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对照组发生率为1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调查我科2002~2005年收治的脑血管病人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1例病人的发病原因,采取预见性护理及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创伤、血液高凝、不合理用药、术后护理措施不到位等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97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瘫痪肢体肌力水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4例发生DVT的早期症状,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瘫痪肢体的肌力水平是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对于早期发生的血栓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术后2~5 d,住院治疗10~15 d后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在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实施前(2015年10~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月~3月)收治于本院具备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因素的产妇各5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实验组接受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干预,对两组观察对象干预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入选产妇干预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及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对专项血栓预防性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对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实施干预,降低了该类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减轻了相关症状,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638例孕妇进行孕期、术后护理干预。结果:638例产妇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7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的临床经验和实际,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对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后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均无血栓形成表现.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急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并发症发展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急诊综合性护理中积极配合溶栓手术,科学注射、使用溶栓和抗凝剂,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稳定病情避免继发血栓,减少皮下血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疗效及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护理干预预防长期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长期置管的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44例.通过常规护理对常规组予以护理,通过护理干预对干预组予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8例患者采取手术取栓后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术,术后经留置导管内滴入溶栓药物,全身应用抗凝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平均置管5 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120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反流,5例腘静脉狭窄50%,10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3例胫后静脉部分再通。随访:136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手术取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5年10月共21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随访1~5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形成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庞海涛  田敏 《全科护理》2016,(11):1086-1088
[目的]探讨和分析脊髓损伤治疗专家及护理专家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理解和认知,确定评价病人对下肢血栓认知的基本要素。[方法]以质性研究的方法为指导,对10名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并收集资料。[结果]共提炼出4个基本内容,包括下肢静脉血栓的概念及机制、对下肢静脉血栓危害性认识、脊髓损伤病人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脊髓损伤病人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运动、饮食、治疗)。[结论]构建了脊髓损伤病人对下肢血栓认知的基本框架,为以后开展量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脊柱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解决患者疼痛、瘫痪、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实践过程.结果 77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压疮,2例发生下肢肿胀,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循证是临床护理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有8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腹腔镜手术,在围术期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局部观察护理、预防性抗凝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预防护理。86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饮食护理、局部观察、预防性抗凝、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对患者后期回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腹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109例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及术后健康状况等.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