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天麻既能祛风,又能通络、止痛,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天麻祛风通络活性成分科学内涵不清。自天麻有效成分单体香草醇首次分离后,相应地对天麻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也不断诠释了天麻有效成分单体、提取物、药对和复方的多组分、多分子及多靶点效应。2005年以来,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继产生,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使天麻活性成分代谢深入到后基因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祛风活血化淤通络法治疗风寒湿痹病1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肿胀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历节风,骨质增生,肩周炎,颈椎及脊柱病变,坐骨神经痛等范畴。临床常见,且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临床病证特点[1]和祖国医学内病内治,内病外治理论,自拟祛风活血化淤通络中药汤剂,治疗风寒湿痹所致的各种腰腿关节痛18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8例均系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08例…  相似文献   

3.
祛风止痛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自2002年9月~2003年,我院运用祛风止痛片治疗风寒湿痹病患者150例,随机设对照组50例进行观察,结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对三叉神经痛采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8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34)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4)应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低于观察组的94.1%,差异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祛风通络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旺 《山西中医》2007,23(1):65-65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常采用镇痛剂、封闭疗法,严重者采用手术疗法,虽能解除疼痛,但术后易遗留面部感觉消失。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59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人引荐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郑卓人老先生医治。郭老知道郑老医术高超,并著有《灵枢经白话解》等著作,欣然同意。郑老详细诊治之后,知道郭老公务繁忙,无暇煎服中药.  相似文献   

8.
沈尔安 《家庭中医药》2007,14(11):64-65
195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有人引荐当时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郑卓人老先生医治。郭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在祛风通络贴中的稳定性和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制备方法,并用薄层层析方法证明包合物的形成;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的方法测试包合物在工艺中的稳定性,并测定挥发油包合物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最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比例是6∶1,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60 min。通过检测,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比不包合的样品提高了100%以上。透皮吸收很快。结论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应用于贴剂可有效地保护挥发油,并不影响其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0.
11.
罗晓明  王英淑  于波 《光明中医》2023,(22):4350-4352
目的 为中医临证治疗偏头痛提供新视角。方法 总结于波教授运用祛风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1则。结果 风阳内动、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核心病机,风阳内动是偏头痛发病的诱因,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病理基础,主张从风、从瘀治疗此病。结论 于教授治疗偏头痛以中医外治方法为主,配合中药口服,以期达到标本兼顾、内外并调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1 对药并用 力举效彰 痹证由于病因复杂,主要病机是邪气闭阻经络关节,气血闭阻不通所致,所以治疗须兼顾,用药须注意灵活配伍。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常选用对药配伍,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对药组方,往往一个方剂中出现几组对药,彼此相辅相成,收效迅速。  相似文献   

13.
汪悦教授在治疗痹病时重视正虚是痹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善于根据痹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运用黄芪进行治疗,通过对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取舍,依疾病进程随证调整与其他药物的配伍,达到既病防变、扶正祛邪之目的。现从理论思考、临床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及验案举例等方面论述汪教授临证运用黄芪治疗痹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导致面瘫的最常见原因~([1])。该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损伤、面神经急性缺血等有关~([2])。该病导致面神经功能受损,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将遗留严重后遗症,如口角歪斜、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面肌痉挛抽搐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精  相似文献   

16.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鹏  张新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0):992-993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但是根据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脾胃病的病理表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临证治疗脾胃病时,常酌加风类药物,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兹介绍如下。1 风药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故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则阴土始运,中气不升,必  相似文献   

17.
祛风药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祛风药具有祛散外风、透发郁热、宣畅气血、祛瘀通络、胜湿祛疾之功。对中风病主要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均有治疗作用。临床运用时只要准确把握病机,合理配伍组方,就能充分发挥祛风药的治疗作用,同时消除其弊端,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骨关节炎(OA),又称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或肥大性关节炎。病程发展缓慢,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受限。特点为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的局限性退行性变,软骨纤维变性,结构破坏,软骨下骨增生、硬化、关节边缘赘形成,造成关节畸形[1]。现在国际公认的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位于风湿病之首[2],据我国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显示,我国的人群患病率为4%[3]。OA患病率高,已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近4年来用自拟祛风活血通络汤治疗此病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表1临床观察指标疗效前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解毒祛风通络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片及醋氯芬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毒祛风通络方及来氟米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ESR、IL-1、R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风通络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20.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鹏  张新 《中医杂志》2004,45(6):475-475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根据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脾胃病的病理表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适当加入部分祛风类药物,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