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根据企业管理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北京市某塑料制品厂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CO浓度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助剂3间称量投料工接触矽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等级为Ⅳ级;42.9%噪声岗位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完善,防尘设施有待改进;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对上述岗位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五金制品厂手臂振动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五金制品厂研磨车间162名长期接触手传振动的工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该车间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超出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2)162名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中,发现有42.59%手指发麻、38.27%手指关节痛、37.04%痛触觉减退、22.22%振动觉减退、43.21%冷水复温试验阳性;162名工人中有132名做了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异常有78例(59.09%)。3)有61人(37.65%)诊断为职业性轻度手臂振动病,2人(1.23%)诊断为职业性中度手臂振动病。结论五金制品厂研磨车间工人手臂振动病的发生率高,振动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严重,建议该厂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街道近10年来确诊的职业病危害资料,摸底调查辖区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检索分析日常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近10年来某街道发生职业病52例,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主要职业病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占82.7%,尘肺病与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应加强工程防护、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职业与健康》2016,(12)
目的明确深圳某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程度。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将检测结果与职业接触限值比较,计算合格率。结果各检测点的氨、乙酸、丙酸、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硫醇、硫化氢、硫酸、氢氧化钠、甲烷、其他粉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噪声、紫外辐射的合格率均为100%,盐酸、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的合格率分别为95.8%、66.7%、66.7%、66.7%。结论该污水处理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大部分控制较好,但个别非常规作业岗位和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6.
《职业与健康》2015,(21)
目的调查江门市某五金工艺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氢氧化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紫外辐射等。检测工作场所19个点总粉尘浓度、30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3个点高温和2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检测电焊紫外辐射9个点,合格率88.89%;检测噪声强度36个点,合格率55.56%。职业健康检查295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者。结论该企业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工频电场危害控制效果良好,紫外辐射危害控制效果尚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完善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职业与健康》2016,(9)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加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和化学毒物。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8.2~95.2 dB(A),超标率38.1%;个体噪声强度80.1~93.5 dB(A),超标率50.0%;矽尘浓度(总尘)(C_(TWA))6.6~6.9 mg/m~3,矽尘浓度(呼尘)(C_(TWA))1.6~1.8 mg/m~3,超标率1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矽尘、化学毒物(甲醇、甲苯、正己烷)是该五金电子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冲床、抛光喷砂、包装清洁、喷漆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五金电子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乙醇、乙二醇甲醚、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噪声、激光、臭氧、二氧化氮、紫外线等。经检测,噪声为73.2~85.4dB(A)。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二氧化氮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6、100.4-,1.5、0.01mg/m3,其他有毒物质未检测出。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最大值分别为8.0、1.6、0.5mg/m3。高温、紫外线、激光检测均合格。结论某五金电子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草柳木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溴甲烷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从选址、总体布局和采取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对某金属制品厂201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数据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属制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建议企业加强减振降噪措施,并针对不同噪声作业岗位进行分级管理,加强重点岗位噪声危害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了解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防护对策与措施。 方法 对某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符合率:噪声13.9%,振动83.3%,粉尘100%,丙酮10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4.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2.2%,主要分布在噪声、振动和粉尘作业岗位。 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是噪声、振动与粉尘,企业需进一步更新生产工艺,加强防毒降噪减震措施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某无线电厂异地搬迁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类比调查资料,对该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化工制品厂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作业场所中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及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用检查表、检验检测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和紫外线等,对其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危险,但要注意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的管理,并注重横向联系,争取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健康。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与健康》2016,(5)
目的对某机械五金有限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识别、评价和分析,旨在有效控制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丙酮、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镍、锰及其金属化合物、三氧化铬、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噪声、粉尘等。化学毒物共检测24个点,除油雾无国标外,其余点均合格;噪声强度测定7个点,合格率为71.43%;粉尘检测5个点,合格率为80%。结论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五金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乙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52.3%,紫外辐射合格率75.0%,照度合格率48.1%。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完善隔声、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调整部分工作场所的照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前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和铅作业人员血铅、尿铅和红细胞锌原卟啉的水平。[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空气中铅浓度和血铅、尿铅水平,采用WS/T92-1996血中锌原卟啉血液荧光计法测定红细胞锌原卟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技术改造后空气中铅尘、铅烟浓度与技术改造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改造后,铅作业人员的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水平均低于技术改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厂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了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以及铅作业人员血铅、尿铅和红细胞锌原卟啉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