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伤椎置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后纵韧带连续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患者55例。采用伤椎置钉及间接减压的手术方式,观察术前、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的变化。结果:术前Cobb角30.11°±12.24°,术后6.28°±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压缩率术前38.11%±13.13%,术后7.22%±1.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侵占率术前32.03%±12.92%,术后4.87%±2.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纵韧带连续、临床上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伤椎置钉及韧带复位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伤椎的Cobb角、椎体压缩率及椎管侵占率,临床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椎体复位丢失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后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严重椎体复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扫描,行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多恢复为E级正常,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obb角、椎体高度比以及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椎管狭窄率,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后路间接减压经椎弓根植骨与开放减压后外侧植骨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8年3月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经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将其分为2组:间接减压组32例,于伤后早期(72 h内)经后路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间接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松质骨浆;开放复位组24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半椎板、横突或关节突融合。观察2组手术中的情况及并发症,评价各组在脊柱的矫形、Cobb角的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1 h、2.23 h,出血量为360 mL、440 m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全部病例经9~24个月随访,平均15.2个月,2组患者术前、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前2组脊髓功能恢复、椎体畸形的矫正率、Cobb角的矫正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分别提高1~4级,4例脊髓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提高1级、2级,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的矫正均明显好转(P均<0.05),全部病例基本达解剖复位,术后无内固定物失败,内固定物取出后矫正丢失率分别为0.8%,8.6%。结论后路器械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提供神经修复空间,经椎弓根植骨可有效降低内植物的失败及矫正度的丢失,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后路Ⅰ期椎间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了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的76例A、B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42例采用伤椎置钉内固定,34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均未采用植骨融合)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高度比及其Cobb角变化。结果:A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和跨伤椎置钉方式均能有效纠正A型胸腰椎骨折的脊柱后凸畸形、重建伤椎高度;但对B型胸腰椎骨折来说经伤椎置钉术式在术后中长期可更好地维持伤椎复位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的矫正度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43岁。损伤椎体,T_(10)2例、T_(11)6例、T_(12)14例、L_110例、L_26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14例、D级10例、E级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由术前(44.83±12.73)%降低至(10.24±7.25)%、(13.11±8.51)%,Cobb角由术前31.49°±14.17°降低至6.90°±5.15°、8.74°±6.39°。术后12个月,部分病例的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20例。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间接减压对椎管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永强 《中医正骨》2003,15(5):14-15
为探讨间接浅压、脊柱序列的恢复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管道恢复的影响。对42例胸腰椎椎体闭合爆裂骨折行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病人,观测其手术前后X线片,CT片。结果显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提供的沿脊柱生理弯曲的三维轴向牵开力可以使椎体良好复位,椎管能获得有效减压。表明间接减压的生物力学基础是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等力学传导结构的正方,但若纤维环破裂,失去其传导作用,椎体复位差,轴向牵开后后纵韧带紧张度不够,虽能使骨块部分回纳,但效果明显较差,另外后纵韧带损伤患者,虽然椎体也可以复位,但后纵韧带失去其使骨块回纳的作用,所以神经管道的恢复也受到影响。判定力学传导结构是否受到损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爆裂骨折的Denis分型;②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的骨块分型;②术前椎管的面积;④复位后伤椎和伤推推间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使用过伸复位垫枕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单纯垫枕法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过伸复位联合垫枕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脊柱质凸Cobb角、伤椎矢状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脊柱质凸Cobb角、伤椎矢状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均较治疗前的显著改善,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脊柱质凸Cobb角、伤椎矢状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较常规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提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使用过伸复位垫枕法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受伤椎体可恢复到一定的高度,脊柱的稳定性得以维持,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Gobb’s角,并采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s角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安全性高,是治疗该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或减压及神经脊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伤后1周内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急诊患者48例行后路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或直接减压及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周内随访,其中有31例获36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2.5%和后缘93.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1.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术后平均3°。术后随访除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均获Frankel分级1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所随访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晚发性脊髓损伤。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但无特殊不适亦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经皮椎体穿刺后凸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通过椎弓根钉复位骨折椎体,经伤椎的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获随访6~25个月,术后未发现继发性神经根脊髓损伤及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PVP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作椎体成形术材料结合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Ⅰ组17例,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射植入医用硫酸钙作椎体成形术结合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Ⅱ组22例,单纯使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两组间的术前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无显著差异,术后即刻及取出内固定2个月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医用硫酸钙作为植骨材料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很少发生椎体终板高度复位的丢失,提供了伤椎前中柱支撑和固定,能够有效的维持伤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及神经脊髓压迫情况,28例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伤椎骨折复位器复位,使骨块回纳,伤椎冲入骨颗粒植骨融合治疗,椎体爆裂骨折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0例患者采用不切除椎板减压,直接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进行随访,经DR及CT检查,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达到1~3级。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及取钉后3个月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更好,减轻伤椎对应椎管侵占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两种方法:牵引辅助下充气复位、牵引复位,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观察其复位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所有研究病例120例,均为新鲜的胸腰椎骨折,均为胸腰椎楔型骨折,将120例病例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病例应用牵引复位,B组病例应用牵引下充气复位。于复位前、复位后拍片,行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的影像学测量和计算。结果:A组病例复位后骨折椎体前缘的压缩率、Cobb角改善率较复位前改善不明显,B组病例复位后骨折椎体前缘的压缩率、Cobb角改善率较复位前改善显著。结论:单独应用牵引复位复位新鲜胸腰椎骨折复位效果不好,应用牵引辅助下自制充气复位器复位新鲜胸腰椎骨折复位效果显著:牵引辅助下充气复位器复位是治疗新鲜胸腰椎楔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480例年龄在25~45岁,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大于50%的外伤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平均分为A组(术后3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B组(术后3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C组(术后8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D组(术后8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采用ALPF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评价⑴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lkel分级;⑶末次随访时腰痛Denis分级。结果:(1)A、C两组无钉棒断裂;B组螺钉断裂8例(6.7%);D组螺钉断裂3例(2.5%)。(2)四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和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术后均恢复良好,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固定取出前及随访时,B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多,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明显增大(P〈0.05)。而A、C、D三组无明显丢失(P〉0.05),明显优于B组(P〈0.01)。⑶末次随访时,A、C、D组神经功能均好于B组(P〈0.05),腰痛程度均较B组轻(P〈0.01),腰痛程度与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5,P〈0.05)。结论:ALP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但术后缺乏有效的支具保护可影响疗效。术后应用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可早期下地,并能有效保持复位效果,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和腰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不同,分为低侵占率组(50%)和高侵占率组(≥50%),各组分别通过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比较各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感染、螺钉松动或断裂。低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有部分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侵占率组和高侵占率组中,术后1 a 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05月选择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予附加伤椎固定的6钉固定方法,将椎弓根钉置于伤椎上下正常椎体及伤椎未骨折部分,并行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观察术后腰痛和腰椎活动情况。结果:4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500-800ml,平均650ml。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术前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1.8±9.5)%、(21.3±5.2)°、(47.5±12.8)%,术后分别为(4.2±4.7)%、(3.3±3.7)°、(6.1±4.9)%,术前、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9-24个月,平均18个月,4-6月伤椎基本骨性愈合,9-12个月复查X线片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38例术前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29例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术后神经功能无变化。随访期内无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内固定失败、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骨折脊柱的即刻稳定性,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