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其人"一语,《汉语大词典》没有作为词目列入,但是在《黄帝内经》中出现多达18次。其中12个"其人"皆可用以指适合传授的人。包括《素问》3个,分别见于《金匮真言论》《气交变大论》;《灵枢》9个,分别见于《阴阳二十五人》《官能》。例如:《金匮真言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气交变大论》:"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阴阳二十五人》:"得其人弗教,  相似文献   

2.
天、地、人三才与精、气、神都是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三才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精、气、神恰如天、地、人三才在人身上的投射,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相互影响。深入理解三才与精气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起到汇通中医与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凡涵 《光明中医》2012,27(1):22-24
学者心学之也;悟者,心悟之也.心学之而必悟之《医学心悟》.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之一,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界现象的一部分.在中医学鼻祖《黄帝内经》中就认为夫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称谓三才,三才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是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是将人体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下观察生命的运动规律,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所作的富有原创思维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9,(12):1752-1754
《黄帝内经》含有大量贯通天地人的特殊数字,数是法则,是媒介。笔者通过整理与研究发现,《内经》之数分三才,人之数应于天地之数,天地之数多与当时的天文实践活动相关。《内经》天人一体的术数化模型具有一定的自然与人文依据,既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应客观看待,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人与天地的辩证统一。三因制宜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说明天地人三因的特殊性对人的疾病特点与治疗方面的影响。从三才的角度,简论了三才思想在三因制宜思想中的应用和渗透。  相似文献   

6.
黄涛 《中医杂志》2015,56(10):892-894
\"针害\"是在《黄帝内经》时期便已经存在的一个术语,表述使用针灸不正确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针灸疗法的不良反应。总结了《黄帝内经》中对针害成因的认识,如医者在病情判断错误下的误操作、针具选择不当、治疗时机不当及选择针刺或灸的部位不当等,并指出在强调针灸效应的同时,不应回避\"针害\"。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思想也逐渐丰富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是《左传》,书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后世思想家用“爱”来代替“好”,便成为“六情”说的典型提法。《说苑》、《山海经》等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心理疗法的例子,这是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8.
《养生月刊》2021,42(7)
正人们注重养生以防疾病产生,疾病是有症状可言的,那么与疾病相对应的健康有没有准则呢?人寿几何健康的一个指标首先是长寿。《周诗》中慨叹:"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人究竟能活多久?怎么活到最久?对这个问题的不息探寻,使中国形成丰富独特的养生文化。上至帝王求药,下至百姓饮食,养生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由于历代以来对客运理论都鲜有阐发,以至于当代出现了两种客运的排列方案,一种称为内经版,另一种称为创新版,故本文旨在探讨哪种更为合理。方法:从积温角度入手,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三个维度对120多个站点一个天干周期内的太少对作赋值分析。结果:内经版的n_1值即客运排列方案显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创新版则比较随机难以找到规律。结论:内经的排列顺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七损八益"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但书中未详述其理。直到20世纪70年代《天下至道谈》出土,其公认的解释才为房中养生之术。历代医家为通晓真意,以解释"七""八"为突破口,分别从"脏腑""男女生理""生命过程"等方面对"七损八益"的含义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丰富了《内经》理论,也为后世认识和挖掘养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因即为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类别、致病特点及其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的系统理论。中医病因学说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然而,就学术源流而言《内经》的病因学说是其根源。《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知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成为探讨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系统理论。《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人体内外的许多致病因素,做了较全面的观…  相似文献   

12.
养生,即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内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专著,在养生方面论述较多,其内容广泛,方法具体,行之有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及寿命的期望在提高,传统的治疗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康复医学。《内经》的养生学  相似文献   

13.
从《黄帝内经》看“气”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的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有关“气”字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特点:(1)气具有普遍存在性;(2)气对于生命具有决定性;(3)气具有普遍相通性和穿透性;(4)气具有能量属性;(5)气具有可被感知性;(6)气具有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经络就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穴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气穴”。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书,其对脾胃病的论述奠定了中医脾胃学说的系统理论框架。\"阴火\"是最能体现李东垣脾胃学说特点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学术界对其确切含义尚存在分歧。试从《黄帝内经》有关\"三部之气\"\"壮火少火\"\"气机升降\"\"损者温之\"的论述探析李东垣\"阴火\"的概念、病因病机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数是古代数术之学的操作系统,是《黄帝内经》基本范畴与理论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现象与社会规律的基本认识,其功能与意义和现今数学之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中数的应用,以及中西方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发现:数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计量到通神,从数术到纯粹数学等三个基本过程;古今数在性质、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上等存在差异,并与当时的物质水平、认知水平、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的验证,对五脏应时是说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自然四时之间存在协调共振的变化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黄帝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的理论认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中医学有关五脏的实质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假说:即从现代意义上看,中医的五脏是指受环境因素刺激后,激动细胞信息转导的载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将信号传导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体内器官,形成一系列有规律的综合生理效应。这种综合效应经长期进化,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具有遗传特性,而且还在不断地改变和修饰机体本身,以适应环境:它基于脏腑器官又高于脏腑器官,可以说是一种包含了有形物体的整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4,34(2):197-198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篇章中的记载考证,认为心包络是经典中固有的全称概念,心包络即包心之络脉,不是包心之外膜。心包是心包络的省称或简称。现代却以心包取代心包络使用,并误解中医"心包"为现代医学的心包。中医的心包已经演变为现代医学心包膜的简称,两个心包含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2009,(12):943-945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谿谷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解剖学概念,在论及骨痹、骨痿、骨蚀、骨疽、痹厥等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时,均有提及这一概念。同时,弱谷也是络脉交会的关键部位,在针刺治疗骨病时是用于调节气血循行的必要的穴位。因此,赂谷是《黄帝内经》骨相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其表现在正常情况下是络脉气血交会的场所,病变时是邪气留居的部位,在治疗中是针刺补正祛邪的取穴所在。“谿谷属骨”理论广泛地参与了《黄帝内经》关于骨病的讨论。是该书用于阐发骨病因机证治的核心,因此在中医骨伤科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应用“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结合《黄帝内经》相关原文,探求其如何应用这一思维模式,服务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