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璐  吴旸  崔杰  吴国宝  范宗静  林谦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06-1108
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实验室及检查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原发病等信息,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统计分析。结果: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中,气虚证有43例,气阴两虚证17例,阴虚证有8例,阳虚水泛证有7例,阴竭阳脱证有5例。其中,气虚证占53.75%,明显高于其他正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中,瘀血证有36例,痰饮阻肺证22例,水湿证17例,湿热证5例。结论: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临床亚型较多,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两种疾病并存,且相互影响导致预后显著恶化和病死率显著增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心肾综合征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一个焦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心肾综合征的概念及分型、心肾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以及心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等三个方面,以期为心肾科医疗工作者提供临床治疗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原发病等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慢性心肾综合征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基本资料,症状,体征,舌脉,原发病等相关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心肾综合征原发病中以高血压病居首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正虚证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大,标实证以血瘀证、痰饮证为主。结论气阴两虚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正虚证的主要证型。血瘀证、痰饮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标实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心肾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对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从中医认识、病理学基础、分子机制等方面叙述,以期为心肾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肾综合征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最后归宿,一直都是让心内科与肾内科医生最感棘手的疾病。而西医对于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善,治疗成果也不甚可观。“心肾相交”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经典理论,对此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将从心肾相交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慢性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浅析此病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维英从少阴论治心肾综合征,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以心肾两虚为本,以瘀血、水湿、痰饮等为标,通过运用四结合观,截断与扭转并举,分期论治心肾综合征,擅长使用经方、时方、验方,西为中用,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同时注重预防调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合典型病案,提炼出王维英对心肾综合征的临床辨证规律,归纳出王维英特色临证治疗思路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交通心肾法"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规律。方法分析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应用"交通心肾法"治疗相关疾病的处方,以"交通心肾""心肾不交"等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医案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数据库,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交通心肾法"处方药物规律并发现新方。结果共纳入"交通心肾法"处方186首,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药物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借助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挖掘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交通心肾法"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导师童安荣主张以疏肝、健脾、交通心肾为原则,运用疏肝健脾益肾、升清降浊、交通心肾治法,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为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名老中医马连珍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40载,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颇具匠心,名誉津门。马连珍主任从心肾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心系疾病的发生,是以少阴心肾为轴的病理改变,强调心系疾病的病位在心而本在肾的论点,采用温补心肾的治疗原则,用于治疗心系疾病。  相似文献   

11.
黄春林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临床科研工作五十余载,尤擅中西结合治疗心肾疾病,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尚无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的系统报道,本文介绍黄春林教授运用辨病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即为心肾综合征,以Ⅰ型和Ⅱ型的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常见。中医对心肾同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和肾,采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等方法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肾功能。然而,心肾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导致对疾病早期的临床诊疗较为困难,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使疾病预后不良。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的生物标志物,准确评价心脏和肾脏生理病理的变化,以达到对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升疾病诊疗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标志物主要集中于肾小管损伤,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因子-1,尿白细胞介素-18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成果,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与矿物质代谢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机体内含量升高的时间都早于血清肌酐升高的时间,能较好地预测早期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Ⅰ型和Ⅱ型心肾综合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筛选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收集203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心肾综合征和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证候要素、证候分型的差异.结果 心肾综合征患者年龄偏大、男性构成比增加、吸烟比率高,心衰病程长,NYHA心功能分级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肌酐升高,与非心肾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患者气虚、阴虚证候要素出现频率低,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高,心肾阳虚、阳虚水泛型比例升高,心肺气虚、气虚血淤、气阴两虚、痰饮阻肺型比例降低,与非心肾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心功能损害有关,年龄、吸烟等是重要的危险因子.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从气(阴)不足向阳虚水饮证候演变和心病及肾、心肾同病过程,淤血始终是关键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在中医主要属"水肿""腰痛""淋证"虚劳等范畴。肾脏疾病与肺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众多临床医家治疗肾脏疾病多注重肺肾相关性,从肺论治肾脏疾病,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肾清心之中药对于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滋肾清心之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的变化,并作出评价。结果: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5%;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O.01)。结论:滋肾清心之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李鸫  蒋燕 《中医教育》2011,30(3):67-69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是作为一个难点重点来讲授的。心肾相交是解释五脏关系—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重要概念,而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并不合拍,论述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的梳理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医脏腑传变规律。方法通过病历回顾、已有中医辨证标准等制定出MODS/SIRS的中医证型及其辨证标准,进行临床多时点辨证,再参考古现代文献及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出五脏传变的规律,提出“启动脏腑”与“枢纽脏腑”的概念。结果每次增加各个脏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肺、心、肾、脾,病及肾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总结出MODS/SIRS患者中医五脏传变规律为肺→心→肾→脾;“启动脏腑”为肺,“枢纽脏腑”为肾。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心肌病,也是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难度较大。心胀是中医胀病的一种,胀病是脏器形体体积增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胀的相关表述与现代医学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契合,故研究立足于心胀理论从中医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早期防治。从中医角度看,心胀的证治不可离肾。中医对心肾关系阐发详实,将心肾关系囊括于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之中。心肾相交是中医五脏一体观的核心内涵之一,即心肾二脏虽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并非在结构与功能上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经脉气血,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协调、互相影响。目前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参考心胀论治,但缺乏系统辨证思路,文献报道多以名家经验和临床观察为主。文章以心肾相交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探讨心肾相交的理论内涵。依据心胀的病程演变规律,从肾分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心胀,以早期交通心肾、中期温补肾阳、晚期标本兼顾为治法治则,浅析心胀证治,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经前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月经前后诸证"。西医学多采用对症及激素治疗,远期效果不佳。中医调治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众多医家认为病位主要在肝,也涉及肾、脾、心、肺、冲任,治疗多从心肝肾调理,其中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以肝郁为主,不离调肾大则,治疗应以疏肝为大法,辅以滋肾补肾。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