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痹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为胸痹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心内科确诊为胸痹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胸痹各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不同证型在阻滞支数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阻塞程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3)。3支阻塞比例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血瘀组;冠脉造影阳性者中,比例最高者亦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痰瘀组。结论:痰瘀互结证为胸痹最危险证型,其次为气虚血瘀和气虚痰瘀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超声特点。方法:通过对2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部位、性质,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超声表现。结果:2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气虚痰瘀互结证69例(31. 94%)、阴虚痰瘀互结证65例(30. 09%)、阳虚痰瘀互结证37例(17. 13%)、气滞痰瘀互结证24例(11. 11%)、血虚痰瘀互结证21例(9. 72%)。气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50. 72%)多见,其次为2级(40. 58%);阴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60. 00%)多见,其次为4级(24. 62%),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 0. 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斑块发病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气虚痰瘀互结证软斑出现频率最高(57. 97%),其次为阳虚痰瘀互结证(56. 75%),与气滞痰瘀互结组、血虚痰瘀互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气滞痰瘀互结证硬斑出现频率最高(41. 67%),与气虚痰瘀互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气虚痰瘀互结证和阴虚痰瘀互结证为主,气虚痰瘀互结证和阴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多见;气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软斑的出现频率较高,气滞痰瘀互结证硬斑的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总结王保和教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经验,指出痰瘀互结证是胸痹的常见证型,其形成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脾气虚、寒凝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辅以益气活血、通阳散寒、滋补肝肾、行气解郁、辛温散寒等法,基本方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或丹参饮加减,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平  张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87-1489,149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收集51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统计证候分布特点,总结辨证分型规律,初步探讨证候分型与疾病的关系。结果AD主要分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三型,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油腻饮食者比例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患者DeBakeyⅢ型占100%,高于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例达88.33%;阳虚痰瘀组CRP明显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BNP高于气虚痰瘀组和痰瘀互结组。结论AD属中医痛证范畴,痰瘀互阻是病变的核心;如出现阳气不足,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89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患者中,以气滞心胸证为主,其次为气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痰浊闭阻;而虚实夹杂证多见于单支、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者中,以气虚兼痰、兼瘀或痰瘀互结者为多.结论: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12
中医证候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及理、法、方、药防治疾病的依据。文章针对目前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辨证以"痰"加"瘀"的组合方式的不足,基于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其证候分布的新特征、国医大师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学术思想、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新认识、痰瘀同治已成为防治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大法之一、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文献系统评价,提出痰瘀互结证应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的基本证候之一,将有利于系统总结和丰富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创新成果,对提高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阴两虚挟痰瘀、气阴两虚挟瘀、阳虚挟痰瘀、气虚挟痰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挟痰瘀7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气阴两虚夹瘀>心肾阴虚夹痰瘀>气虚血瘀>阳虚夹痰瘀>气虚挟痰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居多,气虚血瘀夹瘀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居多.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痰瘀互结证型的提出源自《黄帝内经》中关于津血同病的研究。古代、现代中医各家对痰瘀互结证的研究众多,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痰、瘀两者彼此既是相互独立的证候要素和病理产物,又是疾病在病证转变和病情转归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尤其在心病的诊治过程中,往往痰瘀互结贯穿疾病的全程。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理论着手探析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从古籍文献源流发现,痰瘀互结为胸痹的关键致病因素,现今更多研究重视胸痹痰瘀互结证之辨证论治。不稳定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西医学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机制关系密切。临证应基于痰瘀互结辨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灵活应用祛痰、活血中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20年来甲状腺癌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甲状腺癌的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集近20年已发表的与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的患者中实证居多,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中虚证居多;对应的病机,甲状腺癌患者以血瘀、痰最为多见,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甲状腺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痰瘀互结证,甲状腺癌术后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结论:甲状腺癌患者以实证为主,病因以血瘀、痰最为多见,证型多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以虚证为主,病因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证型多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11.
痰瘀互结证为心系疾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行气化痰,用以治疗胸痹痰浊较盛者。笔者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治疗心动过缓、腹主动脉瘤痰瘀互结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我国古代医籍中早有相关文献记载并论述。贾树培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心气虚、心阳虚是本,痰瘀互结为标,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津液输布失常,终致痰瘀互阻而为胸痹;另,脾胃损伤,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心失所养亦能导致胸痹的发生。痰、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故临床以痰瘀互结为辨证要点。贾树培教授以痰瘀同治为指导,根据痰瘀互结的证候特点及临床表现思想,采用"祛痰活血,通阳开痹"的治法,辨别痰瘀的轻重,权衡治之,同时顺应痰瘀互结证的发展趋势,即使在本病初期也应兼顾活血或祛痰。另外,对于痰瘀互结的辨证施治应重视气机的调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瘀自消。选《金匮要略》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失笑散"进行组方加减,诸药共用,相辅相成,共奏祛痰活血、通阳开痹之功。临证中除熟悉掌握痰瘀互结的辨证施治要点,同时应认识到胸痹病因病机复杂,密切结合患者的证候表现灵活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浊血瘀证是胸痹心痛常见证型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简要概括从痰瘀理论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为今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论治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5.
痰瘀互结是胸痹的重要证型,痰浊瘀血两种致病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其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有关;其治疗原则不仅要遵循痰瘀共治,更要根据病情的复杂性,以及脏腑的亏损情况,分清气滞、气虚、阴虚、阳虚、痰热等的偏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患者57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保心宁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舌质、脉象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5%vs68.0%,P<0.05);实验组24例舌质淡红,20例脉象和缓,对照组11例舌质淡红,10例脉象和缓,实验组舌质及脉象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贾茗雯  李军  张会川  李文龙 《光明中医》2016,(22):3256-3258
介绍张会川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PF早期多营卫失和,肺失宣降;中期多痰瘀互结,中气不足;后期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临证分为肺失宣降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针对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采用补气与化瘀并用的方法,病证结合,提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医案并提取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胃、肺、肌肤、经络、心、筋骨、肾、胞宫,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热、气虚、风、湿、火、阴虚、毒、血虚、寒、津液亏虚等,对病位及病性证素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的兼证如:痰瘀阻络证;湿热蕴肤;风寒犯肺;肝郁脾虚;气虚津亏;火毒内蕴;心胃瘀阻;虚热内扰;血虚不荣.结论: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治疗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26例冠心病服用他汀类有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血脂检查结果、中医证型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冠心病各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就性别而言,各证型除心肾阴虚、痰阻心脉证外,均男性多于女性,尤以痰瘀互结证为甚;以气阴两虚证的发病平均年龄最大,其次为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发病年龄最低者为痰阻心脉证;各证型中均以不稳定性心绞痛为多.结论:冠心病服用他汀类药物有效的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多见,且西医诊断以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主,不同证型之间的血脂存在差异,气虚血瘀证的血脂正常者最多,且血脂与性别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按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采集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380例。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的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脾虚湿盛4种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组血脂(TC、TG、LDL、HDL)的水平在各组之间数值最高,而后依次是气虚血瘀组、肝肾阴虚组,脾虚湿盛组的血脂水平在各组中最低。结论: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痰瘀互结型和血脂升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