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79-228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组织灌注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感染性休克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参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及集束化治疗的西医方案;治疗组22例,在相同西医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记录两组用药后24 h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方面的指标以及住院3周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尿量、氧输送值、24 h乳酸清除率以及CI均明显升高,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3周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3-955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 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7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6 h EGDT方案+24 h集束化治疗,参附组按EGDT方案第1次液体复苏后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比较参附组和对照组用药后24h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及两组ICU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 参附组24 h ScvO2、尿量高于对照组,血Lac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D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02ER%、VO2及治疗24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相近(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24h组织灌注水平和氧输送水平,对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ubijing injection)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氧利用率(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O2U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h、4h、6h、12h行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Lac),计算氧利用率(O2UC),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Scv02、乳酸、氧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组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用药后6h、12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治疗组用药后2h、6h、12h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24 h后血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合度(ScvO_2)、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入组当日及48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入组后6 h、12 h、24 h、48 h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以及患者ICU平均住院日、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Lac、ScvO_2、尿量、24 h乳酸清除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 h、12 h多巴酚丁胺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24 h集束化治疗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水平,但对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28 d病死率预后影响改善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附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各30例,标准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参附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早期容量复苏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O监测仪观察患者6 h和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I,SVV,SVRI,GEDI,ELWI,MAP),并监测患者第0、6、24小时的血气指标(Lac,BE,DO_2,VO_2,ScvO_2)。结果治疗后参附治疗组患者6 h的C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4 h的CI、SV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升高(P0.05),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GEDI、E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容量复苏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平  刘八一  傅进艺 《陕西中医》2012,(10):1337-133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乳酸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和乌司他丁。结果:治疗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优。结论:本方案较单纯常规的西医治疗更能改善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从而更好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参附组将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28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治疗6h后,参附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HR、MAP、Sp02、Lac、cI和CYP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仅在改善MAP和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HR、MAP、Sp02、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附组在CI、CVP和SVV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MA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集柬化治疗过程中有贡献,可以帮助提升血压.改善外周血管阻力和组织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使用参附注射液对阳气虚弱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治前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符合阳气虚弱的感染性休克的22例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后使用参附注射液并应用Swan-Ganz技术监测观察其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肺动脉嵌入压力(Pulmonary Embedded Pressure,PAWP)、肺循环阻力(Pulmonary Circulation Resistance,PV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血乳酸(Lactic Acid,Lac);心率(Heart Rate,HR),外周血压(Peripheral Blood Pressure,MAP),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肤温(skin temperature,T)等的变化。结果:静滴参附注射液后Lac明显下降,SPO_2显著上升,SvO_2上升;SV显著增加,MAP、CVP回升,HR、PVR、SVR、T下降,CO开始回落;但PAP、PAWP仍高,尿量未见增加,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阳气虚弱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静滴参附注射液后可以显著改善组织缺氧,有效改善及稳定循环,有一定的改善炎症作用,但在改善肺循环及肾功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观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有关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临床疗效的RCT文献,检索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对纳入研究的测量指标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在24 h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28 d死亡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漏斗图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早期脓毒症休克治疗中对早期改善氧合、组织灌注、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感染性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50 mL静注,后予10 mL/h维持泵入。结果:治疗24 h后,在改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尿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在改善休克症状、加强脏器功能保护上,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持久或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7,(11)
目的研究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血浆多糖包被组分的变化,以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参附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参附组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静滴,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0、6、24 h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每搏输出指数(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作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各时间点乳酸(lactate,Lac),于0、24 h抽血检测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于24 h统计液体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参附组6 h的CVP、GEDVI、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SVRI、EVLWI无差异;24 h参附组EVLWI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无差异;24 h参附组的Syndeca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参附组液体正平衡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早期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潴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内皮多糖包被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智恩  卢萍  姚娟  杨梁 《新中医》2022,54(19):116-1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电针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2组均予以脓毒症休克现代医学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 h、12 h、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乳酸清除率及尿量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的变化,观察2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早期目标指导性复苏治疗(EGDT)达标时间、重症医学(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尿量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2组各时间点乳酸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的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尿量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乳酸指标值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6):168-169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参附注射液组36例,多巴胺组36例。参附注射液组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每天两次静滴,每次100ml;多巴胺组在西药常规治疗上加入多巴胺液持续泵入(520ug/kg.min)维持血压。观察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变化、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MAP、r MAP变化、CVP、乳酸、心指数、白细胞总数、有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h后,参附组与多巴胺组比较两组的心率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感染性休克有肯定的疗效,可以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增加有效率及降低血乳酸、死亡率,心率升高等副作用较多巴胺注射液组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8例予以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5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100 mL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全身氧代谢水平、血清学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4.14%低于研究组的有效率89.6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BP、DBP、MAP、CVP升高,HR降低,治疗后Lac、O2ER%降低,尿量、ScvO_2、DO_2、VO_2升高,治疗后TNF-α、PCT、IL-1、IL-6和IL-10降低,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BP、DBP、MAP、CVP、尿量、ScvO_2、DO_2、VO_2、免疫功能指标较高,治疗后HR、Lac、O_2ER%、TNF-α、PCT、IL-1、IL-6和IL-10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脓毒症休克疗效确切,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用药5 d。对比分析两组用药5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和48 h血乳酸浓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玲文  徐亮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0-174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改善。方法 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参附注射液和多巴胺,B组仅使用多巴胺。观察两组早期目标治疗前、治疗后1~6 h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乳酸水平。结果 A组在早期目标治疗后1 h,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和尿量即显著改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6 h集束化治疗后,血乳酸水平的下降优于B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和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能缩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增加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注射液100 m L连续静脉泵入,2次/d,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24 h、48 h后治疗组CI、SVRI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 h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时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2组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予CR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 O2/Fi O2)、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汗出、肢厥及紫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IL-10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a O2/Fi O2较对照组高,Lac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采用CRRT、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T细胞亚群,促进症状及肾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病例资料,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8例。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初始、6 h、12 h、24 h的血乳酸值,动态观察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记录复苏治疗6 h后的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血乳酸值在EGDT液体复苏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6 h、12 h、24 h后血乳酸值较治疗初始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血乳酸值整体仍呈较高水平表达,且在治疗12 h、24h后有回升提高的趋势;存活组血乳酸值在液体复苏治疗后6 h、12 h、24 h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在上述时点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和组织缺氧休克程度紧密相关,早期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疗效,为改善临床液体复苏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