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城市6 161名中小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为79.29%,其中小学生为84.98%,高于中学生的75.34%(χ~2=84.06,P 0.001),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偶尔吃、不吃或基本不吃早餐的报告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每天早餐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不同城市、是否与父母同住、母亲的文化程度、父亲的职业和知识总分。结论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为低,应加强学校、特别是中学生的膳食营养干预工作,确保学生进食早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贫困地区2所重点监测学校中的5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65.92%,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34%。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中学生(χ~2=20.538,P0.001),女生高于男生(χ~2=6.302,P=0.012)。营养充足的早餐食用率为23.06%,有14.63%的学生能够每天食用营养充足的早餐,中学生食用营养充足早餐的比例高于小学生(χ~2=11.703,P=0.001)。早餐中馒头、粥、面条等谷类主食的食用率为84.68%,肉、蛋类的食用率为40.97%,奶、豆类的食用率为31.40%,水果、蔬菜的食用率为26.33%。并非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更容易产生饥饿感(χ~2=13.566,P=0.001)。4.30%的学生贫血,13.43%的学生超重,15.15%的学生肥胖,2.07%的学生轻度消瘦,1.20%的学生中或重度消瘦。结论 吉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率较低,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营养教育与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平县2 426名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及身体活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不同性别、学段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3%的中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72.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早餐以谷类食物为主。中小学生食用加工肉制品和盐焗坚果比例最高,分别为47.9%和44.6%。56.8%的中小学生不能每天吃1次水果,41.9%的学生每天吃蔬菜<2次。71.3%的中小学生每月至少吃1次西式快餐。88.2%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食用1次零食,最常吃的零食为糕点类;60.6%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饮用1次饮料。结论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存在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西式快餐消费率高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此需加强对学生正确饮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饮食习惯和营养相关认知现状,为制定营养教育、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北京市密云区55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餐率为56.8%,早餐吃饱率为51.8%、午餐吃饱率为66.4%、晚餐吃饱率为67.1%。学生每天吃早餐率、早餐吃饱率、午餐吃饱率、晚餐吃饱率均呈现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非住宿学生高于住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317、79.767、45.746、66.814;43.339、11.327、31.393、27.705,均P0.01)。学生每日摄入粗杂粮、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率分别为15.6%、20.0%、19.1%、49.1%、7.8%;学生每日摄入2种谷类为46.4%,每日摄入3种及以上蔬菜为45.1%,每日摄入2种水果为38.8%。学生日饮水量≤1 000 ml的占60.3%,20.7%的学生选择无碳酸含糖饮料,17.6%的学生选择不喝饮料;学生每周喝饮料1~3次者占36.6%。营养知识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回答5个及以上正确率呈现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1.656,P0.05)。结论密云区中小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应针对学生、家长、学校开展相关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学生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状况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方法 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对我国17719名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的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在3d膳食调查期间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6.5%,ktn 1-2次早餐的比例为7.4%,不吃早餐的比例为6.1%,其中中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为16.0%,高地小学生(12.0%);乡村中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中秘早餐的比例为12.7%,高于城市中小学生(9.1%);少数民放中小学生1-2次早餐或不中秘早餐的比较为18.1%,高于汉族中小学生(10.8%);高、中、低3种不同家庭经济状的中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10.7%、12.3%、13.3%,逐渐增加;此外,从大学以上化程度到盲,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降低,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增加。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尤其是乡村和少数民族学生不吃早餐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以中小学生及其母亲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因素有针对性地营养教育和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6.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现况,为指导中小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有2.8%自报从不吃早餐,62.5%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减少,吃家里做好的早餐的人数也在减少.不吃早餐最多的原因是不饿/不想吃(44.3%),其次是没时间(33.3%)以及家里没有吃早餐的习惯(7.8%).不吃早餐原因的性别、城区和学段分布一致,54.1%的学生报告吃家里做的早餐,有4.5%的中小学生早饭总吃不饱.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摄入频率低,质量差与习惯有关;应开展有效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χ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小学生早餐行为及质量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20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早餐行为及质量资料并进行评价。结果 57.38%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不同年级小学生早餐食用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0.553,P0.01);早餐食用时间少于10 min的小学生占61.92%,不同的年级间小学生用餐时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616,P0.05);早餐在家就餐者占88.20%;早餐准备者为妈妈的小学生占68.82%;早餐质量较差的小学生占44.82%,男生比例(48.58%)明显高于女生(40.79%,χ~2=14.388,P0.01)。结论天津市小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突出,且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应尽早进行营养宣教,改善其早餐食物结构,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9.
