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关于承气汤的论述对后世各医家影响深远,对此试加整理,并通过对吴鞠通、俞根初和吴又可运用承气类方的变通化裁经验,探讨了承气汤类方不断发展扩大的应用范围.张仲景承气类方确立了攻下法,吴鞠通大大扩展了张仲景承气汤类方的治疗范围,确立了下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地位,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确立了扶正攻下的原则,使之能符合临床实践,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张声生  朱培一 《北京中医》2006,25(4):215-217
张仲景关于承气汤的论述对后世各医家影响深远,对此试加整理,并通过对吴鞠通、俞根初和吴又可运用承气类方的变通化裁经验,探讨了承气汤类方不断发展扩大的应用范围。张仲景承气类方确立了攻下法,吴鞠通大大扩展了张仲景承气汤类方的治疗范围,确立了下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地位,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确立了扶正攻下的原则,使之能符合临床实践,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具有泄热通下之功效,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承气汤有所发挥,形成了一系列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在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在治法上有所拓展,可有效指导临床。张仲景创制了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十枣汤、麻子仁丸等诸多承气汤类方,从单纯的通腑、泻热发展到活血、逐水,从而扩大了应用范围,后世对承气汤类方的发展基于张仲景而有所发扬光大。俞根初治伤寒独重阳明,创制了三仁承气汤、犀连承气汤、陷胸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针对温热病邪易化燥伤阴,腑实之证多兼夹他病的特点,扩展了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中,出现了14个承气汤类方(含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本研究将承气汤类方大抵按治法分为5类,分别为:清热通腑法、扶正祛邪法、泄热逐饮法、活血散瘀法、解毒凉血法。承气汤及其类方的应用,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治法分类,可以指导临床中尽早确立正确的治疗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可以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灵活用药,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历史悠久,且效如桴鼓,中医的两次学术突破:"伤寒"和"温病"都与急诊密切相关。本文从顿服以取速效、昼夜连服以持续药力、"小大不利治其标"相关条文、回阳救急四逆汤类方以及急下存阴用大承气汤等方面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急危重症的诊治,以期借鉴经方之法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承气汤及其类方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医家将其加减化裁,不仅创制了五承气汤等著名方剂,且拓展了中医“下法”的使用。晁恩祥教授在治疗中医肺系病和相关急症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其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承气汤及其变方治疗肺系病和急症疗效显著[1]。以往该类方常局限于腹满不通或便秘等症状,但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探索性将该类方药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仲景的三承气汤进行了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扩展了临床使用范围,丰富了热病辨治体系。通过条分缕析并比较《温病条辨》承气汤类方及其加减方的条文,探讨吴氏承气汤方对于仲景下法的继承与变通,总结其作用机制与组方用药习惯,旨在探讨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廖思思  陈宁 《环球中医药》2022,(8):1390-1392
承气汤始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治“胃家实”之阳明病,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与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治疗里实证。后世医家运用张仲景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时代发展特点,将三承气汤化裁薪传,对其证治由伤寒推广延伸到杂病,主治由阳明腑实证拓展到阳虚冷积、热伤气血、阴亏热结等虚实夹杂证,使承气汤逐步从攻邪法衍化至攻补兼施法,重视扶正祛邪,以达到“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延伸了“下法”的应用范围,至明清时期完成了“由实而虚”的应用转变,并形成承气汤系列方。本文通过梳理承气汤的衍化过程,阐明其应用转变的理论基础,分析此类方的结构,并从中得到启示,即承气汤类方通过下法驱邪外出使气机条畅,邪祛则正气得复,故只要病机吻合,有正气可承,便可使用,不必拘泥,并以此助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上得以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辨析黑龙江中医学院一附院李新武,沈桂香,徐京育黑龙江省建筑一公司职工医院纪金余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气汤很多医家认为是一方。认为桃核与桃仁是同药而异名,但实际上二方在其源流、组方、功效、主治上均有差异,故临床上二方应鉴别应用之。桃核承...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附子类方治疗皮肤病的现状,附子类方作为经方之一大类方,虽常用于治疗阴寒里证,但在皮肤科疾病中亦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承气汤”的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及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发挥,加减变通。并通过现代方药研究。药理试验,证实了“承气汤”对人体的药物作用,特别是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使“承气汤”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进而在疾病方面也相互影响。对于肺系或肠系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多采用肺肠同治之法。同时,受到《伤寒论》中诸承气汤的启发,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出诸多承气汤类方。