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公众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选择南京市3个城区和2个郊县,对成人开展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发放问卷2 95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04份。调查对象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非营运车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按规定应该吊销几年"这项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3.5%、15.6%、6.3%和6.1%。城区居民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浓度的知晓率均高于效县(均有P〈0.05)。92.4%调查对象认同醉酒驾车对于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酒驾问卷调查发生率为16.9%,且郊县高于城区(X^2=19.33,P〈0.001)。结论南京市公众的酒驾相关知识十分欠缺,部分知识知晓率城区高于郊县。公众酒驾相关态度尚可。酒驾问卷调查率高于全国,酒驾相关行为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以南通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南通市居民通过开展干预活动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转变。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3项知识("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醉酒驾驶受到的处罚"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几年")的知晓率分别为57.1%、50.2%和34.8%,较基线调查均有提高(P0.05)。调查对象的知识总评分从干预前的(2.68±1.74)分提高到干预后的(2.83±1.87)分(P0.05),行为总评分从干预前的(2.16±0.91)分提高到干预后的(2.25±0.87)分(P0.05),未见态度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男性行为总评分从(2.02±0.95)分提高到(2.14±0.90)分(P0.05)。结论本次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大酒驾知识的普及,杜绝酒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以南通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南通市居民通过开展干预活动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转变。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3项知识("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醉酒驾驶受到的处罚"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几年")的知晓率分别为57.1%、50.2%和34.8%,较基线调查均有提高(P<0.05)。调查对象的知识总评分从干预前的(2.68±1.74)分提高到干预后的(2.83±1.87)分(P<0.05),行为总评分从干预前的(2.16±0.91)分提高到干预后的(2.25±0.87)分(P<0.05),未见态度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男性行为总评分从(2.02±0.95)分提高到(2.14±0.90)分(P<0.05)。结论本次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大酒驾知识的普及,杜绝酒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出国留学生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出国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酒后驾驶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际发放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38份(94.6%)。调查对象的"饮酒后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醉酒驾驶是否会追究刑事责任"和"因醉驾吊销驾驶证的规定年限"等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5.88%、15.31%、94.58%和12.33%。有驾照者酒后驾驶知识知晓率高于无驾照者(P0.05)。"醉酒驾驶者会受到的处罚"的知晓率仅为5.83%。94.72%调查对象认同"酒后驾驶对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98.78%调查对象反对酒后驾驶。有驾车经历者的酒后驾驶发生率为18.13%,且男性高于女性(χ~2=6.0111,P0.05)。影响酒后驾驶的因素包括性别、饮酒频率、酒后驾驶相关知识知晓度和乘坐饮酒者驾驶的机动车。男性(OR=3.20,95%CI=1.02~10.60)相对于女性发生酒后驾驶风险更大;饮酒频率(OR=4.73,95%CI=2.23~10.01)越高,发生酒后驾驶的风险更大;酒后驾驶知识知晓度越高(OR=5.28,95%CI=1.71~16.29),发生酒后驾驶的风险更小;乘坐饮酒者驾驶的机动车的人群(OR=7.64,95%CI=1.74~33.57)发生酒后驾驶的风险更大。结论上海出国留学生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欠缺,相关态度尚可,酒后驾驶行为报告率较高,可重点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对酒后驾驶的相关知识的认知,减少酒后驾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淮安城区居民有关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安城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1 051份有效问卷。淮安居民的"饮酒驾驶最低浓度""醉酒驾驶最低浓度""醉驾非营运车吊销驾照年限"和"醉驾营运车吊销驾照年限"等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8.45%、17.51%、12.37%和4.47%。有驾照居民酒驾知识知晓率高于无驾照居民(P0.05),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增高(P0.05)。95.24%居民认为酒驾对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94.58%居民反对酒驾。3.04%居民有酒驾行为。结论淮安城区居民酒驾知识欠缺,相关态度尚可,酒驾行为报告率较高,居民侥幸心理严重。应联合多部门,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酒驾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公众酒后驾驶相关知识和态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4年4月随机抽取3个城市监测点,2个农村监测点,各监测点选择3个社区为调查点,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开展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答4 270人,酒驾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分别为(1.15±1.13)分、(5.01±1.20)分、(2.96±1.11)分;酒驾各知识点知晓率为4.38%~44.78%,正确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68.50%~95.88%、32.60%~87.87%。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非营运车辆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按规定应该吊销几年"知晓率较低,仅为28.64%、17.63%、12.37%、6.91%。4个知识点知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有驾照者均高于无驾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95.88%的受访者表示"反对酒后驾车",63.79%认为应加大对酒驾的惩罚力度。