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思过度 ,劳倦伤脾 ,脾虚气陷 ,清阳不升 ,冲任失固而发气虚崩漏 ,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举陷汤加减 ,若出血量多可加血余炭、艾叶炭、三七等。崩漏日久 ,气血虚弱 ,心失所养或脾虚化源不足 ,统血无力 ,冲任失固而致心脾两虚崩漏 ,方用归脾汤加减 ,若出血量多加阿胶、三七等。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之井穴 ,脉气之所出 ,为脾脉之根 ,《大成》云 :“足寒不能温 ,妇人月事过时不止 ,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刺灸隐白可健脾宁神 ,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宫血等。笔者经验采用以上治则方药 ,配合艾灸隐白穴 ,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尤其崩漏…  相似文献   

2.
<正>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端,一般来说,辨治多以虚、热、瘀等立论,涉及脏器主要以脾肾为主,尤与脾关系密切。古今医家对脾不统血皆责之脾虚,治疗也多以升举固涩、培补脾肾等法为主。对脾不统血之崩漏,多以健脾益气、升提固涩,效验虽多,但罔效者也不少见。笔者在临床中亦有此体会,曾遇几例因湿邪壅遏、脾阳不升而致崩漏者,用除湿醒脾之法施治收效甚捷。现将二例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费伯雄(1800-1879年),字晋卿,江苏武进人,为孟河医派开创者,临证处方以醇正、和缓为宗旨,讲究实效,于内妇科尤为擅长。费氏认为"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脾气郁化火,火旺血动,则肝不能藏,脾不能统,是以荣血下趋,崩漏不止"是崩漏的根本病因病机。临证每以养血柔肝,补土收纳之法治疗崩漏,方用归脾汤加减;崩漏日久,气不摄血者,则以益气升提,固崩止漏为常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出入。  相似文献   

4.
<正> 棉子辛热,有毒,为温肾、补虚、止血药,用于治疗阳痿、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等。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枯存性、洒拌炒、酒浸润蒸透、醋炒、童便浸等。临床上治疗阳痿不起、乳汁少时,多用酒拌炒或酒润蒸透;治疗肠风、下血、痔漏、血崩等多用炒炭或煅炭。民间有用棉子饼炒炭治疗崩漏的经验,并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棉子饼炒炭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年老经水复行,实质是老年崩漏之症。究其发病机理,《傅青主女科》云:“乃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之故也。”据此,笔者对此类患者均采用止血、补益肝脾、摄血归源的治疗方法,临床奏效甚捷。举例如下: 肖××,女,58岁。1991年10月9日诊。天癸已绝八年余,素体虚弱。近月来劳累过度,忽然漏下淋漓,血红有块,并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诊其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肝虚脾弱,血失统藏。治当补益肝脾气血,引血归  相似文献   

6.
崩漏治验     
崩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三:一为内因七情的影响,二为外界气候的变化,三为劳倦起居不节。其病机主要有:脾虚失统,血不归经:由于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吸收转输作用化赤为血,悉归于脾统,故有脾生血统血的说法。脾虚则中气下陷,血无所统,而导致崩漏的形成。气血两虚,摄血无权:妇女以血为用,然血为气配,气虚不能摄血,血去则气随血伤,有形之血也可暴  相似文献   

7.
《血证论》是晚清名医唐容川的代表作之一,其阴阳水火气血理论精辟概括了气血生化过程,提出治血治气皆以治脾为主,治脾时分清阴阳,其中补脾阴法是其独创,遣方用药不忘补脾气,使血得统摄,这是唐氏诊治崩漏的主要思想。补脾摄血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妇科崩漏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丛萍 《陕西中医》2007,28(3):281-282
目的:观察从脾肾论治绝经期崩漏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补胃、固冲摄血法,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五味子、菟丝子、熟地等治疗绝经期崩漏74例。结果:总有效率90%。结果:治疗绝经期崩漏,应以治脾为主,兼以治肾。  相似文献   

9.
总结张志远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认为崩漏的发生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密切相关,诸病因可导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或中气下陷、冲任不固,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或脾肾亏虚、冲任虚寒,发生崩漏。治疗上主要从火、虚、瘀三方面论治,善用清解和补益之法,主张从凉血止血、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摄血方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辩证分型治疗崩漏的体会刘宪铭崩漏的辨证分型历代医家所论各异,笔者积30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崩漏主要分为以下4类即: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型;肝肾阴亏、虚火动血型;肝气久郁、疏泄失职型;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型,临床以其中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引发者为多见。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崩漏,亦称“崩中漏下”。在妇科疾患中颇为常见。考其致病之由,原非一端。清·秦天一曾指出:“原其致病之由:有因冲任不能摄血者;有因肝不藏血者;有因脾不统血者;有因热在下焦,迫血妄行者;有因元气大虚,不能敛其血者;又有瘀血内阻,新血不归经而下者”。故其治法有清热凉血,补气摄血,活血化瘀等不同。不可执一法以统治崩漏。兹参考前人经验,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归纳治崩漏八法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崩漏发病 ,原因多端 ,病变非一脏一腑 ,常是因果互干 ,气血同病 ,多脏受累。尤其是肝、脾、肾之脏 ,肝不藏血 ,脾不统血 ,肾虚失司 ,出血日久 ,下血愈多 ,气血愈虚 ,气虚下陷 ,固摄无权 ,则下血愈多。崩漏论治应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谨守病机参合临床见证 ,采取塞流、澄源、复旧大法辨证施治。崩漏之际 ,当塞流固本 ,漏下不止 ,当理血固本 ,血出稍缓宜澄源固本 ,复旧调经 ,同时又须结合临床现证 ,虚者补之 ,瘀者化之 ,热者寒之 ,寒者温之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 ,在治法上又各有侧重。如青春期肾气未充 ,天癸始至 ,冲任初能精气未裕 ,治疗上宜重在补肾气 ,调冲任。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关联性:脾主运化有赖以脾气的推动;主升清有赖于脾气的升发;主统血有赖于脾气的固摄,并指出运化是升清的前提、升清是统血的基础、统血是升清运化的结局。2)主统血理论具有独立性:脾统血生理功能可用"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常态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描述;与之对应的"脾不统血"病理特性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应当描述为:"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基础上,并见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3)脾主统血理论具有拓展性:狭义的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广义的脾统血应当包括生血、行血、止血、裹血四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过程。拓展的脾统血理论认为,生血为统血之本,行血为统血之道,裹血为统血之枢,止血为统血之果。  相似文献   