了解哈尔滨市四五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况及营养质量,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哈尔滨2个中心城区、2个近郊城区12所小学校四、五年级共计2 001名小学生开展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几乎每天吃早餐比例最高(87.5%),其次是每周吃3~4次(8.7%);几乎不吃所占比例最少,为1.0%.起床5 ~ 15 min吃早餐比例最高,为54.6%(1 081人);95.1%的小学生在家吃早餐,2.3%在学校吃早餐,1.5%在餐馆或者小吃摊吃早餐.母亲准备的早餐营养充足和良好比例均高于其他准备者(x2值分别为101.32,18.27,P值均<0.05).19.5%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结论 小学生存在不吃早餐行为,早餐营养质量差比例较高.应开展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促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早餐营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北京市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措施和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8所非寄宿制公立小学的二~五年级学生1581名,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对学生进行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分类。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调查问卷》,对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每周吃早餐天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吃早餐的肥胖学生最高(3.08%);每周只吃1~3d早餐和每周只吃4~6d早餐的超重学生最高(10.00%,14.17%);每天都吃早餐的正常体重学生最高(82.86%)。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小学生对早餐食用新鲜蔬菜的应答率呈递减趋势;只有49.32%的北京市小学生每周喝奶≥7次。吃西式快餐≥4次/月、经常或每天晚上睡觉前0.5h吃东西、每周在外就餐≥14次的肥胖学生应答率均最高。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学校吃午餐(76.80%)。结论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饮食行为状况不同,应努力帮助儿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其坚持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科学减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7):534-540
目的了解和评估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8所学校21个班781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计算饮食行为报告率并对相关行为进行性别及学段之间的比较。结果因不想吃(38.1%)等原因,仅59.3%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高学段学生不吃早餐现象更为突出,不吃或吃不饱早餐的学生在上午第3或第4节课时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早餐的学生(P0.05)。因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等原因,分别仅有57.5%和66.2%的学生能吃饱午餐和晚餐,吃不饱午餐的学生在下午放学前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午餐的学生(P0.05);分别有41.6%、53.0%和44.3%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餐、午餐和晚餐;22.2%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零食而13.3%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学生首先从口味(85.4%)其次才从卫生(82.2%)和营养(70.6%)选购零食;64.8%的学生有剩饭剩菜现象,不喜欢吃某种食物(36.0%)是剩饭剩菜主要原因;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四类膳食日进食量达标率分别仅为88.6%、86.7%、63.5%、82.6%,有62.4%和63.3%的学生蔬菜水果日进食量不足日推荐量的一半;61.3%的学生日饮水不足1 000ml,20.2%的学生每天喝饮料一次及以上,常喝的饮料76.7%为非牛奶或豆浆或鲜榨果/蔬汁类。结论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现阶段的总体饮食行为不容乐观,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了解我国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72所小学四、五年级共12 197名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88.5%,每周吃3~4次的为7.0%,每周吃1~2次的为3.2%,几乎不吃的为1.3%.59.3%的学生早餐由母亲准备,其次是由祖/外祖父母(14.9%)、父亲(11.7%)和自己准备(6.3%).55.1%的学生起床5~15 min内吃早餐.87.2%的学生在家吃早餐,其次是在餐馆或小摊(5.0%)和学校(4.5%).31.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结论 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提高早餐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城市6 161名中小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  结果  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为79.29 %,其中小学生为84.98 %,高于中学生的75.34 %(χ2 = 84.06,P < 0.001),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偶尔吃、不吃或基本不吃早餐的报告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每天早餐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不同城市、是否与父母同住、母亲的文化程度、父亲的职业和知识总分。  结论  山东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为低,应加强学校、特别是中学生的膳食营养干预工作,确保学生进食早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2所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六年级579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68.7%的被调查者每天吃早餐,从不吃早餐者占5.4%;82.8%吃早餐者早餐的营养质量较差,营养充足者仅占0.8%;年级、父母早餐频率、对早餐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早餐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不常吃早餐、从不吃早餐现象大量存在,吃早餐者早餐卫生难保障,食物营养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及早餐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等7个城市选取9194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他们早餐行为信息并进行评价。结果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97.0%、92.4%和93.4%;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吃早餐的时间多在起床30min以内,比例分别为75.4%、74.7%和68.6%;早餐主要由母亲准备,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53.1%、49.9%和49.7%;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主要在家里食用早餐,比例分别为71.8%、67.0%和63.8%;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的比例分别为84.7%、80.5%和81.8%。结论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存在一些不合理方面,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应改善其早餐食物结构,提供营养素均衡的早餐,促进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7.
