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思想和三焦分治探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发 《四川中医》2009,27(6):45-47
吴瑭根据温病在三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个病变,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即三焦辨证。概括性的提出了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的特点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刘坤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15-417
三焦辨证是吴鞠通温病学说的核心,对温病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却遭到医界非难,不仅伤寒学派攻击其为标新立异、异端邪说,就连许多温病学者也认为,既然已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何必再创三焦辨证,屋上架屋,多此一举呢?而其之所以遭到如此攻击,除少数学者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三焦辨证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民 《光明中医》2007,22(1):7-9
通过对《温病条辨》条文的分析,论述了清代吴鞠通三焦辨证论治的思想,对三焦辨证在温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了比较和分析,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即在上、中、下三焦的病位、病性等,对三焦病的划分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温病三焦治疗纲领,从字面上看,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温病上、中、下三焦的治疗特点,也与《温病条辨》中选药组方的实际不符,而且从逻辑上推论还会得出"治上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悖论,因此这一治疗纲领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对临床也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三焦辨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家松 《新中医》1989,21(5):14-16,34
本文就三焦辨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和应用诸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吴鞠通是在河间三焦辨证基础上创立了系统、完整、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三焦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学池 《新中医》1995,27(7):6-7
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周学池主题词温病/历史,温病/中医药疗法,清热,滋阴,中医治法,吴瑭清(特征词)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内经》关于三焦部位的概念,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此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他认为温为阳邪...  相似文献   

7.
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病多热象偏重,故易化燥伤阴.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以擅长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在其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以三焦辨证为纲、以病名为目,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先河,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笔者通过研习《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探求其...  相似文献   

8.
温病三焦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三焦辨证为吴鞠通所创。吴氏以三焦为纲,将温病各种不同证候概括为上、中、下焦温病,对于温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就三焦辨证源流诸问题,略陈管见,就正于贤达。一、三焦辨证的渊源“三焦”最早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又“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布胃中,出于上焦之后……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要就是根据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的把温病划分为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热病的发生、传变和证治.吴氏的三焦辨证,近几年来虽有贬褒之议,但多把它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相比而论,使人有模棱之感.故就其实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法研究温病三焦辨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法是在藏象学说指导下,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核心,在原有脏腑辨证“基础证候”之上,进行新的深入细化的辨证分型。而吴鞠通对温病三焦辨证的阐释纵横交织,错综复杂,不易于医者系统掌握。因此,应用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法对温病三焦辨证所做的研究,是对其重新高度概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病机的阐释更具整体层次性与严密逻辑性,最大程度避免了重复论述,有利于对温病三焦辨证进行深入与针对性的研究,进而利于医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各类温病进行鉴别诊治。  相似文献   

12.
温病的治疗总的来说是按“温者清之”、“热者寒之”的原则,运用寒凉药物,达到清解热邪,生津保阴之目的.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温病的治疗中也常使用一些温热性质的药物.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温热药,这些温热药的作用是什么?运用时应注意那些问题等,这些都值得重视和予以探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温热药物其性属阳,分辛温(热)、甘温(热)、苦温三大类。可用于温病各期:初起少佐辛温以疏表透邪;中期少佐温通以理气活血,截断温邪深入传变;极期主施辛温开窍;后期少佐温药通阳化气,使阴得阳助而化生乃复,“壮火食气”者当大剂温热以急救回阳。湿温病当更多运用温药,因为湿邪非辛不开、非苦不降、非温不化。其用于温病的基本作用一为透邪,二为扶正。温热药物治疗温病时,应在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的前提下谨慎运用。  相似文献   

14.
康凤河 《吉林中医药》2013,33(7):654-656
患者体质决定了温病的易罹性、病机从化和预后转归、调养.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以保津存阴为主线,从主用辛凉而忌汗、主用甘寒而忌苦寒、主用甘苦而忌渗利、主用甘寒而慎用攻下、主用阴阳双治忌滋腻壅滞、主用瘥后调理忌余邪复发等6个方面,深入探讨体质辨治,强调温病的个体化治疗,丰富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三焦辨证是中医温病的一个辨证方法。发展到“膜腠三焦”说阶段,三焦辨证可以用于内伤病证的治疗。笔者临床在“膜腠”的概念延伸为膜性组织,并将与膜性组织相关的病理切片作为望诊的延伸,拓展了三焦辨证的病位辨析,用于治疗许多内科杂证,取得很好的疗效。膜性组织与“膜腠三焦”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传变,与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不谋而合,符合"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肺癌病在上焦,多见肺热痰瘀证、脾虚痰湿证,治宜清肺除痰,化瘀散结;病在中焦,多见肺热腑实证,治宜清热宣肺,泄热通腑;病在下焦,多见气阴亏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在温病治法方面的创新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提出的三焦辨证在明确温病病变部位、阐释温病发展特点、指导临床选方用药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三焦失畅与多种皮肤病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三焦辨证的源流、三焦辨证的应用及其与皮肤病的关系,明确三焦辨证在皮肤病诊疗中的价值,深入发掘深层次内涵,指导皮肤病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血证是指一切以出血为主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或下泄二阴,或渗于肌肤等统称血证.其治疗一般宗治火、治气、治血三大法则.唐宗海在《血证论·吐血》篇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血证在中医内科临床上很常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患者出血症状是治疗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上非常重视血证的治疗,常采用上、中、下三焦分部位辨证方法运用疏散风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补气温阳摄血和活血化瘀诸法,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焦辨证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辨证为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在常见肺系疾病的临床诊治中采用三焦辨证可以更简便地判断其病位、病性及预后,对于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