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脂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和血脂(包括CH、TG、HDL-c、LDL-C)测定。结果①疾病组DD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疾病组血压及CH、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CE基因DD型组与ID和II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③ACE基因多态性与CH、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和0.683,P均<0.01);与HDL-c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P<0.001)。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I等位基因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交阻3组,检测其ACE基因型(II、DD、ID),并与47例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4组基因型(II、DD、I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痰瘀交阻组比较,气阴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较高(P〈0.05),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虚阳亢组比较,气阴两虚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相关,且其中II基因型可能与阴虚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48例血瘀证和52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54名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内皮素(endothelins,E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gⅡ)、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值。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ET/NO冠心病血瘀证组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T、AgⅡ冠心病血瘀证组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ET/NO、AgⅡ各组DD型均高于Ⅱ型和ID型,其中以冠心病血瘀证组DD型为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AgⅡ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T/NO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为冠心病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起病隐袭、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疾病.在IPF发病机制的研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IPF的遗传因素本质尚不清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是一种构成血管内皮细胞与膜结合的糖蛋白,ACE基因含有多态性,已有研究表明其插入/缺失(I/D)状态在IPF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影响着IPF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转归.本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ACE基因多态性在IPF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38例,气滞血瘀证24例,痰阻心脉证19例,心血瘀阻证39例,阴寒凝滞证18例,气阴两虚证23例,心肾阴虚证32例,阳气虚衰证47例。另收集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ACE等位基因插入/缺失(I/D)及ACE基因型,采用多层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的硬化程度,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结果 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软斑块者120例、中等密度斑块者54例、钙化斑块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DD基因型者32.9%(79例),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5%(9例)(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等位基因者54.2%(130例),较健康志愿者的46.7%(28例)显著升高(P0.05)。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D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ACE-I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D等位基因染色体数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冠状动脉软斑块者与中等密度斑块者ACE-DD基因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者(P0.05)。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易感基因,且在中医辨证之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分布较多,ACE-DD基因型在软斑块及中等密度斑块患者中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6.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酶.人类ACE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gdb 119840),其中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序列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使ACE基因呈现多态性,即Ⅱ型、DD型、ID型.近年来,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文献在对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不完全相同,排除样本因素、统计方法等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不同群体在生物学性状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71例非家族性房颤患者的ACEⅠ/D多态性,并测序确定各房颤患者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比较不同ACE基因型房颤患者的血清PⅠP和PⅢP浓度。结果:ACE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分别为(125.56&#177;49.87)ng/ml、(18.38&#177;11.38)ng/ml,高于DI型(91.91&#177;56.24)ng/ml、(14.74&#177;7.44)ng/ml和II型(87.89&#177;45.36)ng/ml、(14.21&#177;6.97)ng/ml;DD基因型PⅠP值和PⅢP值大于II基因型及DI基因型,其中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30例患者为研究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入组的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ACE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了解ACE基因插入型(ID型)、缺失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36.67%、6.67%、56.66%,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3.30%和46.70%,对照组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53.33%、16.67%、30.0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3.33%和56.67%,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和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ACE基因多态性中,Ⅱ型基因分布升高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降低可能与结肠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心血瘀阻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和健康人对照组ACE基因型(DD、ID、II和等位基因(D、I)及AgⅡ活性。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4组中ACE基因DD型的AgⅡ活性比ACE基因Ⅱ型显著增高(P<0.05或P<0.01);CHD心血瘀阻证组ACE基因DD型亦较ID基因型患者的AgⅡ活性显著增高(均P<0.01)。