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神经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11例以神经科症状就诊的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1例,隐球菌脑膜炎2例,弓形虫脑病1例,周围神经病2例,肌炎1例,痴呆1例,颅内占位2例,脑干梗死1例.结论 AIDS患者易发生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共同点及特征性表现,治疗困难.加强首次就诊时血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检测,减少误诊、漏诊,让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减少再次传染机会.  相似文献   

2.
陶鹏飞  雷素云  杨欣平  黄石珍  聂皎 《医学综述》2011,17(16):2515-2517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北京医学》2012,34(3)
目的 总结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率、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201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HIV/AIDS伴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及预后.结果 620例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者60例(9.7%).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46例(76.7%)、发热43例(71.7%)、呕吐28例(46.7%)、肢体活动障碍23例(38.3%)、脑膜刺激征20例(33.3%)、意识障碍18例(30.0%)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主要包括脑梗死5例(8.3%),多发性神经根炎5例(8.3%),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11.7%);AIDS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40例,主要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16例(26.7%),弓形体脑病10例(16.7%),结核性脑膜炎5例(8.3%)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病死率为0.0%,40例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为10.0%( 4/40),8例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占位的患者的病死率为50.0%(4/8).结论 HIV/AIDS患者合并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多见,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呕吐等.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中,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和弓形体脑病的发病率最高;早期诊断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HIV/AIDS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并评价其预后.结果 (1)450例HIV/AIDS合并肾损伤中急性肾损伤90例(20.0%),慢性肾病360例(80.0%);死亡53例,病死率11.8%.(2)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分级升高,HIV-1核酸检测(HIV-1 RNA)载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血清胱抑素C(Cys C)、糖类抗原125(CA-125)指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清蛋白定量下降.(3)再次入院率34.2%,终末期肾病12.4%,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7.1%,住院病死率10.4%.结论 HIV/AIDS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有机会性感染及各种并发症,以慢性肾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时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及是否影响预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52例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入院情况、神经外科疾病种类、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检验结果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2例AIDS患者均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住院时间(5. 6±1. 2) d,术后住院时间(12. 0±1. 5) d;血CD+4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数值对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对AIDS患者预后不同,手术可改善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预后。52例患者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手术切口感染,同时未见患者其他机会性感染情况增加。术后随访12个月,52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缓解(减轻或消失) 38例(73. 0%),症状持续11例(21. 1%),临床症状进展3例(5. 7%)。结论 AIDS不是神经外科疾病手术的禁忌证,及时、有效、安全、适当的手术治疗对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率、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201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HIV/AIDS伴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及预后。结果 620例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者60例(9.7%)。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46例(76.7%)、发热43例(71.7%)、呕吐28例(46.7%)、肢体活动障碍23例(38.3%)、脑膜刺激征20例(33.3%)、意识障碍18例(30.0%)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主要包括脑梗死5例(8.3%),多发性神经根炎5例(8.3%),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11.7%);AIDS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40例,主要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16例(26.7%),弓形体脑病10例(16.7%),结核性脑膜炎5例(8.3%)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病死率为0.0%,40例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为10.0%(4/40),8例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占位的患者的病死率为50.0%(4/8)。结论 HIV/AIDS患者合并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多见,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呕吐等。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中,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和弓形体脑病的发病率最高;早期诊断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AIDS)肺合并症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5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咳嗽、消瘦为主要症状体征,并发肺结核3例,间质性肺炎2例,经治疗好转1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肺部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对高危人群发生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应警惕AIDS,并及时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非AIDS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7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根据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将其分为AIDS组(17例)和非AIDS组(10例),分析两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的差异。所有患者均经脑脊液培养或墨汁染色证实为隐球菌感染,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 AIDS组和非AIDS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5∶2和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和非AIDS组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间隙(VRS)增宽、脑膜炎、脑膜脑炎、隐球菌肉芽肿、胶样假囊,有部分患者合并有脑积水。VRS增宽:AIDS组10例,非AIDS组5例。脑膜炎:AIDS组3例,非AIDS组6例。脑膜脑炎:AIDS组3例,非AIDS组4例。胶样假囊:AIDS组5例,非AIDS组1例。隐球菌肉芽肿:该征象发生率较低,AIDS组和非AIDS组各1例。脑积水:AIDS组4例,非AIDS组5例。两组脑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RS增宽、脑膜脑炎、胶样假囊、隐球菌肉芽肿、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MRI表现包括VRS增宽、脑膜炎、脑膜脑炎、胶样假囊、隐球菌肉芽肿,部分伴有脑积水改变。AIDS组主要表现为VRS增宽,非AIDS组主要表现为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念珠菌性食道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患者常见的AIDS指征性疾病之一 ,多见于CD4+细胞计数 <2 0 0 /mm3者。为探讨我国AIDS患者并发念珠菌性食道炎的临床特点、诊治与转归 ,对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 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和我院诊治的 1 1例AIDS并发念珠菌性食道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诊断标准为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 (确认试验证实 )。AIDS诊断标准按 1 993年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修订的诊断标准[1 ] 。念珠菌性食道炎的诊…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于1999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学习进修期间,对33例伴有并发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即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33例HIV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其中20~25岁30例(占90%)。②诊断方法:全部病例通过ELISA法初筛抗HIV阳性后,送血样到北京卫生防疫站进行WB法确认。③临床表现及就诊科室:33例中发热13例(39%),消瘦12例(36%),肺部感染6例(18%),腹泻3例(9%),口腔白斑3例(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6%),视力下降1例(3%),带状疱疹1例(3%),消化道出血1例(3%)。就诊科室:感染科、呼吸科、神经科、消化科、眼科、口腔科。病种:巨细胞病毒感染6例,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新型隐球菌脑炎2例,脉络膜炎1例,带状疱疹1例,消化道出血1例。 2 讨 论 AIDS患者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巨细胞病毒(CMV)是机会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CM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极为普遍,不同国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80%,在AIDS患者中90%发生活动性CMV感染。为提高CMV感染的生前诊断率,可采用PCR法检测CMV-DNA。多种抗病毒药如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碘去氧尿苷等对CMV均能起到暂短的抑制作用,使症状有一定缓解,但不能清除CMV。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可达30%~50%,当CD4<100时,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炎者可达6%~10%。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炎首选二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疗效2~3个月。AIDS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是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和巨噬细胞病毒感染,胃镜下表现不同于一般溃疡,活检可确诊。 由于AIDS是一种新型传染病,HIV攻击的靶器官又是免疫系统,机体免疫低下时各种各样的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其主要临床表现有5个方面:①出现多种感染,尤其是机会性感染;②也可出现各种肿瘤,尤其是卡波希肉瘤(KS)和淋巴瘤;③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低下和HIV嗜神经细胞;④出现多种神经系统损害;⑤全身表现主要为长期发热、腹泻、消瘦。AIDS以各种常见病就诊,几乎囊括了医院所有科室。由此看来认识AIDS绝不仅仅是传染科医生的事,全体医务人员都应认识AIDS。只有对AIDS的认识水平提高,才能降低误诊率,提高确诊率。 另一方面,由于AIDS患者感染HIV后长时间无症状带毒,使基作为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现阶段人类对AIDS又无特效治疗,病死率极高,而其传播途径又主要是经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传播。妥善管理和治疗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医疗器械消毒,减少性传播是我们生活在AIDS世界的每个人对医疗服务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何秀荣 《微创医学》2005,24(6):998-999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现将我院2005年1~5月对8例HIV感染/AIDS合并妊娠患者行剖宫产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临床诊断为脑炎/脑病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SCC)损伤的患者,是否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可疑脑炎/脑病且伴有在M R I上表现可逆性孤立的SCC损伤的患者及其临床、实验室和影像资料。结果:本研究的22例患者中有15例被确诊患有脑炎/脑病伴有可逆性孤立的SCC损伤。所有15例患者有相关中度临床过程,15例中的12例患者有意识障碍,8例有癫痫发作,其中3例服用了抗癫痫药物;所有15例患者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1月内(8例在1周内)临床症状完全康复,6例患者的SCC损害是卵圆形的,而其他8例患者的SCC损伤是从中心到外周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   

