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治疗组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通心络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高剂量(2.24g.kg-1.d-1)、低剂量(1.12g.kg-1.d-1)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后3h、24h、72h、7d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心络的作用。结果(1)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表达变化: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h缺血区BDNF mRNA表达略有上升,而24h表达下降,72h后又开始上升,至缺血后7d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脑组织缺血区,BDNF主要在小神经元阳性表达,表达趋势与mRNA基本吻合。(2)通心络对缺血区BDNF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高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7d均有显著提高(P<0.01,P<0.05);通心络低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有明显升高(P<0.01,P<0.05);在缺血后7d,高剂组BD-NF mRNA的表达与低剂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缺血后各时间点,通心络各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缺血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BDNF高表达;通心络可增强和延长缺血区BDNF高表达,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药耐药蛋白(Mrp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缺血再灌注后1、3、7d组(n=6).应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抗Mrp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rp1的表达变化.结果 Mrp1在正常脑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注后1d、3 d、7d组中,缺血再灌注区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可见Mrp1表达升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3d组达高峰(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细胞受损时的自我保护反应,但同时也可能与临床耐药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周与5周组、缺血2周与5周模型组、电针2周与5周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2周和5周后缺血区皮层BDNF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相应区域仅见少量BDNF阳性细胞,且强度较弱;脑缺血2周及5周组大鼠缺血区BDNF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假手术组增多(P<0.01),但脑缺血2周组与5周组大鼠缺血区脑片比较,BDNF阳性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2周组与5周组脑片中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BDNF在缺血区周围皮层的表达,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能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62-164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脑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于30min MCAO及100min MCAO后再灌注4h、8h、24h后取大鼠脑组织进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脑皮层内BDNF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并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30min MCAO组再灌注4h、8h、24h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脑皮层BDNF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100min MCAO再灌注4h、8h、24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脑皮层BDNF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组织缺血可导致缺血神经元BDNF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 2,CRMP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丢失及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质粒对照组(MCAO+ GFP)、脑缺血+CRMP2真核表达质粒组(MCAO+ CRMP2).将质粒注射人各组大鼠脑内,ld后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术后5~7d腹腔注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inyl deoxidization uracil nucleoside-2’,Edu),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MAP2、GFAP、Edu标记细胞的阳性率及Nestin/Edu双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RMP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2B,NMDAR2B)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RMP2的表达及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与sham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损伤使MAP2表达降低(P<O.05),GFAP表达增高(P<0.05),同时促进了Edu标记阳性细胞[(62.00±7.65)、(62.60±7.06)]及Nestin/Edu标记阳性细胞[(31.60 ±5.50)、(31.60 ±5.40)]的表达(P<0.05).而CRMP2真核质粒干预之后降低了GFAP的表达(P<0.05),且升高了MAP2的表达(P<0.05),还进一步促进了Edu标记阳性细胞(100.20 ±11.52)及Nestin/Edu标记阳性细胞(57.20±4.80)的表达(P<0.05).与sham组相比,MCAO及MCAO+ GFP组BDNF及NMDAR2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经CRMP2真核质粒干预后,BDNF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NMDAR2B的表达被部分削弱(P<0.05).CRMP2真核质粒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及MCAO+GFP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CRMP2减少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丢失;促进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其对BDNF及NMDAR2B的调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移植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宿主脑缺血区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pcDNA 3.1-BDNF转染到大鼠MSCs中,并检测其表达情况。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PBS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每组均8只。将PBS悬液、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MSCs悬液、BrdU标记的转基因MSCs悬液分别移植到PBS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大鼠的纹状体缺血区半暗带,对照组不移植。移植后1~30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NSS)并相互比较。移植后30 d,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区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w,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区移植转基因MSCs 24 h后,检测到BDNF的表达。移植后1 d各组NSS评分无显著差异,移植后7、14、21、30 d均显示转基因MSCs移植组低于其他组。移植后30 d, 转基因MSCs组BDNF阳性细胞数较MSCs组明显增多;NSE、GFAP阳性细胞数较其他组显著增多。结论: 大鼠脑缺血区移植转基因MSCs后表达基因产物,同时其表达的NSE、GFAP蛋白增加,对宿主的神经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转染BDNF基因的MSCs移植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珍霞  高峰 《浙江医学》2005,27(4):256-258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及其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后3、7、30d损伤侧皮层星型胶质细胞GFAP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3d,手术组GFAP 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后7d,GFAP mRNA和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1);再灌注后30d,GFAPmRNA恢复到正常水平,梗死灶边缘胶质疤痕形成.