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化工企业离子膜烧碱装置、聚氯乙烯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和综合分析法对本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离子膜烧碱装置、聚氯乙烯装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聚氯乙烯粉尘、其他粉尘(电石)、氯乙烯、1,2-二氯乙烷、氯、氢氧化钠、硫化氢、磷化氢、氯化氢、氯化汞、硫酸、磷酸、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其他粉尘(电石)的浓度超标岗位2个,噪声40 h超过85 dB(A)岗位15个。结论企业应改进粉尘作业场所的防护设施,加强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离子膜烧碱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离子膜烧碱装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盐酸、氢氧化钠及噪声。噪声合格率为71.43%,超标部位集中在压缩机房和冷冻机房;氯气合格率为93.75%,超标部位主要集中在氯气干燥工序;盐酸合格率为88.89%,超标部位集中在高纯盐酸泵;氢氧化钠合格率为85.71%,超标点位于液碱蒸发工序。结论离子膜烧碱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氯气、盐酸、氢氧化钠及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新建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了解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并提出应采取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对类比项目主要氯气、氯化氢和噪声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并采用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法和噪声作业分级评价法分析评价。结果类比项目主要接触氯气、氯化氢场所的作业属安全作业;主要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除空压站厂房外均属安全作业,空压站厂房属于轻度噪声危害作业,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的生产工艺、控制方式等与类比项目基本相同,可以预测本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氯气、氯化氢、噪声作业危害程度是安全的。结论该工程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后,该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改建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类比项目显示,氯碱分厂冷冻工段操作室等效A声级值为94.3 dB,电解工段中氯气最高接触浓度为1.26 mg/m3,均超过国家标准。本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事故应急措施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氯气、氢氧化钠、盐酸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和分析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预测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方法]2009年11月,我们依据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相似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相关技术资料的分析,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类比企业各工种工作日内有害物质浓度C-MAC(氯气〈0.04~0.45mg/m^3、氯化氢〈0.2~0.65mg/m^3)、氢氧化钠0.11~0.21mg/m^3)、C-STEL(硫酸0.15~0.29mg/m。)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各工种工作B内接触生产性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值均〈85dB,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该项目如能落实可研报告中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和本评价报告的补充措施建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职业病危害分布现状,掌握底数,为调整或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31日已在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资料,对不同行业、规模、经济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共有14 660家企业,接害劳动者共437 617人;重庆市的企业、接害劳动者均主要分布在主城9区,分别占41.48%、45.56%;企业规模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分别占49.39%和38.77%,接害劳动者以小型企业为主,占33.08%;企业行业分类以制造业为首,占65.67%,其次是采矿业,占17.90%;制造业接害劳动者最多,占67.13%;企业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占81.35%,私营企业接害劳动者占62.67%;职业危害以物理因素为多,其次为粉尘、化学物毒物。粉尘超标率为25.2%,化学毒物超标率为21.8%,高于物理因素。结论重庆市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主城9区,小微型企业、制造业、采矿业、私营企业是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加强物理因素及尘毒危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庆市某科技公司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识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聚乙烯粉尘、γ射线和二氯甲烷,收卷工、配料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0.1 dB(A);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WBGT指数)、聚乙烯粉尘浓度、γ射线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萃取工、回收装置操作工接触的二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符合标准要求,萃取操作位、横向拉伸操作位二氯甲烷短时间浓度超标,达到2.7~4.9倍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结论该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关键控制因素为噪声、二氯甲烷,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8.
李桂荣 《中国校医》2011,25(12):926-92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厂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橡胶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化学毒物操作岗位,锅炉房出渣口粉尘司炉作业岗位,各种机器噪声岗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10.
某卷烟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琴  王刚  王斌  嵇华  夏小乐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574-2575
为了解卷烟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2009年6月,我们对我市某卷烟厂的工作场所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和评价,并结合该厂2009年度接触粉尘和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该厂完善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  相似文献   

12.
对某铅锌冶炼厂的调查表明,该厂职业病危害以粉尘、铅及其化合物、氧化锌、镉及其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噪声为主,其中铅及其化合物污染严重。粉尘的关键控制点为供料车间的皮带输送的头尾部,毒物的关键控制点为烧结车间、熔炼车间、电解车间和精馏车间的各岗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农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及分布,探讨代森锰锌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为该类工程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要求,对该农药厂代森锰锌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该农药厂工作场所中二硫化碳、乙二胺、硫酸锰、硫酸锌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但仍应加强计量槽、反应釜、离心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电容器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和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病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等对某电容器厂的职业病危险因素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该厂主要存在三氯乙烯、二甲苯、氧化锌、二氧化锡、铅烟等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噪声。该厂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除清洗岗位三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484.3mg/m3和505.3mg/m3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结论该厂除清洗岗位需要治理外,其他基本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广东某垃圾发电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分析,确定其职业病防护重点,提出针对性防护管控措施.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对电厂的相关情况进行收集,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垃圾吊岗和化水值班岗分别在巡检垃圾池和炉水加药间氨水计量罐时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不符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洛阳市某陶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噪声、高温、煤焦油、酚、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拉渣工、破碎工、压砖工、窑前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球磨工、烘干窑前操作工、烘干窑后操作工、出窑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工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破碎工、球磨工、包装工属于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压砖机工属于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陶瓷行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作业岗位矽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重庆市某肥料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方法对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现状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机械生产线配料岗、造粒岗、烘干岗噪声8 h等效声级分别为81.1~95.8、90.9~92.1和94.2~96.5 dB(A),超过国家标准;人工生产线配料岗、机械生产线配料岗和烘干岗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3天最大值为8.3、58.3和23.3 mg/m~3,超过国家标准。结论重庆市某肥料生产企业危害风险程度分类为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应进一步完善该化工企业噪声、粉尘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同时加强个体防护,切实保障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对某高原地区尿素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调查结果显示,毒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2个工种CO最高浓度超标,2个工种尿素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1个工种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建议企业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某高原地区聚氯乙烯(PVC)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并进行采样分析,为高原地区同类型生产装置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病现场调查等方法对该装置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和毒物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11个检测点氯乙烯超限倍数超标,合格率为64.5%;4个工种岗位为噪声作业,其中2个工种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合格率为77.8%。结论 PVC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严重,存在氯乙烯浓度超标现象,建议企业加强设备巡检,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铸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为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铸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铜陵市铸造行业某企业作业场所中粉尘、有毒气体、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及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企业作业场所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部分大于10%,粉尘浓度为0.2~6.1 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48倍,粉尘超标场所主要集中在抛砂、抛丸和清理岗位;各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气物质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强度检测6个岗位,仅有1个岗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高温作业岗位的温度略高于国家卫生标准。结论铸造行业职业病危害仍比较严重,尤其是粉尘和噪声。建议强化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意识,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个人防护;落实并完善健康监护和定期检测评价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