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5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同时对患肢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时掌曲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4周、12周时背伸角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时研究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B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时研究组FBA、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手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加腕关节背伸、掌曲角度,改善手指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患侧手Brunnstrom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洛书数理指导下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完成研究。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针刺及相关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予以洛书数理模型配比结合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6 d休息1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Fug1-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关节活动度(ROM)、上肢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MAS分级、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FMA-UE评分、关节ROM、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66%(52/58),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5-147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钱巧丽  林邢波  陈小燕 《新中医》2023,55(22):192-19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艾灸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取80 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 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改 良Ashworth 量表(MAS)、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 组腕屈肌群、肘屈肌群、肩内旋 肌群M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腕屈肌群、肘屈肌群、肩内旋肌群MAS 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2 组FMA-UE、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FMA-UE、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艾灸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较好,能降低患 侧上肢各肌群的肌张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选用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后手抓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Lindmar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患者手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结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巴氯芬片结合常规中风后康复训练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针刺督脉穴位为主的针刺治疗联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MAS分级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S分级、FMA-UE及MBI评分、血清GA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周后对照组除MBI评分无明显改善外(P>0.05),FMA评分、MAS分级及血清GABA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MAS分级、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GA...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中电针与低频穴电刺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运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上肢功能、手腕部运动功能变化。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相较电针疗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中低频穴位电刺激效果更优,可促使患者手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平衡针与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由邢台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和常规组6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平衡针与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改良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功能运动评定量表(MAS)上肢功能评分、MAS手部运动评分、MAS手精细动作评分、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肘关节改良Ashworth评分、腕关节改良Ashworth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的上述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脑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增加使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平衡针与脑机接口技术能更为明显地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涛  崔莎莎 《光明中医》2024,(5):846-849
目的 穴位埋线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穴位埋线组、rTMS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MEP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穴位埋线组及rTMS组,MEP潜伏期小于穴位埋线组及rT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联合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念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强制性运动训练干预措施,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熏洗+经颅直流电刺激+强制性运动训练干预措施。采用Broetz手功能量表评估患者手运动功能;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偏瘫手功能分级;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上肢肌电图(upper limb electromyography,EMG)评估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Broetz手功能评分、手功能分级、日常功能MBI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Broetz手功能评分显著减小(P0.05),手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日常功能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念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US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及USN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USN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Albert测试、平分直线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低于对照组、MBI及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可有效改善USN患者的忽略程度,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中医》2021,39(3):180-183
目的:观察表里两经推拿联合穴位贴敷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肢功能和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110例,以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表里两经推拿+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ARAT评分及FTHUE-HK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FGF、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穴位贴敷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5.
董宿利  付继京  杨杨 《河北中医》2023,(3):473-477+482
目的 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上肢功能训练器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伸腕肌群、屈腕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变化;对表面肌电指标与量表(F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BI评分、FMA-UE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及伸腕肌群iEMG、RMS。对照组MBI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的RMS,屈腕肌群的RMS与FMA-UE评分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减重平板训练,研究组则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PASS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运动针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两组均穴取百会、大椎,患侧T1T8夹脊穴、天宗、肩贞、肩髃、曲垣等,均每日治疗1次,14d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FMA-U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处MAS评级均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后观察组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改善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穴位埋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并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伸肘活动时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肌电信号均方根植(RMS)评价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上肢屈肌肌痉挛患者9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穴位埋线组、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30例,6周为一疗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进行MAS、FMA和RMS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MAS、FMA、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均能改善MAS、FMA、RMS评分(P0.05),且联合组优于穴位埋线组与电刺激组(P 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显著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肌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