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3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方法:观察放射科诊断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3例影像学资料,均通过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同时通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结果: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皂泡征、骨质破坏高于X线诊断,但是无明显差异,但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骨嵴、液-液平面诊断结果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诊断骨巨细胞瘤准确率均较高,其中MRI对于肿瘤周围的水肿情况和范围显示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该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其余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较困难,而使用CT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收集到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CR(或DR)与CT征象的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普通X线相比,CT在显示骨巨细胞瘤的骨质破坏、骨壳是否完整及软组织肿块,MRI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均占优势。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CT和MR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MRI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GCT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肿瘤位于肱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5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等;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T1WI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性改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MRI结合X线平片、CT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脊索瘤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5±9.8)岁;骨巨细胞瘤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1±10.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包块、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排便障碍等。病程2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分析、比较2种肿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4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行CT增强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18例。脊索瘤大小7.5 cm×6.3 cm至4.6 cm×3.9 cm,骨巨细胞瘤大小8.1 cm×4.5 cm至4.7 cm×3.8 cm;19例脊索瘤中侵入盆腔或臀部18例;骨巨细胞瘤主要位于骶骨内,15例骨巨细胞瘤侵入盆腔或臀部3例。脊索瘤主要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累及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影像上脊索瘤多见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影,而骨巨细胞瘤多见不完整骨壳。MRI上脊索瘤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或"反引号"征,而骨巨细胞瘤均无这2种征象。T2加权像上脊索瘤多见高信号影,骨巨细胞瘤多见等信号影;而T1加权像上,两者均多见等信号影。MRI增强扫描,脊索瘤多呈轻中度持续延迟强化,低信号分隔延迟强化会出现蜂窝征;而骨巨细胞瘤多呈显著快进快出强化。结论:除发病年龄有差异外,在MRI和CT影像上,脊索瘤多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多有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病灶内低信号分隔和"反引号"征是其特征表现;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骶骨中线位置,骨破坏多表现为不完整骨壳,多累及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22例,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24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6例。MRI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0例,软组织肿块26例,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在T1W1为等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l及STIR呈高信号。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病理特点,其发病率低,骨破坏范围大,无病理性骨折。成骨型骨干骨肉瘤较易诊断,溶骨型应与Ewing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级间的意义。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86例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资料加以前瞻性分析。结果 X线诊断I级骨巨细胞瘤26例,病理为20例;X线诊断Ⅱ级骨巨细胞瘤48例,而病理为54例;X线与病理诊断Ⅲ级骨巨细胞瘤均为12例。观察结果表明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与临床及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最终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还须临床、X线及病理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片、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病变部位、形态、范围、骨质破坏、软组织改变等情况.结果:10例中,长骨骨端4例,骨干及骨端同时受累3例,下颌骨1例,脊柱2例.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破坏区见致密残留骨或钙化,骨膜反应1例,病理性骨折2例,7例可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混杂稍长T1长T2,其内有不规则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影像表现多样,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为较特征性表现,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少见,以上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人DR、CT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证实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在病情各阶段内影像表现各异。结论:采用影像检查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通过x线DR、CT及MRI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正确率能够得到提升,效果更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股骨颈骨折的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典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MRI影像资料。63例均行DR及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头下型骨折39例,经颈型9例,基底型14例,股骨大粗隆撕脱性骨折1例。DR表现为股骨颈轻度变形及短缩36例,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结构异常41例,隐约见线状低密度影13例;CT显示股骨颈嵌顿39例,骨皮质及骨小梁不连续63例,见线状骨折线影22例,股骨头旋转且错位7例,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积液41例;MRI示3例T1WI上股骨头颈部见线样或不规则条片样低信号。[结论]不典型股骨颈骨折影像学表现在X线平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多种影像学资料,可以提高不典型股骨颈骨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后将手术前增强CT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探讨增强扫描CT值的应用意义。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术后病历分析可知,60例患者中骨巨细胞瘤患者35例,占58.3%,与此同时,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参数,结果差异呈正相关。结论: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增强扫描CT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最佳参数为95HU,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观察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和CT的影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幕下,单发9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5例,实质肿块型2例,囊实性肿块型4例.影像表现为囊样低密度影伴囊腔壁结节和类圆形实质肿块或囊实性肿块,CT平扫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征性表现,CT及MRI对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6例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同时可见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出现;CT可提前发现早期骨破坏,软组织肿块;MRI多表现为脓肿。结论:颅骨化脓性骨髓炎有其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CT影像表现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5例,髓母细胞瘤5例,脑转移瘤8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1例,各种病变均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MRI、CT对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5%。结论:MRI、CT能准确定位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右侧跟骨骨内脂肪瘤病历的 X 线、CT 及 MRI 影像表现和病理检测结果,并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该例病人X 线平片表现为边缘较清晰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透亮区,部分可见硬化边缘,部分内部可见粗大骨嵴影。CT 上表现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脂肪密度区,CT 值约﹣55-﹣123Hu,病灶边缘不规则、可分叶,部分见环形线状硬化边缘,部分病灶边缘及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影,部分病灶内可见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MRI 表现为 T1WI 高信号,T2WI 表现为稍高信号,压脂序列上表现为信号减低。认为依据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大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特点,尤其 CT 及 MRI 表现特点,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RI表现与病理诊断在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应用,评价二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3例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MRI),随后均给予病理与手术确诊,观察两组检测方式诊断情况。结果对该组患者诊断后各数据统计显示,经MRI显示肿瘤表现"分叶状"9例,"结节状"21例,不规则3例;边界表现不清者4例,边界清晰者29例;T1WI表现等信号31例,均匀低信号8例,低混杂信号4例;T2WI表现高低混杂信号25例,高信号3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结论 MRI表现应用于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与特异性,在诊断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比较 MRI 与 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实施 MRI 及 CT 检查, 对两种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 106 患者采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结果显示,MRI 诊断中,101 例 确诊,准确率为 95.28 %(101/106);CT 诊断中,87 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 82.08 %(87/106)。与 CT 诊断相比,MRI 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椎间盘钙化 60 例、椎间盘积气 63 例、脊 髓变形 52 例、硬脊膜受压 67 例、椎间盘变性 44 例、神经根受压 43 例。对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影像学特征对比显示, 在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方面,CT 高于 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脊髓变形、硬脊膜受压及椎 间盘变性等检出率方面,MRI 高于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诊断技术在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 与 CT 均有自身的诊断优势,但 MRI 整体诊断效果更好, 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学特点,研究CT、MRI诊断股骨疲劳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并确诊为股骨疲劳性骨折的200例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归纳并总结疲劳性骨折的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根据疲劳性骨折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可以在临床上确诊。结论通过CT和MRI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疲劳性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简称骨纤)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检查对于骨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确诊骨纤的患者60例,收集其X线、CT、MRI、ECT等影像检查结果。结果:X线结果敏感度高,分型复杂;CT表现通常为病灶内部密度不均,硬化与密度降低混杂;MRI可较清楚观察到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X线平片对于骨纤诊断仍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CT对于诊断颅骨等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的病变有较大意义,MRI可作为重要辅助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扫描对软组织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组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的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7例,血管瘤15例,周围神经源性肿瘤8例,腱鞘巨细胞瘤4例,淋巴管瘤5例。结论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为100%,可明确软组织肿块的范围,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软组织良性肿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