13.
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 ,是造成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及时发现 ,积极防治 ,可避免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我科自 1 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 62例 ,其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为 1 2例 ,通过我们严密的观察及细致的治疗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62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大 92岁 ,最小 56岁 ,并发肺性脑病 1 2例 ,占1 9.4% ,其中早期肺性脑病 9例 ,晚期肺性脑病 3例(入院前 1例 ) ,死亡 2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极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由于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嗜神经性.神经系统损害成为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HIV/AIDS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临床上有10%~20%的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据国外尸检资料显示,75%AIDS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临床上,40%~60%患者出现神经症状,而10%患者的神经症状是AIDS的首发症状。HIV/AIDS患者常常出现的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原发HIV相关综合征、机会感染及机会肿瘤、炎性病变及药物相关神经系统病变等。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脑病是急、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笔者通过对 40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进行观察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观察方法及护理。1 临床资料笔者医院自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共收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330例 ,其中观察到早期肝性脑病症状患者40例 ,年龄 33~ 6 6 (平均 51 .5岁 )。2 结 果2 .1 肝性脑病早期改变患者入院后 ,尽快了解其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语言、家庭情况等 ,以利于观察。多数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早期可有各种临床症状。本组表现为 :( 1 )睡眠节律紊乱 (昼睡夜醒 ) 30例 (占 75.0 % ) ;( …  相似文献   

16.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病死率较高 ,是由于COPD所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近三年来我们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 40例 ,现将其护理对策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患者中男 2 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54~ 86岁 ,平均年龄 71岁。COPD病史最短 1 0年 ,最长2 5年 ,平均 1 4年。入院至肺性脑病发生时间为 0~ 1 1天 ,平均 5天。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征象。全部病例均符合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1 )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地区2例AIDS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AIDS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均经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认,1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消瘦、淋巴结病及带状疱疹,另1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论:在AIDS高发地区,临床和病理医师要熟悉AIDS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对于不明原因的皮肤黏膜、淋巴结和呼吸道疾病,要考虑到AIDS的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8.
颜建辉  农莉晓 《广西医学》2007,29(3):424-425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较为常见,而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临床上依据国内病例资料报告不多见.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HIV/AIDS病人625例,其中发现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艾滋病 (AIDS)的死因结构 ,改善防治对策 ,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我院收治的1 5例AIDS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 5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潜伏期 ( 8.0 0± 5 .72 )年 ,平均死亡时间 ( 2 .4 2±7.2 4 )月 ,CD4 + 计数 ( 31± 2 5 )个 /mm3 ,病毒载量 ( 4 6 70 0± 76 30 )copy/mm3 ,可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肺结核、口腔和食管念珠菌感染等很少导致死亡 ,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 (如结核性、隐球菌性脑膜炎和HIV性脑病 )或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则预后极差 ,为临床常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与非AIDS患者合并神经梅毒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8例AIDS合并神经梅毒与23例非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二者影像表现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炎16例,脑萎缩13例,脑梗死8例,脑膜炎7例,树胶肿1例,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常3例。14例表现为多种形式病变并存,脑炎为主要改变。AIDS组和非AIDS组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基本影像表现有脑炎、脑萎缩、脑梗死、脑膜炎以及树胶肿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