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认知科学中的逻辑学、诠释学、隐喻认知和原型范畴理论等理论方法引入金匮要略的教学,利于学生完整、深刻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中医语言,进而理解张仲景所要传达的疾病诊疗理念和辨证思维过程。以胸痹病为例,探讨认知科学在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构建中医思维,提升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最能体现中医学经典论特质的,应该说还是中医经典,学好经典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客观地认识金匮要略中的疾病;如何正确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如何灵活地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从这3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学好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金匮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生在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时存在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尚未接受中医临床课程的辨治思维训练,而对于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比较完善,已经对现代西医诊治思维有了深入了解的客观学情。基于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西医诊治思维(疾病诊断、重症判断、生理病理、病程发展等)可以促进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内容的理解,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西医诊治思维能够加强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促进学生中医辨治思维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西医临床资料的运用,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4.
略论《金匮要略》病因说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匮要略》病因说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对《黄帝内经》病因说的继承和发展、对《三因方》病因说的启发,提出了《金匮要略》的病因说有承前启后之作用,在中医的病因学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原著的诊疗体系及组方思路,基于原著中形气概念,以胸痹为例分析验证原著疾病分证原则、治疗处方的步骤方法,此方法较现代运用后世理论阐释原著更能揭示其本义。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的治疗不仅应用了形气分证原则,还包含了"一祛有形实邪,二理无形病气"的形气处方思路与步骤。此结论加深了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了《金匮要略》诊疗体系,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金匮要略》杂病诊治体系,推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日喜读由史定文、王建平主编的《金匮要略自字辅导》(下简称辅导)一书后,深感辅导为振兴中医事业,为继承发扬中医学宝库,为从事中医工作的同道提供了益友。辅导是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为兰本,用授课讲稿的手法,对原文逐条进行讲解,尽力阐发仲景之奥旨:又将历代注家之精义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献给读者;尤其对有志于中医的自学者是难得的良师。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是人类对色彩认知所固定下来的语言表达,中西方语言文化中的颜色词使用存在诸多差异。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境语境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话题和题材等情境语境变化引起了词汇和话语结构等语言的变化。中医典籍中的颜色词使用发生在独特的中医药情境语境中,中医药颜色词翻译只有紧扣语境才能准确翻译,对于准确理解古代中医诊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此文以杂病诊治的专著《金匮要略》罗希文英译本为例,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颜色词的译法,从词汇搭配、医学背景知识、上下文语境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这一特殊的情境语境下,汉语颜色词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匮要略心典》提出的"燠土胜水"法,通过以治疗肾着病为出发点,对"燠土胜水"法的内涵有了深层的探究,从而对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思想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希望对临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消渴是一个古老的中医概念,作为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辨证论治始于《金匮要略》。近年来,消渴概念逐步被理解为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的研究或称之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是形成一套具有中医特点的现代语言;其目的是这套语言能为更多的人理解掌握、能更好地揭示人体的奥秘、指导临床实践。而要达到此目标实现此目的的当务之急就是对现今中医仍在使用的中医学传统语言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分析了中医病因病机语言隐喻特征,探讨中医语言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药走向世界浪潮下,中医典籍英译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受到的英译研究却并不多。本文从蕴含"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讨《金匮要略》两译本病证名英译差异的可能原因,提出《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应针对不同类型病证名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策略,建议附上音译与注释。并对中医典籍的英译展开展望,认为作为中心的译者需加深对典籍的理解与双语水平,深入了解读者群体的需求,为中医国际化发展略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试从中医思维的方式理解《金匮要略》中的腠理解释,得出仲景用元真来指代营卫,腠理是气血津液转化交汇、原气得以化生的重要之处,由皮肤、卫气司其开阖,此处可反映皮肤脏腑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当今的院校教育在《金匮要略》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着不足。妇人病篇开创了中医妇科学的先河,文章以《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例,基于传承中医经典中的隐性知识,探讨院校教育与传统师徒传承教育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杜倩  李成卫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2-1594
"治未病"理论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均被作为预防原则,而该理论在《金匮要略》中则经历了从预防意义进一步被发展为治疗原则并成为该著作重要的诊治体系的过程。应用原著中明确提出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研究,其结论无疑更客观、可靠。《金匮要略》中虚劳病与现代中医内科中虚劳的含义有所不同。文章以仲景"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虚劳病的原文思考及诊治步骤疾病思路,以期扩展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方法,丰富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医病因学以“风”为百病之长。它的提出源子人类的生活实践,但其名称沿革及对医学影响,有着深化渐进过程,本文循其历史轨迹作一探讨,以见中医病因学的发明其来有自,并非仅凭思辩臆造。《金匮要略》开篇说;“夫人禀五常,因风  相似文献   

16.
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应积极响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大势,《金匮要略》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课程,更应扛好课程思政大旗,努力打造时代“金课”,为中医经典传承、中医人才培养、中医形象树立夯实基础。基于对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课程侧重、学生能力等现实分析,此文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助力,值《金匮要略》“金课”打造之际,从完善教学大纲、提升师资素质、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化《金匮要略》、利用情志理论6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旨在探索中医学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课程思政建设及金课建设,为相关中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不仅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和掌握我们未知的东西.以中医为例,我们要学习中医,首先就要学习<内经>,通过对<内经>表述的理论的理解,即对语言的理解来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治杂病部分。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不易理解,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本科学生对学习《金匮要略》产生兴趣并应用中医经典指导临床治疗,是教师授课的重点。本文遵从“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思想,坚持金匮要略课程的临床见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并为自学和进修中医必读的“经典”医著。但由于文词古奥,论述手法比较复杂,给阅读和理解原著造成一定的困难。正如前人唐容川所说;《金匮》注家于章节句读往往读错,是以不得其解仲景文法,自顺读错。”为此,本文拟对《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要略》)原文的写作笔法和修辞手段等,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初学者阅读原著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印会河曾发表论文。文中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说:“姑存其说,我是不同意此书是张仲景著作的”。由于此文是讨论中医现代化的,不是专题论证《金匮要略》的,因此,我确信不同意《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著作,必有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和证据,读过印会河的另一大作《六经新论》一文,深感该文并未提出使人信服的证据。这样,本着“愿共同商榨”的精神,对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一书,进行历史考察,希冀明辨是非。二、资料表明,最初提出《金匮要略》不是张仲景著作的人,不是印会河,而是姚际恒。姚际恒说:“《金匮玉函经》又名嫡金匮要略》。称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按此非仲景撰,乃后人伪托者”。同样,赞同姚际恒此说,还有万里。万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