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铁路机车检修厂电机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该车间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云母粉尘、玻璃棉粉尘、一氧化碳、铜尘、苯、甲苯、二甲苯、紫外辐射、高温、噪声等。检测结果:粉尘检测9个岗位,1个点玻璃棉粉尘超标,2个点云母粉尘超标。毒物检测20个岗位,3个点苯超标,1个点甲苯超标,1个点二甲苯超标。噪声检测5个岗位,有1个点超标。紫外辐射检测2个岗位均未超标。结论该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玻璃棉粉尘、云母粉尘、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是关键控制环节,建议对超标作业点的防噪声、防尘毒措施进行改进,加强个体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查找超标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汽车改装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CO、NO、NO2、MnO2),紫外线辐射和噪声。检测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8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61.5%;检测14个岗位的噪声强度,8个超标,超标率57.1%;除调漆室和室内喷漆岗位的苯浓度超标外,其他岗位的化学有毒物质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采取防尘、防毒、防噪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某电缆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粉尘检测1个岗位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超标,毒物检测岗位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不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不超标。噪声10个岗位8 h等效连续A声级超标。高温及紫外辐射检测岗位均未超标。结论该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分类为严重,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其中大拉丝、小拉丝、炼胶、挤塑等岗位为关键控制岗位,大拉丝、小拉丝的噪声,炼胶岗位滑石粉,挤塑岗位氯化氢、氯乙烯、非甲烷总烃为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某汽车4S店钣喷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了解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汽车4S店生产期间钣喷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物理因素。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100%。其中调漆和喷漆岗位均未检出苯,喷漆岗位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 mg/m3,调漆、喷漆岗位二甲苯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和3.0 mg/m3;钣金工接触的手传振动测量值为37.4m/s2,超出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汽车4S店钣喷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好,基本能达到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调漆和喷漆岗位,该项目应注意喷漆工序低浓度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钣金工配备防振手套,为其他岗位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按要求对不同工种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大连某机床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产生原因,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综合评价。方法本次现状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分析和检查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为较重建设项目,该公司的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急救援措施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不完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紫外辐射等。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的最高强度为89.2 dB(A);2个岗位的紫外辐射超过国家标准;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别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落实,完善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油气输送钢管防腐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检测。结果显示,粉尘、苯、甲苯、丁醇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二甲苯有1个岗位超标,噪声多个岗位超标,并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涂料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分析和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二异氰酸甲苯酯(TDI)〕,粉尘(滑石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环己酮、TDI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浓度(TWA)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仅有化学毒物乙酸乙酯STEL的检测结果超出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检测结果为12.18~340.69mg/m3,在10个检测点中有1个检测点超标。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铸件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定产生危害的主要环节和工序,为制定综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和噪声,按国标要求采样、检测、判定.结果 监测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率75.0%,接触粉尘岗位矽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标,浇铸、熔化岗位一氧化碳浓度和泡漆岗位甲苯、二甲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铸造业存在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船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结合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该船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噪声.定点检测仅油漆作业岗位二甲苯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达到385.75 mg/m3,超标3倍;苯浓度虽未超标,但其STEL达到8.64 mg/m3,接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限值(10 mg/m3).噪声测定机械加工及除锈打磨岗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53.3%.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局部送风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欠佳.使用无苯油漆,采取局部吸风、整体送风与整体通风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议,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凯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3):297-298
目的通过对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沈阳工厂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说明该项目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控制技术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聚丙烯粉尘)、毒物(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丁醇、丁酮)和噪声;除涂装区底漆间、清漆间的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粉碎间噪声超标外,其余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合格。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但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防噪声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进行调查,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电焊烟尘、氧化铝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锰、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和噪声。本次检测中有5个二甲苯、2个乙苯检测点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3.3%; 11个噪声检测点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2.4%;其他毒物、粉尘、噪声检测数据均未超标。结论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较差,存在很多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该企业的监督管理,改进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连市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扩建项目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害人员体检等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 该项目运行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铅、锌、铜、镍、镉、铬、砷、汞、硫酸、盐酸、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氟化合物、氰化合物、苯系混合溶剂、有机醇类、有机酮类、有机脂类、三氯乙烯、臭氧、二噁英、非甲烷总烃、氢氧化物等25种化学毒物,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等4种粉尘,以及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5种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三种毒物超标、1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1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局部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合格。主要接触苯系物10名人员中,有5人体检发现白细胞偏低。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毒物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除改进工艺外,应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烟台市某起重机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高温及工频电场。喷漆间、调漆间个体长时间接触甲苯浓度(75.75~81.44 mg/m~3)和定点短时间接触甲苯浓度(101.70~113.90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铆工、电焊工和喷砂工个体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关键控制点是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结论该项目应改进防尘毒措施,补充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后可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某专用汽车制造厂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丁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紫外辐射,其中:粉尘、有毒物质浓度和紫外辐射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个噪声作业岗位的Lex,8h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示:4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下降,1名苯作业人员被诊断为“苯作业观察对象”,2名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结论 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苯系物,其防尘、防毒设施达到预期效果,防噪声设施需进一步改进,应重视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发现,某隔热油管制造厂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电焊烟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物理因素(噪声、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工频电场、X射线)。外管喷砂工接触的其他粉尘浓度超标,内外管喷砂工接触的8 h噪声等效声级超标,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应重点加强对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胶合板企业为例,通过折减系数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调整,客观评价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桂林市恭城县某胶合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运用折减系数调整其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折减系数调整后,二甲苯AAEV=35 mg/m3,苯AAEV=4.4 mg/m3,木粉尘AAEV=2.2 mg/m3,甲苯AAEV=35mg/m3、苯酚AAEV=7 mg/m3。其中涂胶、据边及磨边岗位工种存在接触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最高接触浓度5.67mg/m3;喷漆岗位工种存在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超标现象,苯最高接触浓度5.6 mg/m3,甲苯最高接触浓度64.2mg/m3,二甲苯最高接触浓度44.1 mg/m3。结论 运用折减系数对胶合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某黑色金属铸造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防护措施和风险水平。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和半定性半定量评价法(MES评价法,M:控制措施的状态,E:暴露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高温、噪声、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造型、清砂岗位矽尘浓度超标,分别为1.2、1.4 mg/m~3,熔炼、浇铸岗位温度超标(29.8、31.2℃),打磨岗位噪声强度超标为86.1 d B(A)。清砂、造型、浇铸等接触矽尘、高温的职业病危害级别达到3级(显著危险),喷漆、打磨、铸造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级别为4级(一般危险),空压机巡检、抛丸等岗位为5级(稍有危险)。结论该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高温、粉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严重,清砂、造型等接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级别较高,目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某阀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了解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检测其浓度强度,评价职业卫生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结果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锰、臭氧、氮氧化物、铜尘、铜烟;物理因素:噪声、局部振动、高温、紫外辐射.除普通车床、卧式车床处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卫生接触限值外,其余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状况良好,可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能将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