黎亚军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43-1847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状况及其与早餐食用的关联性,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欺负/受欺负问卷和早餐食用问卷,于2019年2—3月抽取河南省45个样本县(市、区)793所中小学样本校103 106名中小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言语、关系、网络欺负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5%,9.4%,4.6%,3.3%;受欺负行为的报告率为11.5%,25.2%,16.0%,14.5%,不同性别、学段、学校所在地、寄宿状况、学业成绩、学业负担的学生之间欺负/受欺负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5 511.09,P值均<0.01)。不经常吃早餐的学生比例为15.4%,不同学段、寄宿状况、学业成绩、学业负担的学生之间早餐食用频次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值分别为945.45,21.96,3 591.83,3 208.41,P值均<0.01);欺负/受欺负者中不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均高于未卷入者(χ2=1 589.99~2 602.78,P值均<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一些营养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选取北京市农村地区3个区县,各区按照5%比例抽取学校。从小学三到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3 833名学生。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 结果 郊区中小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2.90%,超重检出率为14.20%。男生肥胖检出率17.00%,女生肥胖检出率8.43%,男生高于女生(χ2=57.270,P=0.001)。2017年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2015年,分别为14.77%、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P=0.001)。只有72.89%的学生每周6~7 d吃早餐。16.54%的学生报告早餐不常吃饱。调查对象中有31.02%的学生经常喝饮料。20.90%的学生每天饮水不足1 000 ml。355例小学生(13.05%)、114例初中学生(20.14%)、128例高中学生(23.40%)不能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表现为不了解或知道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但无所谓,学段越高有认识问题的学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2,P=0.001)。8.91%(88/988)的肥胖或超重学生吃减肥药,6.87%(181/2 636)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学生也在吃减肥药。 结论 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继续上升趋势,应该针对个体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虹口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虹口区2所小学、2所中学、2所高中的972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吃早餐的占97.8%,初中生占94.0%,高中生占93.8%,高中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P0.05);在家里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4.5%,初中生占68.1%,高中生占52.3%;小学生同父母一起吃早餐的占63.1%,自己吃早餐的占34.5%;初中生自己吃早餐的比例为53.0%,高中生为64.6%;早餐主要由母亲提供,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早餐准备情况不同(P0.01);早餐进食2种食物的最多,占38.4%,进食1种食物的占38.2%,进食3种食物的占14.3%,进食4种食物的仅占3.9%,进食5种及以上的占0.6%。早餐以米面制品为主,其次是奶及奶制品、肉、蛋、鱼类。结论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早餐质量较差,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了解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中小学生家长的饮食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13 8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70.7%的学生家长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但其中仅有18.0%的家长早餐营养良好.4所城市学生家长每周吃早餐次数及早餐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7.872,259.788,P值均<0.05).学生家长吃西式快餐的频率≥1次/月的占34.3%,各城市学生家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58,P<0.05).学生家长每周至少吃1次零食、饮料比例分别为78.3%,59.5%,零食、饮料每周消费次数构成各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2.53,136.381,P值均<0.05).学生家长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新鲜蔬果、谷类、坚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茶水、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鲜榨果蔬汁.结论 四城市学生家长存在早餐结构不合理,消费西式快餐、不健康零食及饮料等现象,因此应加强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