过去6个月自我报告酒驾率8.02%,主要发生情形为亲友聚会(41.90%),其次为商务应酬(26.67%)。通过电视、广播获取酒驾相关知识,占83.95%。结论江苏省公众酒驾相关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重点加强对女性、低学历、无驾照和农村对象的宣传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和行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南通市>15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了解其过去半年内机动车驾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率为1.4%,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率为16.0%,不安全驾驶率为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频率高(OR=1.874)是酒后驾驶的危险因素,认为少量饮酒对驾车有影响的态度(OR=0.230)是酒后驾驶的保护因素。男性(OR=2.608)、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44)、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23)、饮酒频率高(OR=1.800)是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的危险因素;男性(OR=2.579)、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39)、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16)、饮酒频率高(OR=1.771)是不安全驾驶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较普遍,应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酒驾宣传干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酒驾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为45.15%、81.67%和76.71%。"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抓住受到哪些处罚"知晓率仅有4.87%,有驾照者行为正确率高于无驾照者(χ2=28.38,P0.05),饮酒者中有34.53%的调查对象出现酒后驾驶行为,其中18.64%发生过无证酒驾行为。影响酒驾行为得分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和驾照,与大专及以上相比,小学及以下的行为得分较低,OR值为0.095(95%CI:-1.238~1.427),与无驾照者相比,有驾照者行为得分较高,OR值为4.482(95%CI:3.945~5.019)。结论苏州市居民酒驾相关法律知识欠缺,饮酒和酒驾行为严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预防酒驾的法律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六合区公众酒驾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提高公众对酒后驾驶的认识,减少酒后驾驶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公众进行酒驾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酒驾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仅为56.2%,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率为77.9%。结论六合区城郊居民对酒驾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但态度和行为正处于往积极方向转变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酒驾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酒后驾车危害猛于虎。有关调查显示,酒后驾车已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遏制酒后驾车行为,政府开始颁布实施刑法修正案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更加严厉,而且规定醉驾与飙车将入刑定罪,这令广大驾驶员谈酒色变,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苏州市公众酒后驾驶宣传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干预前后分别对居民进行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酒后驾驶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4.97%提高至干预后的62.20%(P0.05),行为正确率由70.70%提高至74.30%(P0.05),态度正确率由81.29%提高至83.71%(P0.05)。干预后城市居民、无驾照者知识知晓率提高幅度较农村居民、有驾照者大。结论本次干预后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杜绝酒后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2.
广西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发生酒后驾驶的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不同时段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用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和问卷对被随机拦截下来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呼气酒精浓度测试。结果从2007年12月7日至2008年3月1日,共调查驾驶人5592名,平均酒后驾驶发生率为4.49%,醉酒驾驶发生率为0.63%。白天酒后驾驶发生率为1.46%,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晚上酒后驾驶发生率为6.33%,醉酒驾驶发生率为1.01%,晚上的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白天;节假日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工作日和周末;男性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女性,且女性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摩托车和小汽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卡车驾驶人。结论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及醉酒驾驶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江岚 《健康博览》2012,(6):18-19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肇事获刑,让公众更清楚了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是引起车祸的重要原因,但诱发车祸的另一隐患——"药驾"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么"药驾"的危害有哪些?吃过哪些药后不能开车? 所谓"药驾",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国外一份有关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肇事获刑,让公众更清楚了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是引起车祸的重要原因,但诱发车祸的另一隐患——"药驾"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么"药驾"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规避?