其中尤以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宣白承气汤为首,是肺肠脏腑合治的代表方。凡证属痰热蕴肺、腑气不通者,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方,使腑气得通,肺气得以宣降,达肺肠合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承气汤是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4味药物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之燥、实、痞、满诸证。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用此方共二十九条,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应用更加广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方义广而用之,治疗多种急危重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部份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承气汤是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四味药物组成,主治阳明腑实证之燥、实、痞、满诸证,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用此方共二十九条,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应用更加广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方义广而用之,治疗多种急危重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部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承气汤类方与病证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气汤类方出自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亢则害,承乃制,承气所由名也,包括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每方均不离大黄通腑泄热,是治疗发热、神志异常、不大便为主证的一组方剂。其组方严谨,药味精炼,配伍灵活,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5.
桃核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桃仁承气汤首见于《温疫论》,二者方名相似,又同为治疗蓄血证之方,后世医家不免将其混称,出现一方多名、同名异方的情况。桃核承气汤主治太阳蓄血证;温疫病胃腑实热当下而未下,温病热毒内陷血分形成瘀血,血分热瘀俱重,用桃仁承气汤深入血分,化瘀清热,瘀热共去。采用Jaccard相似度计算桃核承气汤和桃仁承气汤两个方剂药物组成的相似度,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并非一方,药物组成方面的相似度为37.5%,药物剂量方面的相似度为54.37%。《伤寒论》之桃核承气汤非温病之桃仁承气汤,二者在方名、源流、药物组成及剂量和用药特点等方面皆有差异,故临床上有关蓄血证辨证用药时要审度病机,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养心汤出自于明·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类方》,治疗范围包括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等。养心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受到众多医家的青睐,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将其在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任树天  王辉  任斌  李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29-1329
增损攻毒承气汤为《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犤1犦一书记载治疗急性阑尾炎之方剂,我们用此方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桃核承气汤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与实践桃核承气汤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 权衡方药组成及用量,煎药及服用方法,审度"热结膀胱"与"其人如狂"之间的内在关系、权衡"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的辨证精神,辨别"血自下"与药后"当微利",以及合方应用桃核承气汤;实践桃核承气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治疗结节病、与麻杏石甘汤合方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朱砂安神丸合方治疗强迫症、与四妙丸合方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果: 桃核承气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瘀热证的重要基础代表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 运用桃核承气汤辨治病不能局限于下焦,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瘀热,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当代医家对于大承气汤方的剂量应用情况,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当代医家发表的相关临床观察类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对包含大承气汤方中4味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纳入文献的单味药用量分布区间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的用量范围,各单味药的最大用量均在《药典》最大量的2倍以上;与仲景方相比,纳入文献的单味药量明显偏小,仲景方中四味药物的最小用量均在纳入文献的4倍以上,从药物用量两两比较的结果来看,频次最高的比值均为1.00,表明临床中对于方药的配伍比例不够重视。从加味药物的出现频次来看,排在前10位的大多是行气活血类药,并且排在前三位的桃仁、赤芍、莱菔子与经方中四药相合正是复方大承气汤的组成。从涉及的疾病种类及其频次来看,肠梗阻与急性胰腺炎位居前二,四位药物在两种不同病种之间的用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黄竞  张俭  李健 《新中医》2018,50(8):16-18
调胃承气汤作为《伤寒论》治疗阳明病的主方之一,在组方内涵、用药组成、服用方法方面均体现丰富的内涵,具有治法上"祛邪扶正"、用法上"攻守兼备"的特点,但目前围绕调胃承气汤进行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仍相当欠缺,特别是治疗急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