法的选择对彻底切除喉咽后壁区癌并保留喉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