两个心血瘀阻证组3个基因型的AgⅡ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可能与CHD心血瘀阻证有一定内在联系,可能与D等位基因导致AgⅡ异常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D(rs4646994)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95例为病例组,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肺肾气虚证组(37例)和非肺肾气虚证组(5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受试者全基因组DNA并采用PCR法对ACE基因SNP (I/D)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多态性采用SNP序列查询进行验证。结果 95例病例组患者II、ID、DD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4例(46. 32%)、38例(40. 00%)、13例(13. 68%),对照组分别为33例(40. 24%)、40例(48. 78%)、9例(10. 98%)。肺肾气虚证组分别为16例(43. 24%)、17例(45. 95%)、4例(10. 81%),非肺肾气虚证组分别为28例(48. 28%)、21例(36. 21%)、9例(15. 52%)。各组受试者ACE基因SNP (I/D)(rs4646994)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SNP序列查询结果示,rs4646994是一个289bp重复序列的I/D突变,但已知的突变频率小于1%。结论 ACE基因SNP (I/D)(rs4646994)作为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遗传标记物证据尚不足,仍需要大样本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糠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R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成玉斌  罗仁等 《新中医》2003,35(1):36-37
目的:探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B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从ACE基因选取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4343、rs4293和rs4267385,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的方法,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结果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93、rs4267385的基因型相似,而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34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患病风险分析显示,ACE基因SNP位点rs4343基因型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GG+AG)患早发CHD的风险是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3.6倍(95%CI:1.224-1 0.585,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TC、TG等风险因素之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3.994,95%CI:1.230-12.974,P=0.021)。结论 ACE基因位点rs4343(G2350A)多态性可能是早发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不是早发CHD血瘀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G894T变异的关系。方法对160例冠心病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分为血瘀证119例和非血瘀证组41例。用PCR方法测定ACE基因多态性和eNOS基因G894T变异,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 (1)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ACE基因频率分布:血瘀证组DD型有49例,占41.18%;I/D型有42例,占35.29%;II型有28例,占23.53%。非血瘀证组DD型有18例,占43.90%;I/D型有14例,占34.15%;II型有9例,占21.95%。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2)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eNOS基因频率分布:血瘀证组GG型有58例,占48.74%;GT型有33例,占27.73%;TT型有28例,占23.53%。非血瘀证组GG型有17例,占41.46%;GT型有14例,占34.15%;TT型有10例,占24.39%。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3)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狭窄支数与ACE基因型分布的关系,血管狭窄数大于等于3支有46人,DD型有20例,I/D型有16例,II型10例。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4)冠心病血瘀证支架数与ACE基因型分布的关系,支架数大于等于3个有19人,DD型有11例,I/D型有6例,II型2例。二者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1)冠心病血瘀证与ACE基因多态性、eNOS基因变异无明显的相关性;(2)冠心病血瘀证患者ACE基因DD、I/D型者病情严重程度较II型高,存在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198例北方汉族和鄂温克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结果北方汉族ID、DD、Ⅱ基因频率是27.8%、17.8%、54.4%,D及I等位基因频率为32.2%、67.8%;鄂温克族人群ID、DD、Ⅱ基因频率是70.3%、21.9%、7.8%,D及Ⅰ等住基因频率为57.8%、42.2%。表明北方汉族与鄂温克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正常对照组CYP11B2-344T/C基因型,同时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EH中风先兆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11B2-TT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荤食、急躁易怒及ACE-DD基因型为主要危险因素,而ACE-DD型OR为2.834(95%CI,1.232-6.51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中风先兆证显著关联,此关系在调整了中医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并提示在发病的过程中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降压 ,更重要的是防止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降低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正因如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以来 ,短短 2 0年时间 ,其应用已远超出原来范围 ,成为心血管药物的里程碑[1- 2 ] 。笔者现就ACEI治疗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1 分类与特征多数ACEI是脯氨酸的衍生物 ,均为含有氮环的环戊烷 ,其分子中功能基团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分子中的锌结合 ,抑制ACE活性。根据功能基团的不同 ,ACEI可分为含巯基、羧基及磷酰基 3类。各药特征简要如下 :见表 …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发现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丁醇提取物 400μg/mL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活性的抑制率约达59%。因此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提取物分得3个甾类生物碱并研究了它们的抗 ACE 活性。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对调控人体血压、改善心肌重构以及肾脏疾病等有重要意义;且中医药对调节血压,治疗心、肾疾病等有其特殊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因此,笔者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将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成药以及针灸等形式对ACE2调控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中医药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调控ACE2并将中医药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