所谓"药驾",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有关资料表明,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可见"药驾"很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舟山市居民登革热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并分析影响因素,为登革热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舟山市4个县(区)各抽取2个社区和2个乡镇,每个社区或乡镇选取50户家庭,每户家庭选取1名≥1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舟山市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登革热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等资料并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762份,有效问卷731份,有效率为95.93%。舟山市居民知晓登革热防控知识430人,知晓率为58.82%。其中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的知晓率分别为57.73%、82.22%和70.31%。持有登革热防控态度451人,持有率为61.70%。其中普通市民可能患有登革热、自己愿意知晓登革热防控知识和自己愿意参加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持有率分别为69.77%、71.82%和65.12%。持有登革热防控行为400人,持有率为54.72%。其中主动或被动获得登革热防控知识、平时清理蚊媒孳生地、家庭配备灭蚊药物、居家采取防蚊措施和外出采取防蚊措施的持有率分别为70.18%、71.82%和80.16%、82.35%和79.75%。结论舟山市居民登革热防控知识知晓水平较低,防控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应针对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居民的登革热防控知识、行为和态度进行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lO年9一iO月在浙江省6个县(市、区)采用拦截式调查法开展为期1周的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67名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BAC)>0mg/100m1]、饮酒驾驶(20 mg,/100 ml≤BAC<80mg/100 m1)与醉酒驾驶(BAC≥80 mg/100 ml)的比率分别为1.82%、1.03%和O.27%。城市地区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驾驶员酒后、饮酒、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女性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0%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为35—49岁年龄段.且随年龄增长,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呈上升趋势。晚问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发生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最高。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分别为9.27%、5.01%和1.57%,均高于其他汽车驾驶员。结论 浙江省酒后驾驶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晚间23时至次日凌晨l时的时段,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驾驶员、男性驾驶员以及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高危人群,需在今后的酒后驾驶宣传教育和执法干预活动中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血液中乙醇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是判断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的一项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饮酒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20 mg/100 ml、<80 mg/100 ml的驾车行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80 mg/100 ml属于醉酒驾驶.将2005-2011年检测的2 595份涉嫌交通肇事人员血样中乙醇浓度的定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居民的乙肝防治知识、观念、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确立肝炎健康教育的社区工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在线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两次调查,前后两次调查问卷一致并且间隔半年,研究对象为同一人群,这期间对人群进行手机微信在线健康教育干预,并根据二次调查结果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首次调查有效问卷1 050份,60分及以上问卷640份,占60.95%,对乙肝知识的掌握程度因居民的收入、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等因素而存在差异。第二次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 072份,60分及以上问卷970份,占90.49%。对乙肝知识的掌握程度因居民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取干预措施后,社区居民对乙肝知识的掌握有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显著,积极指向选项增多,消极指向选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措施有效。结论乙肝知识掌握程度因居民收入、文化程度增加而升高;企业白领、医疗卫生和公务员职员这三类职业人群乙肝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其他职业;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可提高人群掌握乙肝知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西安市驾校学员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为后期调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驾校学员进行方便抽样374人,用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信度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测量中系数高于0.7问卷信度较好。效度采用因子分析、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折半系数大于0.7,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系数在0.52~0.77之间。因子分析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8个,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58.61%。行为维度聚合效度为100%,知识、态度维度均超过70%。各维度相关性均接近或大于0.4,区分效度成功率为100%。结论研究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及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就医及道路交通危险行为情况。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5098人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了解居民过去12个月居民伤害发生、就医情况和过去30d道路交通危险行为情况,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伤害发生率为3.7%,伤害原因主要是跌落/坠落(34.8%)、刀伤/锐器伤(17.9%)和道路交通伤(15.8%)。伤害发生后33.7%需门诊或急诊处理,10.9%需住院治疗。驾乘过摩托车者中59.5%不佩戴头盔,机动车驾驶员中19.6%的对象驾驶时未佩戴安全带。4.4%的对象至少有过1次酒后驾驶经历,21.1%的对象至少有1次连续4h以上的疲劳驾驶经历,10.6%的对象无驾驶证。结论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率低,但伤害后需医疗救治处理的较多,道路交通危险行为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