14.
王淑萍 《陕西中医》2002,23(11):1041-1043
对妇女崩漏的中医治疗 ,祖国历代医学家都尤为重视。明代方广在《丹溪心法附余》中首先提出治疗崩漏的三大治则 ,即“初用止血以塞其流 ,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 ,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至今对临床治疗崩漏有指导意义 ,仍是一般用药之基本原则。对此 ,我谈几点临床体会。   1 塞流是关键 治疗崩漏 ,关键在于止血 ,即所谓“塞流”。叶桂曾经说过 :“留得一分自家的血 ,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由此可见止血的重要。在临床运用上 ,须分辨寒热虚实。寒者温之 ,热者凉之 ,虚者补之 ,瘀者消之 ,辨证施治 ,方可见显效。血寒者常用温热药炒炭 ,如炮…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古今医家多从虚、热、瘀论治。孙一奎在崩漏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上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崩漏病因病机虽复杂多变但不离脾胃虚损,如脾胃气虚不能固摄,脾胃虚损血不能生,气血亏虚阴阳不和,冲任虚损血行外溢。认为崩漏虽病因复杂然久则多虚,反对治疗血证过用寒凉,治疗强调从中焦之脾土出发补土培中、益气固脾、健脾生血,治疗亦每多验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属妇科疑难重证。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调 ,脾失统血而成 ,故在治法上应调理冲任、统血归源。治疗先用针刺塞流救急 ,主穴为隐白、血海 ,随经刺平补平泻手法 ;病重者与养血补血药联用 ,主药是益母草、当归、白芍、甘草、木香 ,效果快且稳定。兹举例。例 1 .王某 ,女 ,36岁 ,1 990年 4月 1 5日诊。主诉 :经血淋漓不断 4月余 ,中西药治疗不效 ,后行刮宫止血 ,但第 2周期又淋漓不断。主症 :面色白、眼睑口唇淡白、头晕乏力、食少、舌淡尖红、脉细无力。辨证 :冲任失调 ,脾不统血。治法 :调理冲任 …  相似文献   

17.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玲  孙书华  王国强 《河北中医》2001,23(5):361-362
仙鹤草始载《图经本草》 ,原名龙芽草 ,性味苦涩、微温 ,入心、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补虚。仙鹤草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 ,疗效确切 ,略述如下。1 仙鹤草治疗各种出血证据药理研究[1] ,仙鹤草所含仙鹤草素、维生素B及鞣质 ,有增加血小板及加快凝血的作用。经临床验证 ,凡遇有出血患者 ,用之确有止血之效。但应注意本品药性收敛固涩 ,单味药宜慎用 ,以防血止留瘀 ,临证时应先辨明病性之寒热虚实 ,伍以它药使用 :①治疗崩漏出血 ,属血热妄行者常配伍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 ;属脾不统血者 ,以仙鹤草 60g ,加用党参、白术、黄芪等药 ;属…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之一,其功在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诸证。本文报道本方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概况。一、治疗子宫脱垂孙氏报道用本方治疗子宫脱垂14例,阳虚、气虚甚者重用党参、黄芪;阴虚血虚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白芍、阿胶;脾虚者倍白术、加山药;腰痛尿频加续断、杜仲、益智仁。最多的服药18副,最少服药9副,均收到显著疗效。二、治疗崩漏、月经不调黄氏介绍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祁艾、炒白芍、熟地,佐止血药五昧子、乌梅炭、茜草炭治疗气虚型崩漏,疗效甚佳。三、治疗带下有报道用本方加前仁、海蛸、山药、菟丝子、鹿角霜治疗脾虚带下1例,服药3剂,白带显著减少,循法再剂而愈。  相似文献   

19.
健脾益气法对血凝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脾有统血的功能,当此功能失调时,则会发生出血性疾患,应用健脾益气之剂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为什么脾能统血?补脾又如何能止血?为此,我们对脾不统血型出血患者的血凝状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告于下。诊断指标主症:1.月经量多,质较清稀色淡或晦暗,淋漓不止;2.食欲减退;3.乏力、倦怠嗜卧;4.舌质淡或胖嫩舌边有齿痕;5.脉沉无力或沉细。次症:1.口淡不渴;2.面色萎黄;3.轻度浮肿;4.唇淡无华。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光明中医》2016,(18):2674-2676
目的总结益气摄血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兼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血瘀型崩漏患者200例,口服本溪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益气摄血汤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00例中治愈17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益气摄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兼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好,不良作用小,值得妇科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