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可引起其皮层损伤侧星形胶质细胞持续分化、增殖,但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早期作出的抗损伤反应及修复机制与损伤后期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三七三醇皂苷对MCAO大鼠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对脑缺血大鼠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揭示PTS对脑缺血受损神经元的重塑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EZ Longa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根据清醒后所得Longa评分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三七三醇皂苷组(三七舒通胶囊)和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分别于给药后3、7、28 d随机取大鼠6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DNF和TrkB的表达,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脑组织BDNF和TrkB表达变化均有增高,并随时间的迁延呈下降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三七三醇皂苷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皮质中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三七三醇皂苷能上调脑缺血后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上调BDNF和TrkB表达对脑缺血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元的重塑,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分布以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 :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内注入Ⅶ型胶原酶 0 .4U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出血后 2h ,6h ,12h ,1d ,4d ,7d ,6个时间点BDNF的表达变化 ,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脑出血后 2h ,BDNF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小胶质细胞 ,6h表达开始增高 ,12h后达高峰 ,以后逐渐降低 ,到第 7天模型组和脑溢安组仍有表达 ,其中在 12h ,1d ,4d ,3个时间点上 ,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剂 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ic methyl ester, L-NAME)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深层机制。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MCAO再灌注0 h(MCAO 0 h)组;MCAO再灌注6 h(MCAO 6 h)组;MCAO再灌注12 h(MCAO 12 h)组;MCAO再灌注24 h(MCAO 24 h)组;MCAO再灌注72 h(MCAO 72 h)组以及MCAO 24 h+L-NAME 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L-NAME,剂量为1 mg/kg)。每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 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将NO所致的组织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分别与BDNF和NGF共定位。结果 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0、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几乎未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可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细胞数较再灌注12 h组进一步增多(P<0.05)。至再灌注72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染细胞数较再灌注24 h组减少(P<0.05)。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3-NT分别与NGF和BDNF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半暗带区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Sham组大鼠未见 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表达上调,最初的上调出现在再灌注12 h左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GF和BDNF表达进一步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在再灌注72 h下降。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减少3-NT形成,进而引起NGF和BDNF表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促进NGF和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黄丹化瘀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7.20 g/(kg·d)]、中剂量组[14.40 g/(kg·d)]、大剂量组[28.80 g/(kg·d)]。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的24 h将大鼠处死。进行神经行为评分(Zea Longa评分法),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BDNF、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检测,观察各组BDNF、VEGF、VEGFR-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大剂量组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丹化瘀饮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模型大鼠,能通过上调VEGF、BDNF、VEGFR-1蛋白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real tim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NF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提取脑缺血组织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BDNF mRNA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重组到质粒上并测序,建立real time RT-PCR检测BDNF mRNA表达水平方法.结果重组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目的片段已插入到载体内,得到real time RT-PCR动力学曲线.结论成功建立real time RT-PCR检测BDNF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NOS和BDNF在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OS和BDNF在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于成模后1月末以NADPH—d酶组化法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NOS及BDNF的表达均较正常组下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呈退行性变化,这种变化跟糖尿病脑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恢复期缺血半暗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1w、2w、3w,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BDNF和bF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BDNF和bFGF弱阳性表达;再灌注各时间点,模型组BDNF和bFGF表达的平均吸收光密(OD值)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3w时bFGF除外);在多个时间点益气活血方组、补肾生髓方组BDNF和bFGF表达的OD值均较模型组升高;两中药复方组间比较,在1w、2w,BDNF表达的OD值益气活血方组高于补肾生髓方组;第3w,补肾生髓方组高于益气活血方组,各时间点bFGF表达的OD值,两中药复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方、补肾生髓方能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BDNF和bFGF的表达,抗脑缺血后损伤,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卒中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氧化应激及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的干预作用,探讨跑台运动影响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卒中组(MCAO)、卒中抑郁组(PSD)及PSD运动组(PSD+E)。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随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 4周制备PSD大鼠模型,同时PSD+E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运动及CUMS结束后,蔗糖水偏好实验(SPT)及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量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PSD大鼠FST中大鼠不动时间延长,SPT中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减少;海马SOD及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增加,海马CA1区BDNF数目显著减少。跑台运动干预后与PSD组大鼠比较,PSD+E组大鼠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增多;大鼠海马SOD及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海马CA1区BDNF个数显著增多。结论跑台运动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此运动增强PSD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及海马CA1区BDNF表达,从而对PSD大鼠起到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