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赛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水样采集器采集赛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赛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3株(35.0%)、变形杆菌属细菌25株(20.3%)、克雷伯菌属细菌24株(19.50%)、肠杆菌属细菌14株(11.4%)、枸橼酸杆菌属细菌9株(7.3%)和成团泛菌8株(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3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0.7%~10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氨曲南的敏感率为60.5%~88.90k,,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为4.2%~44.0%.结论:赛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多,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此项调查对于该水域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晋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采样器采集晋江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用常规方法和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从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4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7株(32.6%)、肠杆菌属细菌31株(21.5%)、奇异变形杆菌29株(20.1%)、克雷伯菌属细菌23株(16.0%)、沙雷菌属细菌8株(5.6%)、成团泛菌4株(2.8%)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2株(1.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2%~9.7%,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7.4%~38.7%,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51.6%~95.7%。结论:晋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开展江水细菌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对于防治江水细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株播散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013-2017年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针对性的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8 466株的科室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2013-2017年临床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8 466株,以大肠埃希菌4 106株占48.50%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 129株占36.96%,第三位为阴沟肠杆菌723株占8.54%;标本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2.24%,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1.73%;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为5.15%,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25.83%;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5.53%,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95%。结论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布在插管频次较高的科室,且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在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根据其耐药表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同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福建九龙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用采样器采集九龙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用常规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从九龙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5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8株(31.6%)、肠杆菌属细菌49株(32.2%)、克雷伯菌属细菌21株(13.8%)、变形杆菌属细菌19株(12.5%)、粘质沙雷菌8株(5.3%)、成团泛菌5株(3.3%)和异型枸橼酸杆菌2株(1.3%).对其中13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4.1%~28.6%,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1.3%~95.2%.结论 九龙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进行江水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防治江水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26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自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32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内科、儿科、NICU及ICU,分别占16.9%、11.4%、9.5%及7.4%;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55.5%、24.8%、4.6%及3.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3%、43.2%;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仅为0~6.2%,其次为阿米卡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7%~7.2%、5.5%~2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易发生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且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病原菌常呈现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肠杆菌科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监测细菌的耐药性有利于临床经验性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现将我院2002~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2年临床分离菌株经生化反应、VITEK-2鉴定卡或VITEK MS系统鉴定至种,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细菌分布和耐药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1 300株,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46.3%、25.1%、5.4%、4.1%、3.6%、1.7%;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甚至是多耐药。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医疗单位应当重视耐药监测与医院感染工作,以控制耐药菌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ESB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26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作体外耐药监测。结果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居首位,大肠埃希菌次之;5年中,3种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由2000年16.5%上升到2004年32.4%,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临床共分离455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4株占49.2%,其次为克雷伯菌属87株占19.1%;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6%、54.0%.结论 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住院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肠杆菌科细菌1 764株,以2012年CLSI纸片扩散法为判断标准,采用WHONET 5.5软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1764株,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 043株占59.13%、肺炎克雷伯菌396株占22.4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最高(>90.00%),但是存在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株,除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结论碳青霉烯类依然是医院对肠杆菌抗菌活性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方法:研究以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间进入沭阳仁慈医院的患者作对象,均接受检查,并选取89例进行分析,提取其非痰标本后,予以分离出肠杆菌,并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89例入选患者中共分离出89株肠杆菌,有57株(64.04%)大肠埃希菌,其占有比明显比其他菌属高,(P<0.05).此外,各类型非痰标本都对氨苄西林都表现出高耐药率.结论:各类型非痰标本组织中都能分离出来肠杆菌科细菌,且对于各类型抗菌药物都可能会表现出高耐药性特征,因此在治疗中,需合理把握用药程序,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对细菌耐药性充分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药敏变化,比较ICU与非ICU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9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产肠杆菌科细菌1 661株,其中ICU 259株与非ICU1 402株进行比较分析,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非ICU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氨曲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67.4%,49.03%、32.67%,49.03%、41.08%,35.52%、23.75%,54.44%、34.74%,ICU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远较非ICU严重,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要根据当地细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与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动态趋势,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437株病原菌,应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90株,占48.83%,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0~8.65%,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70.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2009、2011年各年的耐药率均>90.00%.结论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己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己成为院内外感染的重要病原菌。ESBLs主要是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尤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代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年3月-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按照美国NCCLS规定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38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54株,肺炎克雷伯菌143株,阴沟肠杆菌3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占10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占1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89.0%、76.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仅为2.6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 结论 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呈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加强医院病原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尤为重要,目前,亚胺培南仍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创面与中段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临床创面分泌物与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448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对比分析,病原菌鉴定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统计应用SPSS19.0软件。结果创面264株与中段尿标本中184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77%、11.41%、9.40%、0.47%、0.28%;中段尿标本耐药率明显高于创口分泌物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道感染的中段尿标本中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创面感染,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防止耐药性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创面标本肠杆菌科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2-2016年医院各科患者伤口标本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 757株,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并测定MIC,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WHONET5.6和SPSS2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患者创面标本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58.61%、21.48%和7.25%;其对头孢唑林、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下降趋势(P<0.05);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及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创伤患者创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快速上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仍现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复性率法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的DNA同源性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赵卓,郭军巧,孙丽华沈阳市皇姑区卫生防疫站,朴文芝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菌的遗传同源性,是现代细菌分类和鉴定工作中的一项可靠指标。然而,目前所用的滤膜杂交方法需要同位素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5年度西京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西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统计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4 166株,肠杆菌科细菌1 554株,分离率为37.30%,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产气肠杆菌位列肠杆菌科细菌的前5位。78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81株,产酶率为73.82%;3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182株,产酶率为49.5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3.14%、78.48%。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81株,分离率为5.2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1株,阴沟肠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13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42株),消化内科(9株),神经内科(8株)。1.02%(8/787)的大肠埃希菌、3.27%(12/367)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所占比例较高,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去年有所上升,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