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显示,中成药越鞠丸具有独特的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最近,在越鞠丸快速改善帕金森症伴随抑郁上有若干新的发现。从配伍角度,研究揭示栀子-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关于越鞠丸常规剂量下的抗抑郁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仍然受到关注。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其单独或联合使用西药改善抑郁症及相关中医证候的药效。新的研究发现特定剂量条件下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有效性,对气郁体质的抑郁症患者改善作用也首次得到临床研究证据支持。进一步深入探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科学基础与临床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梦迪  刘黎明  苏攀  许二平 《中草药》2024,55(7):2442-2451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确切的发病机制暂无定论。中医理论认为“郁证”的“气郁化火”证型与炎症关系密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炎症调控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从神经炎症的角度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广阔前景。丹栀逍遥散可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治疗抑郁症,且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显示出诸多优势。目前关于丹栀逍遥散基于炎症通路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机制探讨较少,因此基于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结合中医“郁证”理论,从丹栀逍遥散及方中药对和核心抗炎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栀逍遥散及其类方抗抑郁功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验越鞠丸的抗抑郁作用以及起效时间的快速性,研究越鞠丸对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的特点。方法 本试验收集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2组,越鞠丸组患者使用中药越鞠丸及艾司西酞普兰安慰剂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及越鞠丸安慰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8天。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在治疗前及服药后第7、14、28天进行抗抑郁疗效评定。使用《郁证中医辨证分型量表》将患者的证候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得出5种证候因子分。结果 HAMD-24评分显示,越鞠丸组与艾司西酞普兰组服药后第7天起,与服药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持续至第28天。服药28天后,越鞠丸组,肝气郁结因子分、气结痰阻因子分、气郁化火因子分显著下降(P <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肝气郁结因子分、脾肾阳虚因子分、气郁化火因子分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越鞠丸具有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的抗抑郁的疗效。一方面,越鞠丸显著改善患者肝气郁结证、气结痰阻证、气郁化火证作用,符合中医理论预期。另一方面,越鞠丸对虚证特征明显患者的抑郁症治疗也有效,提示其具有广泛的治疗抑郁症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越鞠丸出自金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为治疗郁证代表方。本文分析了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对越鞠丸这一古方在治疗抑郁症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机理分别作一浅探,目的是更好的运用它为临床服务。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多可能,同时对经方越鞠丸在抑郁症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志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炎症、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等有关。临床应用西药治疗抑郁症,存在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有效率不高,停药后反弹等问题;中医治疗抑郁症具有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认为抑郁症主要症候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肺两虚、痰气郁结、肝肾不足等。半夏厚朴汤是载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有治疗痰气郁结型郁证的功效。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半夏厚朴汤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均提示,半夏厚朴汤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半夏厚朴汤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抗抑郁的疗效显著,且优势凸显;实验研究表明,半夏厚朴汤及其有效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干预炎症反应、影响神经递质、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减少氧化应激等有关。故对半夏厚朴汤临床治疗的几种抑郁症类型以及半夏厚朴汤相关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香附及其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香附的临床功效和抑郁症的疾病特点,表明香附具有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理论基础。以香附为主药的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临床抗抑郁疗效肯定,作用途径包括单胺类递质系统、神经元损伤和凋亡、HPA轴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多方面。香附及其复方的抗抑郁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提高抑郁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辨治归属中医郁证范畴,现汲取金元四家对郁证的理论阐述和治法经验,探讨四家学术思想对现代抑郁症辨治的指导作用。金元四家,刘完素重火热致郁,治以平抑心火;张从正主七情致郁,善用以情胜情;李东垣倡脾胃不和致郁,擅调中益气解郁;朱丹溪认为气血不调致郁,创调畅气机之越鞠丸。四家学说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为现代抑郁症辨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归属为中医“郁证”范畴,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涉及其中。目前临床上的抗抑郁药物如三、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起效缓慢,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显著,且临床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对此类药物无反应性。如何有效提升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医学界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中医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独特优势。作为中药清热药的一种,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除烦之功效,对“郁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献研究发现栀子活性成分如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苷,栀子药对如栀子-川芎、栀子-刺五加、栀子-枸杞子,含栀子的中药复方如栀子豉汤、越鞠丸、栀子厚朴汤、丹栀逍遥散、解郁安神颗粒等抗抑郁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5-HT及多巴胺(DA)神经递质、增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增强海马神经发生、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对栀子活性成分、栀子药对及含栀子的中药复方等抗抑郁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总结,为进一步推广栀子及其方剂配伍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生活规律的改变,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疗法,但是西药抗抑郁剂副作用较大,使用顺应性较差,所以许多医家开始关注中医药的抗抑郁疗效,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笔者应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方剂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概括总结,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畅达 《山西中医》2012,28(8):1-4
