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服务绩效情况,为优化医院住院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DRG指标框架,纵向比较该医院2017—2019年的住院医疗服务能力、住院服务效率和住院医疗安全三个维度指标绩效,并与全省同级同类医院均值作比较。结果 住院服务总产出(DRG总权重)逐年递增且均高于均值,病例组合指数(CMI)逐年下降且均低于均值,是典型的“规模数量型”模式;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每年均低于均值,服务效率属于高效型;低风险组死亡率和高风险组死亡率同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该医院需提高危重疑难病例占比以优化住院服务产出结构,促进时间消耗与费用消耗的良性协同控制,强化死亡病例的监控评估力度,进一步优化住院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医疗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所以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议题[1].近年来,我院围绕创建"国际一流研究型专科医院"的目标,通过坚持创新管理,深化内涵建设,在医院规模、技术能力和装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上,开展医疗安全监管模式探讨,在各项医疗指标每年以两位数的速率递增的情况下,手术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稳中有降,连续多年零医疗事故,确保了医疗工作有序稳定.  相似文献   

3.
跌倒管理是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重点,也是国际、国内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跌倒防范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适合通过品管圈手法改善。组建品管圈圈组,回顾性分析跌倒病例,对高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重度伤害的高危因素进行解析,借助智慧医疗、多科协作、文化建设等进行改进。这使得高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重度伤害率由33.33%降低至9.09%,建立了良好的跌倒安全文化,更好地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医患矛盾的激化.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增加,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缓解医患关系是摆在医疗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重点病例分类监管的角度来探讨促进医疗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重点病例分类监管是通过对危重病人、长期待诊、严重并发症、医疗意外、长期住院、特殊病情这6大类重点病例实施网络化管理。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加强环节管理的同时引进分类管理的监督职能是保证重点病例分类监管质量的关键。与此同时也进一步讨论了在重点病例监管中要注意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计划性手术模式对围手术期管理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消化外科单一医疗组实施计划性手术模式前后的数据,对比医疗资源指标、医疗服务能力指标、医疗服务效率指标、患者满意度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可用床位资源保持不变,人力资源降低33.3%,但年收治量增长26.4%。组间年手术占比、日间手术占比、高等级手术占比及患者满意度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单位资源收治量较对照组增长89.7%,单位资源手术量增长90.2%,平均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结论“当日住院,当日手术”的计划性手术模式能够提高医疗团队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有助于促进日间手术发展,对改善国内当前“住院难、手术难”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分析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选出关键优先改进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通过加大教育的力度,规范废弃物的分类及运送流程的三步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提高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分析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选出关键优先改进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通过加大教育的力度,规范废弃物的分类及运送流程的三步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提高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疗团队增设医患助理岗位对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消化外科单一医疗组在不同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量数据,以2018年为对照组,以2019年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医疗资源指标、医疗服务能力指标、医疗服务效率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人力资源保持不变、床位资源降低33.3%的条件下,收治患者量、日间手术量增长,单位资源收治量提高,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略有提升。结论计划性手术模式下,通过增设医患助理岗位,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值得在围手术期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75例医疗纠纷案件,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对策建议。方法:收集南京市2022年经某医疗责任险经办机构处理结案的675例医疗纠纷案件,分析纠纷案件特点、高发科室、医方过失原因和违反的医疗核心制度,发现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的高风险因素。结果:三级医疗机构年龄大、住院、手术的患者是医疗纠纷高发人群,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心胸外科等科室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手术/操作相关过失是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存在会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结论:医疗机构应重点关注医疗纠纷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建立持续加强医疗技术和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全面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了解社会医疗需求,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对某口腔专科医院2014—2018年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15696例住院患者中,前3类疾病分别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含瘤样病变)、唾液腺疾病和牙及牙槽外科疾病,构成比分别为39.6%、17.6%、13.7%;5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牙及牙槽外科疾病和牙颌面畸形的住院患者增长较为明显。结论以口腔颌面部肿瘤(含瘤样病变)及唾液腺疾病的治疗作为该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工作重点;适当增设日间病房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专科医院,应当重视完善院内外会诊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日间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日间医疗科学管理水平,保障日间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日间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前提下,为患者提供在24h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医疗应运而生.目前各国的移动医疗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移动医疗的应用不仅节省了医疗成本和资源,还有效缓解了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该文中主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医疗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旨在针对移动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装置安全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装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出预防医疗风险,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日常清洗和消毒、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提高血液透析装置的使用率。结果:采用有效的方法安全管理血液透析装置,保障其质量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结论:血液透析装置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高风险因素,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 构建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 以高被引指数H=38作为判定标准, 选取与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文献。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 采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编码与分析, 梳理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素并明确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形成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广义SPO模型。结果本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相关文献, 提出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广义SPO模型, 包括5个结构要素(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标准)、2个过程要素(管理方法、服务流程)和3个结果要素(患者结果、员工结果、组织结果), 并构建了三大要素之间及其内部的逻辑关系。结论为提升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结构维度方面应聚焦明确质量管理主体职责, 成立独立完善的质量控制部门, 加强信息化的投入与建设, 并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的落地实施;过程维度聚焦推进质量管理工具的合理应用;结果维度聚焦于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以及提升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管理》2017,(4):37-40
目的探讨RCA-PDCA模式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将2014年和2016年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实施RCA-PDCA模式管理前后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2.42%vs2.13%),同种医疗差错、缺陷重复率(55.2%vs16.7%),投诉发生率(0.232%vs0.116%),医疗纠纷发生率(0.064%vs0.036%),患者满意度(64.03%vs89.1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应用RCA-PDCA模式,可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子病历系统植入物患者随访模块的应用情况,对随访的定义及植入物患者随访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通过植入物患者随访信息系统的应用,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随访人员的工作效率、随访质量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促进了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但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依照患者病情提升对应内容,注重患者心理评价,自动建立随访档案以及加强植入物条形码的规范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注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医疗安全意识,保障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方法复习2008年度住院的老年手术患者病历1430份,从年龄、住院科室分布、基础疾病、术前检查、知情告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手术患者占全部手术病例的32.77%,60~75岁的老年患者占全部病例的70%,以入住普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为主。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占90.84%。手术、麻醉、特殊治疗同意书签署率达到100%,特殊检查同意书签署率却只有88.04%,而谈话记录仅占全部病例的39.72%。结论重建术前准备流程,加强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开展病种病例分型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提高医院对病种质量费用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例实行病种病例分型,建立全病种的质量费用参考标准,完善病种质量反馈与分析制度、考评制度,开展对科室或医生的医疗质量和工作绩效的评价.结果科室病种质量费用意识加强,病例质量优良率由80.01%上升到86.22%,药品费用比例下降到40.32%.讨论实施病种病例分型管理,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医疗缺陷的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们不能期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犯错,因为临床决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作者介绍了我国医疗缺陷研究的实践(医疗纠纷的案例分析以及医院住院死亡病例医疗缺陷、门诊医疗缺陷、急诊医疗缺陷、辅助部门工作缺陷、质量成本缺陷分析);分析了医疗缺陷的成因模式(医务人员个人素质、医院管理因素、外部因素);提出了医疗缺陷防范应重视医疗安全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及医疗行政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对各级各类医院实行了病例缺陷管理。主要是控制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诊断、治疗、手术、抢救、医院感染、护理、营养、痛历书写等方面的缺陷。这个病例缺陷判定标准共分8个方面102条,我们近一年来先后对1280例现有的住院病人和出院病人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验证用这种方法进行病例质量管理,是检衡医疗护理质量很好的控制手段,既评价了病例质量,又减少了医疗差错,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