郁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郁"在中医文献中不但是一个病证概念,更重要地是一个病机概念;中医的郁证既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有相类之处,但中医郁证的内涵要更为宽泛;七情所伤虽是郁证发病重要因素,但脏腑虚弱才是郁证的发病基础;郁证的诊断虽不困难,但临床治疗却困难不少,移情易性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甄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20年中医关于抑郁症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发现,一些学者将西医的抑郁症等同于中医的"郁证",这就形成了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和学术发展.通过对"郁"字涵义的考证以及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和症状类似的描述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①西医的抑郁症不等同于中医的"郁证";②中医所说的"郁"有2种,第1种"郁"指病理产物的壅滞、闭塞和蕴结;第2种"郁"则指情志之郁.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后抑郁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以脆性糖尿病患者尤甚,属中医"郁证"范畴,但与一般"郁证"不同,其发病是建立在"消渴"的基础之上。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从"郁证"角度出发,以"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进行治疗,易忽略"消渴病"作为基础疾病对其发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基于"消渴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阳气不足为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发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并以温阳、通阳、补阳为治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率的精神疾患。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为特征。中医学并无抑郁症的病名,类似描述多见于“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病证中,现代中医内科一并将其纳入“郁证”范畴,故抑郁症类似中医郁证。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西药的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使其抗抑郁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立足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策  胡霞敏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347-135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中医中属于“郁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有效率低、成瘾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等特点,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整体辨证等作用特点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基于近5年发表的中药抗抑郁相关文献,对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抗抑郁的中药进行整理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机制思路,以期为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以及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对于本病的辨证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抑郁症辨证分型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辨证分型标准、临床治疗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详尽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特点、变化规律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对于抑郁症辨证分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旨在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研究规范化,为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病变的脏腑涉及心肝脾肾,鲜有从肺论治者。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润肺解郁法、宣肺解郁法、清肺解郁法、温肺解郁法、升陷解郁法等治疗郁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志国  律东 《四川中医》2008,26(5):54-55
目的:观察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越鞠丸、腹针及抗抑郁西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甩单纯抗抑郁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评分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情绪、睡眠及焦虑改善上与治疗前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目前主要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但由于抗抑郁西药存在不良反应与患者个体化差异的综合影响导致疗效欠佳。抑郁症属中医的“郁证”,其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中医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灵活,但有效成分性质性能模糊、机制作用不清。为阐明柴胡疏肝散药效基础、抗抑郁机制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柴胡疏肝散药效物质基础、抗抑郁的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进展。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治疗原发性抑郁、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汇总了柴胡疏肝散的32种主要成分,其中芍药苷内酯、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柴胡皂苷A、甘草次酸、桔皮素、橙皮内酯水合物、川陈皮素、甘草酸是柴胡疏肝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复杂,包括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相关通路、氧化应激等。该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的药效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与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朱丹溪对郁证六郁理论的提出和以名方越鞠丸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以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郁证的阐述和发挥,来认识和探讨中医对郁证的解郁之法。对都证的临床认识、分类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